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與間諜活動

春秋後期,齊國大夫田常要專權,可又怕其他大夫反對,故以伐魯轉國內矛盾。

孔子識破田常的陰謀,為了使魯國免遭攻擊,急忙召集眾弟子說:“夫魯,墳墓所在,父母之國,不可不救。今吾欲屈節於田常救魯,二三子誰為使?”孔子弟子子貢自請出使,以保孔夫子祖墳的安寧,充當“生間”的角色。

子貢作為使節在春秋各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離間活動,終於保住了魯國。

子貢第一站,首先到了齊國,見了田常大夫說:魯國城低池淺,狹窄貧瘠,君主愚蠢,大臣無用,而吳國牆高城厚,糧草充足,兵精器重,應當首先攻打吳國。田常聽後,問是什麼意思,子貢又說:內部有難辦之事應先攻外部強敵。外有強敵先攻軟弱的對象,攻魯勝了不能成為驕傲的本錢,也不可能顯示出你帶兵的功勞,這對你很不利,而攻吳,則沒人指責你的過錯,帶兵的大臣一出馬,也沒有人和你爭權,你就成為齊國的惟一主宰。子貢又說:我讓吳國救魯,你就迎戰吳國。田常聽後,十分高興。

然後,子貢到了吳國,告訴吳王說:作為霸主,是不允許有強敵與其對抗的。現在齊要伐魯,正是你樹立威信的大好機會,拯救魯國而陷齊國干困境。可以安撫眾諸侯,伐無道君主,威服強盛的晉國。吳主則認為,應先滅越國,防其報仇。子貢又說服吳王:伐越是怕齊國,勇敢的人不應逃避困難,仁德的人不為約束所拘泥,聰明的人不會放過有利的機會,守信義的人決不滅絕異國的後代,拯魯代齊成晉,各國諸侯就會朝見吳國,霸業可成,並向吳王表示自願說服越王共同伐齊。

子貢又到越,見了越王說:沒有報仇的意思,而讓人懷疑是笨拙的,有報仇的意思而讓別人知道是不會成功的,尚未行動而讓對方知道是危險的。越王連連點頭求計。子貢又說:吳王殘暴,國內動盪,正是你報仇的機會,你應表示順從,以屈求伸。於是越王就派大臣文種去見吳王,表示願披堅執銳,代替吳王去受箭石之擊,聯合伐齊。

最後,子貢又到了晉國,道出了吳伐齊後必伐晉的道理。於是晉乘吳伐齊勝利後,又同吳國大戰,打敗了吳國。越亦乘機襲擊吳國,殺了吳王夫差,稱霸東方。

至此,子貢的出使,保住了魯國,搞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增強了晉國,又使越國稱霸,真所謂“存魯”、“亂齊”、“強晉”和“霸越”。子貢的出使,真可謂“其策特妙,其辯尤精”。所以清朝朱逢甲所著我國古代間諜史籍——《間書》中留下了“聖門高弟如子貢,嘗用間以成功矣”,“子貢之間,即《孫子》五間之生間也”的記載。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