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朱元璋第一個收拾的胡惟庸:大奸若忠的佞臣

明初重臣中第一個被收拾的是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投奔朱元璋,從最低的元帥府奏參做起,後歷任主簿、知縣、通判、太常寺少卿。洪武三年(1370),因姻親關係而受到李善長的提?,官拜中書省參知政事,不久代汪洋為中書省左丞。以後又拜右丞相,繼而為左丞相。由於他逢迎有術,頗得朱元璋寵信,常常形成一人獨相的局面。

胡惟庸聰明絕頂,但並非安分守己之輩。他利用宰相高位,獨攬政務。臣下的奏章,他先行拆閱,對他不利的隱匿不報;官員的生殺升黜,他也常常不經奏報而獨斷專行。一些趨炎附勢之徒「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明史》)。

這一切,朱元璋看在眼裡,不動聲色。

大將軍徐達對胡惟庸所作所為深為不滿,向朱元璋作了匯報。胡惟庸則唆使他的嘍囉反告徐達,把?情攪成一團渾水。

這一切,朱元璋也看在眼裡,仍是不動聲色。

有一天,胡惟庸的兒子招搖過市,墜馬,死於過路的馬車輪下,胡惟庸不問青紅皂白,把那?馬車伕殺掉解恨。事後,他心中惴惴不安,於是選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日子,準備了一套又一套的借口和說辭,向朱元璋訴說了他的失子之痛和悔恨之情。朱元璋仍是不動聲色。半晌之後,才冷冷地說出了一句話:「殺人償命。」

胡惟庸想用大量的金帛補償死者以贖罪,得到的答覆是「不許」。

胡惟庸冷汗淋漓,這才知道陷入了滅頂之災。據《明史》記載,他糾集了幾個鐵桿哥們,打算鋌而走險,但也因勢單力薄而遷延。

洪武十二年(1379),占城國(今越南中南部)入貢,胡惟庸竟隱匿不報。這件事被朱元璋察覺了,在他的追問之下,中?省把責任推給禮部,禮部則把責任?給中書省。朱元璋大怒,拘押了所有官員,窮追主事者,立貶右丞相汪廣洋於廣南,隨後賜死。胡惟庸的好日子也終於走到了盡頭。

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與御史大夫陳寧等人謀反,經廷審,也攀連到了塗節。塗節是首告,本可免死,但群臣認為:「節本預謀,見事不成始上變告,不可不誅。」(見《明史》)此次朱元璋「從諫如流」。結果,胡、陳、塗三人及其家族被誅,牽連到此案的僚屬、黨羽、親朋共一萬餘人也先後被誅。

其中,最為無辜的是宋濂。宋濂是明初大儒,曾為太子之師,修《元史》,其孫宋慎因有「知情?舉」之嫌,便被下令拘捕、下詔獄處死。此時宋濂已年過七旬,隱居浦江,也被錦衣衛抓捕至京,幸有馬皇后極力勸諫,免死,被發配茂州,死於中途的奉節。

《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