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有一種現象,官員遭貶降職甚至流放,遇到改朝換代或者是皇帝垂憐,還有可能官復原職再回到原來的官位上。蜀漢國有那麼幾個遭貶的官員,就在做著這樣的幻想。不過,他們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後主劉禪身上,而是寄希望於丞相諸葛亮。這除了劉禪不管政事,大權都集中在諸葛亮身上,那麼,從諸葛亮自身來說,有什麼原因會讓這些人心存希望呢?
先看看這些遭貶的官員。
彭羕
彭羕曾經在劉璋手下當過一個書佐小官,被人詆毀,劉璋讓他去服徒刑。劉備入川,彭羕通過龐統和法正見了劉備。劉備和他談話以後,覺得他有才,就將他留在身邊,幫助謀劃軍事。得到益州後,劉備任命彭羕為治中從事。彭羕一步登天,開始行色囂張,又因為得到劉備的恩寵從而變得不可一世。這引起了諸葛亮的警惕,認為他「慾望太大,志向廣闊,很難保證他會安穩順從」。經過諸葛亮的多次提醒,劉備觀察後做出決定,將彭羕降職貶官,讓他到邊郡去當太守。彭羕聽說了這個決定,就去拜見馬超,在馬超處大罵劉備,並說有馬超在內部,他自己在外部,就可以平定天下。馬超向劉備上奏,彭羕被逮捕下獄。
彭羕在獄中寫信為自己辯白,但他這封信不是寫給劉備,而是寫給諸葛亮的。最終劉備並沒有赦免彭羕,而是將他處死。
廖立
廖立在荊州時就跟隨劉備,不到三十歲就被提拔為長沙太守。建安二十年孫權攻打荊州江南三郡,廖立逃脫回到益州。劉備並沒有因為廖立丟城失地獨身而回而責備他,反而因為一直賞識他,任命他做了巴郡太守。等到劉備稱王,又招他回來做侍中。
劉禪繼位以後,廖立改任長水校尉,成了一個閒職官員。廖立為此心中怏怏不滿,終於在和人商量軍事事宜時來了一個痛快淋漓地發洩。廖立將劉備得到益州後的軍事行動來了一個全面聲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他來了一個全盤否定,同時還把關羽、馬良等人說了個一無是處,對朝廷新任用的官員更是一概貶損。結果被貶職流放,到汶山郡當了一個平民。在流放地,廖立帶領著妻子兒女開荒種地養活自己,也算是一個有種男兒吧。諸葛亮逝世,廖立聽到消息後,流著眼淚說:「我這一輩子一直要做衣襟左紉的異族人了。」後來果然死於流放地。
李嚴
李嚴是劉備托孤大臣之一,官職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諸葛亮北伐,李嚴負責後勤運輸,因為陰雨連綿運輸困難,李嚴建議諸葛亮撤軍。軍隊回來後,他又宣揚說軍糧很充足。諸葛亮把他的書信和文書公開後,李嚴理屈詞窮,諸葛亮由此上表彈劾李嚴。儘管這件事情存在著很多疑問,但李嚴還是由於諸葛亮的彈劾而被免職流放,到梓潼郡做了平民。
在流放地,李嚴經常希望諸葛亮讓他自己改正錯誤,能夠再回去做官。當他聽說諸葛亮去世後,估計以後再也不會有人給他改正的機會了,所以心情悲憤,由此引發疾病而死。
另有一個孟達,叛蜀歸魏後,有人告訴他,諸葛亮對他痛恨至極,想殺了他的妻子兒女,幸好劉備沒有同意。孟達說:「諸葛亮瞭解這其中的原因始末,終究是不會這樣做的。」後來孟達在魏國失去了靠山,又想回歸蜀國,也是因為對諸葛亮心存希望。
那麼,這些貶官,為什麼會把復出寄希望於諸葛亮呢?
諸葛亮雖然用人要求很高,但對待人還是比較寬厚的,蜀國遭貶官員復出的有先例可循。
費詩在劉備時期為益州前部司馬。他最為有名的一件事是給關羽舉行授官儀式。劉備當上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派遣費詩前去送上符節。關羽聽說黃忠為後將軍,大怒說:「大丈夫怎麼能和一個老兵同列!」是費詩的勸說,關羽才愉快地接受了任命。費詩去荊州前,諸葛亮曾經擔心,關羽未必能愉快接受這個任命,所擔心的也是對黃忠的任命。劉備卻說,不要緊,我心裡有數。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能選中費詩前去荊州,可見劉備對費詩能力的認可和信任程度。不過,劉備因為費詩反對他稱帝而遭到貶黜,降職為永昌從事。諸葛亮南征期間,費詩來到了諸葛亮身邊,隨軍南征。
秦宓在劉備時官至益州從事祭酒。劉備稱帝以後,準備為關羽報仇討伐吳國。秦宓上陳說,天時一定不利於戰,因此而獲罪。秦宓先是被下獄,後來花錢得以出來。劉禪當皇帝的第二年,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秦宓做了益州別駕。接著又任命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劉備時期有個叫劉琰的大臣,因為和劉備同宗而受到優厚的待遇。劉禪繼位後,這個人被升為車騎將軍,地位僅次於李嚴。諸葛亮北伐,劉琰隨大軍北行,所幹的事情不過是一個參謀而已。劉琰和魏延不和,說的都是些虛妄荒誕的話,諸葛亮責備他,劉琰寫信謝罪,諸葛亮讓他回到成都,官位和以前一樣。
向朗官至丞相長史,諸葛亮初次北伐,向朗隨軍北征。馬謖丟失街亭後,還扔下軍隊自身逃跑,向朗知情不報,為此諸葛亮非常生氣。向朗被罷官,回到成都。幾年後,向朗被再次啟用,任光祿勳。
以上這些官員,有的是劉備時期遭貶的,有的是諸葛亮執政時被罷官的,但這些人因為有能力或者是能夠認錯,都先後得到了啟用。
諸葛亮重情義,處罰雖嚴,卻盡量縮小範圍。
最能說明諸葛亮重情義的是馬謖事件。馬謖丟失了街亭,導致了諸葛亮北伐失利。馬謖還丟棄軍隊逃跑,除王平部外,前鋒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回來後被諸葛亮處死。這種敗軍之罪在古代是可以殺全家的!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個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代替父親統軍,母親上書趙王,說兒子不行。趙王堅持任用,趙母說請大王日後不要追究家人。趙王答應,後趙括兵敗,全家得以免罪。諸葛亮不但沒有株連馬謖的家人,還像平常一樣對待他的家人後代。還有,諸葛亮是在含淚殺的馬謖,這都說明諸葛亮是個重情之人。
另外,李嚴雖然遭到貶斥,但他的兒子還繼續擔任官職,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原因而一同獲罪。再就是叛將黃權,他雖然叛逃到了魏國,但他留在蜀國的兒子繼續擔任官職。
以上這幾個人,他們所犯的罪都是很嚴重的。除馬謖的敗軍逃軍之罪,李嚴還有驅除諸葛亮而獨自攬權的嫌疑,但諸葛亮一概是就事論事,不涉及涉事者家人,盡量把範圍縮小,這在封建社會是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的。尤其是對於叛將黃權,雖然劉備說是他辜負了黃權,但諸葛亮不追究他一家人的罪行也已經不錯了,還能繼續讓他留在蜀國的兒子做官,實在是一般人難以相比。
諸葛亮大公無私,執法嚴格公正。
後人在說到諸葛亮用人時,認為太過求全。但諸葛亮用人卻能做到知人善任,大公無私。《三國誌·楊洪傳》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即便是處罰官員,能做到罰其父而用其子,恐怕只靠一個羈縻政策或者是權宜平衡術是不夠的,因為這個處罰要到位,否則,人家怎麼會信服。以上貶官所以寄希望於諸葛亮,首先是對諸葛亮的處罰心服。《三國誌·諸葛亮傳》評論說:「玩忽職守,觸犯國法的人,即使親人也必定加以懲罰」。還說:「惡行即是輕微也無不貶責」。正因為這種公正無私、一視同仁的執法,才會讓「人們都畏懼而又愛戴他」。諸葛亮執法還能給人以自新的機會,對於那些「坦白自首,誠心認錯的人,即便是罪行很重也必定從輕發落」。這種公正無私,對認錯的人給於機會,或許就是貶官寄希望於諸葛亮的原因吧!
後世之人給了諸葛亮很高的評價,說到歷代有為宰相,無論是誰都不能撇開他。究其原因,除了他的智慧、忠誠、勤勞之外,執法公正,這也是諸葛亮能夠贏得後世尊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