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錄取率的考試
公元746年,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初到長安求官,當時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華和溫柔的富貴夢裡,已經懶得親自處理政事,把「外朝」交給李林甫,「內朝」交給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當時傑出的才子參加玄宗為選拔人才而設的「制舉」考試。當時擔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當朝宰相,但卻是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對於朝中百官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或者官位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的除去,像張九齡、嚴挺之、賀知章、李邕、李適之、房綰等一大批傑出人物都受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殺。他尤其嫉恨因為文學才能而得到封賞進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賢士得以接觸皇帝的機會,上書揭露他的本來面目,痛陳他的奸惡。所以這個「口有蜜,腹有劍」的宰相便千方百計的阻塞言路。結果參加「制舉」考試的人,沒有一個被錄取,也就是說那次考試結果的錄取率為零。為了掩蓋自己的陰謀,對考試結果,他自己還向玄宗上表祝賀:天下賢士都在為國報效而沒有遺漏,這是多麼的人盡其材,物盡其用啊!連堯舜明君都不能如此的明察秋毫吧!而更加可悲的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李隆基竟然默認了這樣的考試結果。參加那次考試受到愚弄的還有著名詩人高適和元結。在人類考試的歷史上,零錄取率的記錄恐怕至今也沒有誰能夠打破的了,而這次的考試也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恥辱考試。
零歲考生錄取的記錄(不滿一歲的考生)
一代奸臣秦檜,由於在紹興議和賣國有功,先後把持朝政十九年之久,他自立門戶,收攬奸佞,排除異己,陷害忠良,架空宋高宗趙構,獨掌朝綱,「由是中外大權盡歸於檜,非檜親黨及昏庸諛佞者,則不得仕宦,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間」。不但如此,在紹興二十四年(1154)的一次科舉考試中,秦檜還為其年齡不到一歲(只有九個月)的孫子秦塤謀奪狀元。他利用手中權力,任命其親信御史中丞魏師遜、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湯思退、右正言鄭仲熊、吏部郎中權太常、少卿沈虛中、監察御史董德元、張士襄等人為考試官。這些考官對秦檜的意圖心領神會,他們想借此機會來討好秦檜,從而可以取得高官厚綠。於是,他們就串通作弊,準備錄取秦塤為狀元。後經人揭發,狀元沒有當成,但也高中榜眼(第二名),這對於那些窮數十年時間皓首窮經的舉子們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諷刺,更有甚者,在這次科舉考試中,由於秦檜的營私舞弊,其侄子秦焞、秦煜、姻親沈興傑、朋黨周夤等人,都得到了進士的頭銜,無怪乎「天下為之切齒」。
零活著回家考生的考試
張獻忠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起義軍號稱60萬大軍進入成都,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區的州、縣,在成都張獻忠先號稱秦王,接著宣告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後稱帝,以成都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成為大順第一任皇帝。這年秋,眼看著清朝軍事節節勝利,自己的大順政權搖搖欲墜,為了不給新政權留下人才,張獻忠發詔舉辦「特科」,徵集四川各地舉人、貢士、監生、民間才俊、醫卜僧道、隱士應試,有不願意參加考試的,就被「軍法嚴催上路,不至者殺,比坐鄰里教官」。到了成都後,他以方便管理為名,將所有考生十多萬集中在成都青羊宮,一個不留,全部坑殺,自謂「無為後人有也」,製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這些抱著希望來替新政權服務的知識分子全部命喪黃泉。張獻忠的殘忍變態行為遭到了四川人民的極大憤慨,他們紛紛掉轉槍口,迎接滿清入川,共同對付毫無人性的大順政權,很快,大順政權就在四川人民的唾棄中滅亡了,張獻忠不久就在鹽亭縣鳳凰山中箭身亡。
零有效的考試記錄
零有效的考試就是指考試結果公佈後,全部推翻,而且原來錄取的考生在第二次錄取時一個也沒有錄取,甚至有的考生不但沒有錄取,還因為這場考試丟掉了生命,這場考試就是發生在明代洪武三十年(公元1697年)的「丁丑科」會試。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這次會試本來進行得很順利,但是在發榜的這一天卻發生騷亂。
3月5日,是三年一次的「會試」放榜的日子。這天,黃榜一開,人群大嘩。原來金榜上的所有高中舉子都是南方人,連一個北方人都沒有,這在科舉考試中是非常罕見的。因為當時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城,落選的北方舉子們成群結隊地湧向負責科舉考試的吏部衙門,要求吏部的官員對考試的結果作出解釋。北方的考生們認為這次考試的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所以在考試成績上弄虛作假,故意偏袒南方舉子。由於吏部處理不夠及時得力,這場學子的騷亂最後演變成一場暴亂,京城南京陷入動盪之中。朱元璋得知消息後,他一邊馬上派人前去安撫那些鬧事的北方舉子,一邊就找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瞭解情況。
經過查實,本次考試並沒有作弊,南方舉子的考試成績確實都比北方舉子的成績好,舉子們的考試成績都是屬實的。朱元璋也知道劉三吾是一位剛正,不會因私枉法的人。他相信劉三吾對考生成績的判斷,但是為了平息北方士子的憤怒情緒,朱元璋要求劉三吾從北方的舉子中挑選幾個來一併上榜。沒想到劉三吾這次真是倔過了頭,他拒絕更改考試成績。朱元璋聽了大發雷霆,氣得將劉三吾趕出京城,還把其他幾位考官都撤了職,重新組織考試。北方舉子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大聲歡呼,得寸進尺,要求皇帝為他們主持公道。這次由朱元璋親自督考,主持複試的翰林院侍講張信很不知趣當眾評點幾位北方舉子的試卷,說北方試卷確實不如南方卷,原來考官絕無偏袒之事……朱元璋聞言頓時勃然大怒,他指責官員們互相包庇,是有意將水平不高的卷子送交皇帝審閱以蒙蔽皇帝。他宣佈,以前的結果一概無效,由自己親自裁定。一個月後,複審結果宣佈,這次朱元璋又走了極端,新入選的61名舉子全部是北方人,一個南方的舉子都沒有。更可悲的是,參與這次的主考官和一些考生被指稱與十幾年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有牽連,全部被處死。朱元璋不以成績取士,並不是簡單的科舉制度問題,而是血淋淋的政治鬥爭的需要。可憐一批正直不知變通的大臣成了專制體制下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