張獻忠的藏寶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它們到底又在哪裡呢?
張獻忠,字秉吾,號敬軒,是起義軍裡著名的「八大王」,他在明末農民起義的風浪中迅速崛起,很快便成為起義軍的主力之一。崇禎八年,他和李闖王連手夾攻明朝王室的龍興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義軍一舉得手,掘了朱家皇室的老墳,這使朝野極為震驚,崇禎皇帝終於明白,起義軍這下子可不是鬧著玩的了,他們已經壯大到成為明王室的真正敵人了。後來張獻忠使用緩兵之計,暫短時間內接受過明王朝的招撫,但他在休整隊伍之後,便又重新舉起了起義的大旗。並且勢如破竹地攻佔了四川,迫使曾經極力主張招撫張獻忠的明軍主帥楊嗣昌負罪自殺。崇禎十六年,他攻佔武昌,開始自稱大西王。第二年,他就在成都稱了帝,建立起大西國,這幾年的戰爭時光可說是張獻忠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到他登基稱帝達到了頂峰。這之後,張獻忠的軍隊迅速走向了衰敗。主將們只顧縱情享樂,士兵們也士兵低落,無心應戰,紀律渙散,而且張獻忠在當皇帝期間,性情也變得更加暴躁多疑,製造了極為殘忍的「屠蜀」事件,在自己的統治區內引起了人心離散。等到清軍進攻四川時,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實際上已自身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加上之前,他還與李自成的起義軍發生了正面衝突,實力也有所損傷。此時,張獻忠心裡明白,成都他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了。所以,他決定放棄成都,帶領幾十萬大軍出蜀進行遊擊戰爭。可是沒用多長時間,享受慣了的張獻忠輕敵大意,僅只帶了幾個人,便離營甚遠進行偵察,被清軍發現後,一箭射下馬來被俘,很快便被處死了。
傳說張獻忠在死前,曾把一千多船的金銀財寶埋在了錦江江底。這條錦江又稱流江或汶江,同岷江的支流之一,水勢比較平緩,如果不是在洪峰季節,確實有可能實行截江斷流,在河床挖洞藏寶的。清初的許多史料中也有記載,說是張獻忠斷江藏寶的事,就連清之正史《明史·張獻忠傳》中也同樣記載了張獻忠斷江藏寶的事,可見藏寶一事並非空穴來風。有的書中甚至記載了張獻忠藏寶之後,為防洩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屠蜀」事件,這樣使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而且張獻忠離開四川後也確實做出了一些奇怪的舉動,他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宮妃、侍女、太監和雜役全都殺死,名義上說是為了避免他們被清軍抓住後受辱,但卻讓人不得不懷疑他這樣做的理由是殺人滅口,防止洩密。
這批巨大的寶藏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無數貪婪的眼光,不知有多少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還有金錢,他們在極力地尋找它。就連統治中國的清政府也曾正式兩次派人去挖掘這批寶藏。第一次是道光年間派出官員沿江考察,希望找到藏寶點,可是最終無功而返。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為了彌補急劇增長的軍費,又再次舊事重提,希望找到藏寶點。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次受命辦理此事的官員就像沒聽到命令一樣,對此事並不熱衷。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後來在民國年間,這批寶藏又引發了一場新的鬧劇。當時民國四川政府的幾個官員成立了一個「錦江淘金公司」,憑著一張突然出現的「藏寶圖」,他們便在錦江熱火朝天的挖了起來,可是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數百年來的不斷搜尋卻是毫無結果,這不禁又讓人懷疑,張獻忠當初藏寶也只不過就是一個騙局罷了。
張撤離四川,是被形勢所迫,而非早有完全之策,於是從容撤離。斷江藏寶,也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做到,那確實是需要周密計劃,另則工程龐大,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好的事。
寶有多少呢?「千船珠寶」,別說是寶真有千船,那怕是只有一千條船,這個規模也都是不小的,他怎麼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悄然藏好呢?如果確有此事,因為規模龐大,知此事者肯定不在少數,他即便殺死了一批人,但難免就不會出現漏殺者,清軍後來攻佔成都,也俘獲了大批的大西政權的人,他們難道對此事毫無知曉?
近幾十年來,又有人對張獻忠藏寶之謎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些學者通過實地考證,他們認為,數百年來,只所以挖寶毫無所獲,那是因為他們確實挖錯了地方。人們只知道藏寶在錦江江底,但是錦江那麼長,寶藏究竟被埋在了哪一段呢?專家們通過認真分析,他們認為張獻忠藏寶的準確地點應該是在彭山縣的江口鎮,離原來人們挖掘探索的地點還有七十多公里的路程。這也就難怪那些尋寶的人費盡心力也沒能找到寶藏了。
據說近幾年四川省的地質部門已經派專勘測過錦江河道,水底確實存在著異常反應。如此看來,張獻忠的寶藏恐怕是確實是存在的了。既然專家們已經發現了確切的藏寶地點,想必這個秘密終會有一天被如實揭曉的!
相關閱讀:張獻忠屠川堪比侵華日軍:女人被迫害奄奄一息
擄來的婦女,凡是有姿色的都被輪姦得奄奄一息,然後割下首級,將屍首倒埋進土中。女人的下體朝上,據他們認為可以壓制炮火。除了在一種情況下婦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張獻忠的士兵一進入百姓家,家裡的婦女裝出十分情願的樣子主動與士兵相淫。
老一輩的四川人,上至士紳階級下至販夫走卒之流,對明末清初張獻忠屠蜀的史事差不多都耳熟能詳。我小時候聽當過塾師的外婆講這段史實,說起當時川人血流漂杵、屍骨蔽野的慘酷情形,雖是講古,外婆臉上仍神情黯然,唏噓連連。我聽到心驚處,忍不住發問:張獻忠何以這樣濫殺川人?外婆說,張獻忠是老天爺降下的魔王,來擾世害民。又說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張獻忠七殺碑名言:天生萬物養於人,人無一物回於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後來上中學讀歷史,教科書上講到張獻忠,是和領導農民革命軍打天下的李自成相提並論的。老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這是農民革命起義的階級鬥爭,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動力,雖有其局限性,但革命造反精神的意義是偉大的。我那時當學生,雖不敢懷疑書本與老師的正確,但心裡卻禁不住想起了七殺碑上那句刀劍鏗鏘、殺伐有聲的名言。
2004年,張獻忠屠川三百六十年後的今天,我翻開《蜀碧》、《蜀警錄》、《蜀難敘略》等史書,讀到有關記載,滿篇血腥撲鼻而來。終於明白所謂農民革命軍的「局限性」有多可怕,其殘忍程度超過了我們的想像。這支軍隊大規模殺人如砍瓜切菜,簡直就是古代的「恐怖分子」,且死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普通百姓。我們川人的祖先黎民,何以遭此蹂躪慘難!三百六十年來,幾十萬生靈的亡魂且何以安?歷史長河,滾滾逝波,而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皆痛史。正史野史,是耶非耶?有識之人自會分辨。
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皇帝即位。他繼承的大明政權是一個氣數將盡、腐朽衰敗的爛攤子。國土北方有皇太極努爾哈赤率領的滿族大軍虎視眈眈,邊患不斷;內地則天災頻頻,盜匪蜂起,肆虐大半個中國。明朝最後一個朱皇帝面臨的局面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勢危如累卵。
是年,陝西、山西、河南大旱,連年荒歉使饑民相繼為盜,從者十之有七。首先起事的有王小六、姬三兒、王嘉胤、黃虎、一丈青、小紅狼、掠地虎、闖王、劉六等,名目甚多。張獻忠和李自成初投王嘉胤,後與闖王高迎祥並為一股,攻略陝西、河南一帶。1633年,闖王高迎祥與活動在川東北一帶的搖天動、黃龍合作,率部由巫山水道入夔府。第一次入川,破大昌、巫山、雲陽、巴州。石柱縣女土官秦良玉帶兵阻擊,打散農民軍主力。張獻忠回竄陝西,集合殘部,新募流民據十八寨,已自成氣候。
張獻忠與李自成同為延安人且同歲,雖都是拉桿子起隊伍造反,但絕不同志。其間利害糾纏、合縱連橫自是題中之義,屬革命隊伍中的「內部矛盾」。只是有一次李自成進攻四川,在梓潼被洪承疇打敗,幾乎全軍覆沒,「孑身入楚,依獻忠,獻忠縱殺之。」(《蜀龜鑒》)李自成星夜逃出,才保住性命。但他們二人的造反事業有一點倒是共同的,那便是血腥殘酷的擾民害民遠遠大於「動搖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的作用。後人都說「張獻忠剿四川」,實際上李自成也幾進幾出四川。張、李二人禍蜀,輪番為患,只不過張獻忠為害更烈罷了。
崇禎七年(1634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聯合各路大小農民軍由楚入蜀,陷夔府、劍州,又屠巴州及通江、開縣等地。巡撫劉漢儒、總兵張爾奇帶領官兵阻擊,將其攆回陝西。張、李流竄於陝南一帶。1635年,李自成從車廂峽被困逃脫之後,糾結羅汝才、老回回、搖黃等十三家會於滎陽,稱「十三家支黨」。專在四川巴山、湖北、安徽、江西一帶為患。
同年,張獻忠率一部屠戮安徽鳳陽後,至四川瀘州,圍瀘州城,裸婦女數千人置城下,有稍微不從或感到羞愧的都殺掉。
崇禎十年(1637年),李自成在漢中兵敗於洪承疇,與混天星等從陝西鳳翔入川。一支隊伍由淺灘涉嘉陵江,陷昭化,越潼川,攻下金堂。另一支則攻下劍門、梓潼、綿州、綿竹、溫江,焚燬新都,圍成都二十日不下。此次出入四川三月,陷州縣三十六所。所過之處,腥風血雨,伏屍千里,天地為昏。「有對父淫女而殺者,有縛夫淫妻而殺者,有預少孕婦男女剖驗以為戲者,有擲孺子於油鍋觀其跳躍啼號為樂者,有刳生人腹實以米豆牽群馬而飼之者。獲逃者必人人加刃而後磔之。」(《蜀龜鑒》)
此時的張獻忠正在湖廣與四川交界一帶肆虐。其間被明將左良玉、閣部楊嗣昌先後追剿,達數年之久。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陷瀘州,殺掠盤據數月,再奔安徽界。
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張獻忠率部攻浮圖關。因閣部督師楊嗣昌剛愎自用,輕敵失策,居然在軍旅途中同文士飲酒賦詩,進退無據。加上巡撫邵捷春用人軟弱不當,使軍事要隘失守。張獻忠陷重慶,將瑞王、巡撫陳士奇等官員殺盡,再一路攻城略地,從川東殺向川西,於八月初九破成都,縱兵屠城三天。十月十六日,張獻忠稱帝,改號大順元年。
從崇禎元年(1628年),張獻忠同李自成延安起事,到張攻陷四川建立大西國政權,再到順治三年(1646年)兵敗亡於西充,以及後來其殘部在川東、貴州一帶盤桓,寇掠禍害。他們的軍隊到底殺了多少人?歷史上恐怕永遠無法準確統計,明史上稱有六十多萬。只看他們的鐵蹄橫掃四川前後四五十年,禍遍巴蜀。「舉兵不當,被患無窮」(董仲舒《春秋繁露》),使物力豐饒的天府之國,變為百里人煙俱滅,莽林叢生、狼奔豕突之地。戰亂使百姓棄田舍逃亡,在戰禍最烈的十來年間,稼穡不生,顆粒無收,造成人相食。因此川人死於饑饉、瘟疫者又倍於刀兵。這對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造成歷史的大倒退。據有關專家考證,平定亂局後,直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戶籍清理,四川省僅有八萬人左右。而明末崇禎以前,蜀中人口是三百萬以上。以後一百來年中,康乾時從湖廣移民填四川,正緣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