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繼承問題上反覆無常因抓周?抓周是什麼

孫權是個聰明人,這是世人皆知的。可惜,再聰明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晚年的孫權,在繼承人問題上舉棋不定,反覆無常。因此出現了重大的失誤,以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孫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失誤呢?根據民間流傳的說法,導致孫權出現反覆無常的原因是「抓周」。

相傳,孫權稱帝不久,太子孫登病逝,孫權在其他兒子中選太子。有個叫景養的人求見孫權,進言立嗣傳位乃千秋萬代的大業,不僅要看皇子是否賢德,而且要看皇孫的天賦,並稱他有試別皇孫賢愚的辦法。孫權命景養擇吉日,讓諸皇子各自將兒子抱進宮來。景養端出一個滿置珠貝、象牙、犀角等物的盤子,讓小皇孫們任意抓取。眾皇孫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孫和之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孫權大喜,冊立孫和為太子。可,其他皇子不服,明爭暗鬥,迫使孫權廢黜孫和,另立孫亮為嗣。孫權死後,孫亮僅在位七年,便被政變推翻,改由孫休為帝。孫休死後,大臣們希望推戴一位年紀稍長的皇子為帝,恰好選中年過二十的孫皓,這時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養採用的選嗣方式,不由嘖嘖稱奇。這當然是一種傳說,不一定對,但其中的「抓周」卻是真正存在的。

「抓周」是什麼呢?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根據記載,「抓周」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滿一週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拭兒。」很多的書籍,在講「抓周」的習俗時,都稱「抓周」在南北朝時已普遍流行於江南地區,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元代和明代,更加盛行,被稱之為「期揚」,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試周」之稱。清末民初,北京民間也還有這種「抓周」禮。

「抓周」的物品清單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地都有不同的物品,隨著朝代的更迭,也有新的物品增加,也有舊的物品減少。按照記載,最基本的有以下十二種。

一:王亥算(古權、秤砣):

商人的象徵。算盤一響,黃金萬兩。

二:倉頡簡(竹簡書):

文人的象徵。學識淵博,前途無量。

三:財滿星(財神):

富貴的象徵。命中有財,一生富貴。

四:洪崖樂(雙龍銜鍾):

舞樂的象徵。性格活潑,能歌善舞。

五:官星印(龍印):

官員的象徵。命中有官,官運亨通。

六:食神盒(食盒):

口福的象徵。口中有福,享盡美味。

七:將軍盔(古代頭盔):

將軍的象徵。愛武尚武,易軍易武。

八:串鈴:

從醫的象徵。心地善良,醫行天下。

九:伊尹鑊(古代的炊具):

烹飪的象徵。守家愛家,一生幸福。

十:魯班斗(墨斗):

技藝的象徵。心靈手巧,長於設計。

十一:陀螺樂:

運動的象徵。喜歡運動,靈活多動。

十二:酒令籌筒:

豪俠的象徵。喜好交際,友遍天下。

以上是「抓周」的物品清單。還是那句話,隨著時代的變遷,物品或減少或增加,都是靈活多變的。

《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