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明帝曹睿身世之謎 其有可能並非曹丕親子

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從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4歲。曹叡能詩文,與曹操和曹丕並稱魏「三祖」,惟文學成就遠不及操和丕。曹叡是魏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

關於這個觀點,筆者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甄氏總算生下一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一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後,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盧弼《三國誌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睿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誌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為武德侯。

我們知道曹丕繼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睿十五歲。

而我們按曹睿三十六歲駕崩所推出的年表卻顯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為武德侯的,與《魏志·文帝紀》中的記載整整差了三年。難道《魏志·文帝紀》弄錯了?

我們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但小編認為,但這一推論仍與三國誌本身矛盾。由《三國誌·明帝紀》記載「年十五,封武德侯」與《文帝紀》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睿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應生於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間),斷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

《三國誌》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而且曹丕這樣的聰明人,即使曹叡生母甄氏原為袁紹中子袁熙婦,斷然也不可能喜當爹,不然曹丕就太弱了

《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