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嘔心瀝血寫成 史記為何塵封二十年才問世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臨死前囑咐他,讓他要像孔子編訂《春秋》那樣,編寫出一部無愧祖輩的優秀著作來,從而垂名青史。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從前104年至前93年,歷時11年,終於完成了一部空前的歷史巨著——《史記》。《史記》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全面地敘述了我國從上古時期至西漢初期,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歷史發展,是我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

前93年,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報任安書》中說,他作《史記》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意思是說:他寫作《史記》的目的就是探究社會發展,總結歷史經驗,把從古到今歷史上的發展變化大勢搞清楚,形成司馬遷一家之言。司馬遷在書中說道:「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見《史記》這時已基本完成了。

既然《史記》已經完成,而且無論是對皇帝正確執政的借鑒,還是對自己艱辛著書的價值體現,這本書應該及早的公諸於世才是,可是《史記》書稿卻一直被塵封於家中,歷經武帝、昭帝,到了西漢宣帝執政期間,在塵封了二十年後,才由司馬遷的外孫楊惲,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捧了出來,並上書漢宣帝,力言《史記》的價值,才終獲准公開,方流傳下來。《漢書·司馬遷傳》有記載:「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那麼,《史記》為何塵封二十年才被公諸於世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在《史記》中,司馬遷目光敏銳、態度明朗,能夠關注到社會的每一個階級和每一個層次,而且能夠對史事和歷史人物進行大膽的批判。他用正義的觀察,懷疑的精神,譴責了封建專制的殘暴統治,歌頌人民的反抗鬥爭。司馬遷不因項羽失敗而抹煞其歷史地位,認為項羽是近古以來未有的人物,所以在《史記》中盡力描寫了推翻暴秦的項羽的英雄氣概,把他的事跡列入「本紀」,與歷代帝王相提並論。同時,司馬遷還為封建「叛逆」陳涉寫世家。

在《史記》中,他把陳勝、吳廣兩人的事跡列入「世家」,歌頌了第一次農民起義,而且將陳勝比作湯、武,肯定了他推翻暴秦的歷史功績。因此,《史記》成書之後,由於它「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漢書·司馬遷傳》),被指責為對抗漢代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因此,《史記》曾一度被視為是「離經叛道」。可見,在當時《史記》沒有被封建皇權所認可,沒有問世的環境,沒有傳播的條件。

二、《史記》在評價、論斷史事方面,性格秉直的司馬遷沒有完全被當時所盛行的儒家思想所束縛,而是比較多的、嚴肅認真的、反映了歷史的真相,對封建統治階級,特別是對西漢最高統治集團做了深刻的揭露和諷刺。他敢於揭露封建帝王的腐朽和貪婪,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某一個側面,對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除了讚揚他建立西漢的豐功偉績外,對他的地痞流氓、好色貪酒、喜歡吹牛說大話、為人殘酷等性格,也形象的加以刻畫;他評呂後,說她「政不出房戶」;評漢文帝,說「賞太輕,罰太重」;甚至對於本朝的漢武帝,司馬遷也敢於大膽揭露,暴露出漢武帝的殘暴虛偽、奢侈縱慾的封建專制統治,對漢武帝劉徹迷信方術、重用酷吏的嚴重過失,也絲毫不加掩飾。這種對著書一絲不苟的求真態度,這種敢於對皇帝揭短亮醜的務實精神,肯定會遭受到比「宮刑」更為嚴厲的迫害,司馬遷是個聰明人,他不會傻到漢武帝還沒有死,就把帶有對漢武帝不滿情緒的文章公諸於世的地步。

三、前87年,漢武帝駕崩,只有8歲大的太子劉弗陵即位,霍光與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深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死前,便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背負周成王的圖畫賜予霍光,囑托霍光像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劉弗陵。

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霍光輔政期間,忠於漢室,全力維護漢武帝的英明,竭力輔佐年幼的皇帝。在這種時候,司馬遷或司馬遷的家人,是不會也不敢把《史記》公諸於世的。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沒有留下後代。經過一番廢立波折之後,霍光等人把漢武帝與衛子夫的曾孫、廢太子之孫,長期生活於民間的十八歲的劉病已(即劉詢)立為皇帝,既漢宣帝。宣帝劉詢為人聰明剛毅,高才好學,他統治期間,勵精圖治,政治清明,廣開言路,任用賢能,平獄緩刑,整飭吏治,是一個儒、法兼用的皇帝。《史記》被公諸於世的時機似乎到來了。

四、司馬遷用生命寫成了兩部《史記》,迫於形勢,並不打算要公開,也不敢公開流傳,而是準備將一部「藏之名山」,將另一部「傳之其人」(《報任安書》),這是司馬遷寫《史記》的原本初衷,但是至於藏於什麼名山,沒有資料記載。那麼司馬遷《史記》寫成之後,他傳給誰了呢?原來,司馬遷死後,他的家人把一部《史記》轉移藏匿在他女兒司馬英家中。

司馬遷有兩個外孫,大的名叫楊忠,小的名叫楊惲。楊惲自幼聰穎好學,他的母親也就是司馬遷的女兒把自己珍藏著的這部《史記》拿出來給他讀。楊惲讀此書,便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愛不釋手,而且每讀一遍總是熱淚盈眶,扼腕歎息。在漢宣帝的時候,楊惲被封為平通侯,這個時候他看到當時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這部巨著塵封了二十年,也該是重見天日的時候了,於是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公開發行,從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史著。 (原文來自劉秉光的頭條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