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生死之謎有說她去了日本 有說她去了美洲

楊貴妃是個話題人物,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關於她的傳說演繹,一千多年來,從未有過停止,從白居易的《長恨歌》一直到今日的《楊貴妃秘史》,花樣可謂繁多,版本可謂迭出。

關於她的爭論,總的來說,有兩大類,其一是楊貴妃的是非問題,其二是她的生死問題。三鑒哥為大家逐個剖析。

先說楊貴妃的是非問題。基本的觀點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紅顏禍水論。持此說者認為,楊貴妃狐媚惑主,禍國殃民,死有餘辜。第二種就是紅顏無辜論。這種論斷認為,楊貴妃說到底只是個弱女子而已,她不過是一個可憐的政治犧牲品而已。

在三鑒哥看來,這兩種論調都有偏頗之處,不足取。

首先,千萬不可小看美女的能力。常言說得好,男人通過征服世界征服女人,而女人呢,更厲害,通過征服男人征服世界,方式很簡單,果實卻很豐富。李隆基英雄一世,最終還不是拜倒在楊貴妃的石榴裙下。因為楊貴妃受寵,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等奸臣才得以藉著她的褲腰帶走進了權力的中心。如果說以上只是楊貴妃對政治的間接影響而已,那麼,她勸止玄宗親征和說服玄宗入蜀這兩件事情,便足以體現她對政治決策所能施加的強大而直接的影響了。那麼多權臣、謀臣費盡心力辦不到的事情,她一個女人輕而易舉地就辦到了。這是什麼?這就是能力,美女的能力!

其次,千萬不可高估美女的能力。馬克思馬老爺子曾經哼哼地教誨過我們:內因決定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投射到玄宗和楊貴妃二人身上,毫無疑問,玄宗是當然的內因,楊貴妃是當然的外因。楊貴妃即便是擁有天大的影響力,也得通過玄宗這個內因來發揮作用。因為,玄宗是天子,是皇上,是一國之君,離開了玄宗的楊貴妃只是一個女人。如果不是因為玄宗過分地沉溺於楊貴妃的美貌,她就是再漂亮再銷魂,也不可能對政治決策施加決定性的影響。 綜上所述,楊貴妃對於「安史之亂」的發生,確實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請注意,絕不是主要的責任。

再來說說楊貴妃的生死之謎。三鑒哥上篇所講,乃是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觀點。事實上,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諸多「非正統觀點」中,代表性較強的、呼聲比較高的觀點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觀點認為,楊貴妃不是自縊身亡,而是死於亂軍。最早提出這種觀點的,是與楊貴妃同時代或者晚時代的一些唐朝文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人稱「詩聖」的杜甫。杜甫曾經在他的詩作《哀江頭》中寫道:「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另一位詩人李益在《過馬嵬二首》中,也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太真血染馬蹄盡」的詩句。除以上二者,還有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和溫庭筠《馬嵬坡》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

這些詩句當中含有一個共同的字眼兒:血。既然流了血,那就絕不可能是自縊而亡。玄宗肯定也不會讓人用利刃來送楊貴妃上路。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楊貴妃為亂軍所殺。

第二種觀點認為,楊貴妃沒有死,而是倣傚秦朝的徐福和同時代的鑒真,東渡去了日本。這種觀點的呼聲尤其高。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持此觀點者,居然以日本人為主。不過,在這方面,日本人就要比韓國人強多了,起碼,楊貴妃沒有「被日本」。這種說法認為,陳玄禮因為可憐貴妃貌美如花,不忍心殺害她,就和高力士密謀,李代桃僵,選了一名形貌相近的侍女做替死鬼。偷梁換柱之後,陳玄禮派心腹護送貴妃東逃,大約在今天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最終登陸日本油谷町久津。強大吧,起點和終點都有。 口說無憑,日本的歷史學家邦光史郎還明確地指出,楊貴妃死後就葬在了久津的二尊院。

至今,當地還保存有一座相傳為楊貴妃墓的五輪塔。二尊院裡還供奉著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的兩座立像。根據日本的《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書的記載,「唐玄宗平定安祿山之亂,回駕長安,因思念楊貴妃,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貴妃面呈玄宗佛像兩尊。貴妃則贈玉簪以為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雖然互通了消息,但楊貴妃未能回歸祖國,在日本終其天年。」瞧,還有實物為證,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最強悍的事情發生在現代。1936年,一位日本少女通過電視台向日本觀眾展示了她的家譜,以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口吻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雷人的觀點,比如作家俞平伯就認為,楊貴妃沒有死,而是重操舊業,出家當了道姑。最雷人的是台灣學者魏聚賢,他直接把楊貴妃整到美洲去了(詳見魏聚賢著作《中國人發現美洲》)。

以上觀點,雖然各有其合理性,但是都存在著問題。

「死於亂軍說」是文人提出來的,不足為信。文學家的手法雖然靈動,但是常常會為了藝術美,而對事實任加裁剪,生動有餘,嚴謹不足。就拿《楊貴妃秘史》來說吧,單就故事性而言,確實不錯,可是對正史篡改太大,極易造成謬種流傳,一定程度上而言,誤人不淺。「東渡日本說」雖然有憑有據,但穿鑿附會的嫌疑極大,很多物證人證,恐怕是人為地造出來的,同樣不足採信。至於「出家說」和「美洲說」,恐怕有語出驚人、故意炒作的嫌疑,更是不足採信。

三鑒哥還是比較贊成「正統說」的。

首先,很多正史典籍是這樣記載的。劉昫(xu)等人編著的《舊唐書》、歐陽修等人編寫的《新唐書》以及司馬光等人編纂的《資治通鑒》是全方位解讀唐史的三大權威性讀本。這三者對於馬嵬坡兵變,雖然在具體的描述上有所差異,但基本的觀點則是一致的:楊貴妃在馬嵬坡自縊而亡。

其次,很多文人筆記也是這樣記載的。唐代的李肇在他的《唐國史補》寫道,「玄宗幸蜀,至馬嵬坡,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靿(yao,就是長筒襪)一隻,相傳過客每一借玩,必須百錢,前後獲利極多,媼因至富」。此外,唐代陳鴻的《長恨歌傳》、郭湜(shi)的《高力士外傳》、鄭處誨的《明皇雜錄》、姚汝能的《安祿山事跡》和北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都是這麼記載的。這麼多的文學作品都持此觀點,恐怕是不能用抄襲來解釋的。

所以,三鑒哥認為,楊貴妃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死在了馬嵬坡,而且她就是自縊而亡的。

不管楊貴妃是生也好,死也罷,去了日本,還是去了美洲,離開了玄宗的她,都不再是楊貴妃了,只是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

或許,這是一件好事兒!(原文來自李三鑒的頭條號)

《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