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聖人孔子是春秋時期的「百科全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以博學著稱,堪稱當時的百科全書。

關於孔子的博學,咱們下面舉幾個例子:

(一)、「天降大雨,商羊起舞」

一天,齊國的朝堂上飛來了一隻只有一條腿的鳥兒,而且還在廳堂之上翩翩起舞,展翅高亢。齊國時任國君齊景公感覺這件事情非常的奇怪,於是就派人到魯國去請教已經名揚在外的孔子。

孔子聽完情況後告訴來使,這種鳥兒叫作商羊,此鳥的出現乃是大雨來臨的預兆。而且還表示自己聽說以前有小孩子彎起一隻腳,抖動兩肩,一邊跳一邊唱那個神秘的歌謠——「天降大雨,商羊起舞」。

所以,孔子告訴使者,現在齊國也出現這種鳥,可能大雨將要來臨。現在當務之急,應該馬上告訴廣大民眾,趕快修理溝渠,修築堤壩,嚴陣以待大雨的到來,不然將有洪災。

果然,當齊國人修好防洪、排水的設施之後,大雨很快就來臨了。由於降水太大,導致洪水氾濫,淹沒了很多地方。當時山東東部地區的很多小國深受其害,只有齊國提前做好了準備,沒有受到破壞。齊景公後來感歎地說道:「聖人說的話,真實可信並且應驗了!」

(二)、土中之怪為墳羊

魯定公五年,這年孔子四十七歲。當時魯國的執政大臣季平子,在家中挖井時挖出來一隻用土做成的一隻類似羊的東西,但他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於是他派人把孔子找來,告訴了孔子自己從井裡面挖出了一樣東西。

狡猾的季平子想要試探一下孔子的學識是否徒有虛名,於是他便告訴孔子,自己家人從井裡面挖出來一隻土狗。

說完,他就用炯炯有神的雙眼盯著孔子看,想要看到孔子回答不上來或者答錯時的尷尬表情。但是,孔子卻並沒有絲毫的遲疑,而且立馬對他的話進行了反駁,表示從井裡挖出來的不是什麼土狗,而是一隻土羊。

孔子之所以這麼說,是有自己的理論根據的,因為他之前曾經聽某位高人說過,土石之怪為魍魎,水中之怪為龍,土中之怪為墳羊。說出自己的理論依據後,孔子抬起頭來微笑地看著季平子,季平子頓時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水中萍實

幾年之後,楚昭王在回國的途中(因為其父楚平王的緣故,楚國遭到吳國的進攻,差點滅國,後被秦國所救),在過河時忽然看見河面上有一個東西順流而下,而且那東西竟然直接觸碰到了楚昭王的座船。然而,當楚昭王的手下把那東西從水中取出來的時候,包括楚昭王和隨從的大臣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人能夠認出來這是什麼一樣東西(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

內心極度好奇的楚昭王,便派出使臣帶著那物和禮品去請教孔子。孔子見到那東西之後竟然面露驚喜之色,高興地向楚國使者表示,這東西名叫萍實,是一種非常吉祥的東西,只有成就霸業的國君才能得到呀!

然而,楚國的使臣聽後卻有些不解,便問孔子是怎麼知道這東西是萍實。只見孔子微微一笑,表示自己過去在楚國境內遊歷的時候,曾經聽到一首民謠,而民謠中唱道:『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圓而赤,剖而食之,甜如蜜』。

所以,孔子表示自己以此知道那東西名叫萍實。使臣又問孔子,萍實能否經常得到?孔子搖頭表示不太可能,因為萍實乃是集天地之精華而成的靈物,千年也難得一遇。而且還特意告訴使者,現在楚昭王得到了它,是楚國將要振興的徵兆。並且讓他回去之後,代自己向楚王表示祝賀。

使臣回去後,將孔子的話告訴楚王。楚王聽了很高興,對孔子的博學多識讚歎不已。

(四)、防風氏的骨頭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的時候,正好此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勾踐,攻下了越國的都城會稽城。城池攻下之後,吳國人為了免得下回來了不再繼續攻城,就把越國都城會稽城的城牆給拆毀了。但是,就在他們拆掉城牆的時候,卻忽然從城牆裡面顯露出來一個巨大的骨頭。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相當詭異的事情,弄不好還會擾亂軍心,引起事態的變化。

吳王夫差聽說孔子博學多識,於是就派人去請教孔子。

雙方在行過大禮之後,吳國使者就告訴孔子,表示吳國軍隊從會稽城的城牆裡面挖出來一個巨大的骨頭,請教他是否知道這是什麼骨頭。再有,那就是在當今世上,又是什麼東西的骨頭最大?

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孔子施禮後一一作了回答。孔子表示,當年大禹在會稽山召集天下諸侯,西邊的防風氏故意遲到。大禹為了重振自己的威嚴,當場斬殺了防風氏。據說,當時防風氏的一根骨頭就可以裝滿一個車子。所以,孔子告訴使者,自己認為到目前為止,防風氏的骨頭應該是最大的,而你們所挖到的骨頭,有可能就是防風氏的骨頭。

來使聽玩孔子的講解,當即就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孔子一個答案就解決了自己的兩個問題,實在是高人一等。所以,吳國的使者發自肺腑地稱讚孔子道:「你真是個博學多識的聖人啊!」

(五)、肅慎部族的箭

吳國使者剛剛離去沒多久,緊接著陳國也發生了一件怪事:有隻鳥兒被楛木箭射中後,落在陳國內宮的庭院中死去。據侍衛觀察,楛木箭的箭鏃是用石頭做的,總長約有一尺八寸。

很快,事情就上報告給了國君陳湣公,陳湣公反覆看了好多次,也沒有認出這是什麼箭。因為當地或者周邊國家也都沒有這種箭桿做成的箭。

啥也別說了,還是去問孔子吧。

在詢問清楚來使後,孔子表示,那隻鳥兒飛來的地方非常的遙遠,而那隻鳥兒身上的箭枝,則是來自遙遠東北地區肅慎部族。孔子告訴使者,從前周武王攻滅商朝後,打通了和四方各個蠻夷部族的道路,讓他們各自將那裡的地方特產送來進貢,使之不忘記應盡的義務。肅慎部族進貢了楛木箭桿和石頭箭鏃,箭長一尺八寸。

而周朝的先王為了昭彰他的美德,把肅慎進貢的箭分賜給長女大姬,又將大姬許配給虞胡公而封虞胡公在陳(其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所以,那些箭枝應該來自於遙遠的肅慎部落。

陳湣公試著派人到舊倉庫中尋找,果真找到了這種箭。

其實,孔子這本「百科全書」歸根到底都是「好學」的結果。《論語》開篇就講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活到老、學到老,是孔子一生所秉承的信念。孔子曾經給會跟多人說過:「在十戶之家的小城內,你能找到很多像我這樣忠信的人,但你不一定能夠找得到能夠像我這樣愛好學習的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