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為什麼是九千歲?魏忠賢(1568~1627年),原名魏進忠,河間肅寧(今河北肅寧)人。他生性貪玩,逐漸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長大後成為市井無賴。由於無法歸還賭債,遭到眾多賭徒的羞辱,他無奈之下自宮,後來進宮當了太監。明熹宗即位後,開始平步青雲,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的序幕。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思宗(崇禎帝)即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他最終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
與皇帝的奶媽結成掛名夫妻
明隆慶二年(1568年),魏忠賢在河間肅寧(今河北肅寧)的一戶貧困人家出生。他從小就不喜歡讀書識字,整天在外玩耍,並和一些地痞無賴交上了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發游手好閒了,吃喝嫖賭樣樣精通。他酷愛賭博,為了逃避賭債經常東躲西藏。長大成人後,他娶了馬氏為妻,並有了一個孩兒,但他依然沒有改掉一身的惡習,被人稱為市井無賴。
有一天他又去賭博,由於賭運不佳,將手裡的錢都輸光了,最後還欠了賭債。因為還不起,他便跑到一個酒樓中躲了起來。沒想到債主還是找到了他,並將他拽到了大街上,打罵、羞辱他,讓他用自己的妻子抵債。魏忠賢羞憤交加,感到無地自容,於是就拋棄了妻兒離家出走,在外面四處流浪。流浪期間他一直在尋找出人頭地的辦法。通過一番痛苦的思考,他終於下定決心,自宮後到皇宮中當太監。在當時,做太監稱得上是很「時髦」的職業。因為太監有機會接近皇上,一旦受到皇上的恩寵,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到時就連整個家族都能跟著沾光,對於他這種好吃懶做的人來說,可稱得上是出人頭地的捷徑。於是魏忠賢狠心自宮,啟程來到了北京,托人找門路,最終進入了皇宮。
剛進宮時,他是最下等的太監,被安排做雜役。這種日子和魏忠賢理想中的日子差得太遠。於是他憑著阿諛奉承的本事,投在大太監魏朝門下,並從此時起改姓李,名進忠。沒過多久,他靠自己的花言巧語討得魏朝的歡心,在他22歲時就已經由一名普通的雜役太監轉到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的孫暹手下,負責管理庫房。管理庫房能撈到很多好處,這使魏忠賢逐漸富裕起來。而且這份工作也比原來的工作輕鬆許多。在宮中立足之後,魏忠賢才恢復原姓。在隨後的日子裡,他極力巴結魏朝,並和魏朝結拜為異姓兄弟。魏朝被他哄得非常開心,便將他推薦給後宮的王才人,讓他當上了辦膳太監,負責管理伙食。
王才人乃是神宗萬曆皇帝的一名妃子、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當時管理太子宮事的太監是王安。魏忠賢就通過太監魏朝介紹,又投到王安門下,並逐漸受到重用。這對魏忠賢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機,因為這是接觸未來皇上的大好機會。由於朱由校年幼,魏忠賢便抓住小孩子喜歡玩耍的特點,想方設法哄朱由校開心,並且不時地送些宮內少見的玩物和各種美食給太子,以此來取得朱由校的歡心。
朱由校的奶媽名叫客氏,這是一個很有城府的女人,做事情也非常狠毒。客氏也知道朱由校早晚都是皇帝,因此總是極力討好他。按照皇宮的慣例,皇子停奶後,奶媽必須離開皇宮,但客氏卻不想離開。於是她想盡一切辦法,讓朱由校對自己產生依賴感。朝中的大臣們曾經多次上疏,要求客氏盡快離開皇宮,但善於利用皇子感情的客氏依然留在了宮中。朱由校的母親去世後,客氏便扮演了朱由校母親的角色。魏忠賢看出客氏在朱由校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於是便向客氏大獻慇勤,討得了她的歡心。
朱由校在16歲時當了皇帝,稱為熹宗。這時客氏的地位也隨之高昇。魏忠賢為了爬得更高,便加緊討好客氏,終於令客氏拋開魏朝(魏朝曾經與客氏結成了「對食」),與魏忠賢結成了「對食」(就是太監與宮女結成掛名夫妻)。魏朝對這件事情非常不滿,開始怨恨魏忠賢,並試圖將客氏拉攏回來。但魏忠賢很有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客氏反而越來越疏遠魏朝。魏朝氣憤異常,為了奪回客氏,開始在乾清宮的暖閣子裡大罵魏忠賢。隨即兩人衝突不斷升級。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傳到了熹宗朱由校那裡。為了平息這件事情,熹宗親自出面,詢問客氏願意和誰「對食」。客氏說自己喜歡魏忠賢,討厭魏朝。熹宗便親自指名將客氏配給魏忠賢。魏朝知道無法改變局勢,只好灰溜溜地退到局外去了。沒過多久,這個曾經幫助過魏忠賢的魏朝就被他們在鳳陽害死。
客氏總是想盡辦法哄熹宗開心。因此熹宗對她也是恩寵有加,還把她的兒子侯國興任命為錦衣衛千戶,將其封為奉聖夫人。此時的客氏榮華富貴應有盡有,整天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每次出門都有許多家奴婢女在一旁服侍,她坐在八抬大轎上對眾人指手畫腳。宮中所有的下人都稱呼她為「九千歲老太太」。
魏忠賢也在客氏的鼎力協助下逐漸受到熹宗的賞識。沒過多久,熹宗就將魏忠賢從惜薪司提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職責是代替皇帝執筆批閱大臣們的奏章,算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本來這個職位只有識字的太監才能擔任,但魏忠賢根本就不識字,他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位子全憑借客氏的幫助。魏忠賢有了皇上這座靠山,手中也有了權力,就變本加厲,在宮內胡作非為。宮女和太監都受到他們二人的管制。如果有人不服從就會受到迫害。
為了使自己能夠獲得更大的權力,陰險的魏忠賢摸透了熹宗的脾氣秉性。他知道皇上生性好動,特別愛好騎馬、泛舟,於是就投其所好,命人到各地挑選上好的馬匹供皇帝騎乘。這使皇宮幾乎成了跑馬場。除此之外,魏忠賢還經常慫恿皇上到北海泛舟。為了博得皇上的開心,有時候他與客氏還充當船夫。魏忠賢還將宮女與宦官們組織起來在宮中列陣,早晚都進行操練,稱之為內操。皇帝可以像將軍那樣指揮眾人互相交戰。糜爛的生活使明熹宗逐漸荒廢了朝政。
熹宗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土木工程,他不僅會使用斧鋸,還能夠蓋房子、刷油漆,最為拿手的就是雕刻製作小型的工藝品。熹宗在幹活的時候全身心投入,任何事情都無法使他分心。就算是有大臣稟報國家大事,他也極不耐煩。深知皇上秉性的魏忠賢見有機可乘,便專門在熹宗專注於木工活時拿出大臣們的奏章,請求皇帝批示。熹宗便不耐煩地說:「我忙著呢,你先處理一下。」時間一長,批閱奏章的權力就逐漸落到了魏忠賢手裡。魏忠賢也就開始為所欲為,許多事情都不再稟報皇上,而由自己定奪。有些事情群臣明知是魏忠賢的主意,可是也只得照辦。魏忠賢權勢愈高,野心也更大。他在每次出宮時,都坐著高貴華麗的車子,身著錦衣玉帶,鑼鼓開道,聲勢浩大的隊伍在後面跟隨,手執佩刀的衛士前後擁簇。許多官紳都跪拜在道路兩旁,稱呼「九千歲」。
作威作福,殘酷打擊東林黨
魏忠賢的所作所為在歷代的宦官中幾乎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而熹宗的懦弱昏庸也稱得上少見。魏忠賢的權力越大,他就越感到害怕,怕自己失去權力後遭到別人的報復。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他開始培植自己的武裝。他在宮中挑選體格健壯的太監組成一支禁軍,將從兵部要來的大量火器配發給眾太監。魏忠賢經常帶領這支隊伍在紫禁城內操練。隊伍的指揮部就設在五鳳樓上。為了長期控制這支隊伍,魏忠賢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到軍中,並讓他們在軍中擔任要職。這支隊伍在紫禁城內演練時,鼓聲隆隆,火器發出的聲音擾得皇宮不得安寧。魏忠賢穿著盔甲,騎著高頭大馬巡視軍隊。就算熹宗在場,魏忠賢也敢騎馬來回疾馳。熹宗卻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極端的縱容使魏忠賢愈來愈放肆。
當時朝廷中的許多士大夫都是東林黨人,並以江南士大夫為主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東林黨人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並擁有左右輿論的力量,在朝中也佔據了一些重要的位置。內閣首輔葉向高、禮部尚書孫慎行、都御史鄒元標和左都御史趙南星等人都是東林黨人;此外,還有左副都御史高攀龍、左副都御史楊漣、僉都御史左光斗等人。
剛開始,魏忠賢與東林黨人的關係還不緊張,並且很敬重趙南星。但趙南星卻在一次交談中鄭重地告誡魏忠賢,不要對皇帝有什麼歪主意,要盡心盡力侍奉皇帝。這句話令魏忠賢非常不高興。天啟三年(1623年),魏忠賢當上了東廠提督。許多東林黨人的對頭紛紛投靠魏忠賢,而魏忠賢也需要結交朝中的文武大臣,兩下一拍即合。他讓田爾耕掌控錦衣衛;許顯純升任鎮撫理刑,負責監視朝廷內外動靜,發現異常,立即鎮壓。與此同時,魏忠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還大量網羅宮中的太監。時間不長,司禮監太監王體乾、塗文輔、石元雅、李永貞等人都成了他的黨羽。此時,魏忠賢想方設法大力網羅黨羽,讓自己的心腹把持朝中的要害部門。然而魏忠賢和客氏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了東林黨人的強烈不滿。他們打算拆散魏忠賢和客氏,以削弱他們的勢力。所以御史畢佐周、劉蘭上疏,建議熹宗將客氏遣送出宮。但熹宗很迷戀客氏,他以皇后年紀尚幼,需要客氏照料為由拒絕了東林黨人的建議。但由於大多數官員一再上疏,熹宗無奈,便將客氏送出宮,但沒過多久又派人將其接了回來。這就使東林黨人拆散魏忠賢和客氏的計劃失敗了。魏忠賢因此對東林黨人懷恨在心。
天啟四年(1624年)初,以御史李應升為首的眾位大臣先後上疏,共同揭發魏忠賢犯下的種種罪行。可是熹宗卻沒有看到大臣們的奏章,因為所有的奏章都需先由魏忠賢過目後轉呈熹宗。魏忠賢發現有彈劾自己的奏章便扣留下來,然後以熹宗的名義責備朝中大臣。天啟四年三月,魏忠賢指使黨羽給事中傅樾和自己的外甥傅應星向熹宗誣告汪文言。熹宗偏聽偏信,將汪文言捉拿下獄,交掌鎮撫司劉僑審理。最後汪文言遭到廷杖,並被革職。魏忠賢認為劉僑對汪文言的處罰太輕,一怒之下將劉僑革職,把自己的心腹之一許顯純推到了掌鎮撫司的職務上。
天啟四年六月,副都御史楊漣見魏忠賢無法無天,非常憤慨。楊漣將魏忠賢的所作所為整理成24條罪狀,冒著生命危險上奏熹宗。奏章中寫道:「其罪一,魏忠賢原本是市井無賴,中年淨身進入宮中,在博取皇上信任後,擅權亂政,破壞祖宗的內閣票擬制度。其罪二,為了翦除異己,魏忠賢指使黨羽孫傑陷害顧命大臣劉一燎、周嘉謨,導致二人離位。皇上因此落下了驅逐先朝老臣的罪名。其罪三,魏忠賢賞罰不明,顛倒是非,排斥公正無私的忠臣孫慎行、鄒元標;袒護製造混亂的方從哲……上述所言句句屬實,只是皇上左右的人畏懼閹賊的權勢不敢上奏;外廷百官靜觀事態發展也無人上奏。雖然有人揭發閹賊的罪行,但客氏又在皇上面前為他開脫,致使無法無天的閹賊依然我行我素。如今閹賊依托門牆,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宮廷之內都只知道有忠賢,不知有皇上。皇上的尊嚴何在?皇上年富力強,豈能受制於宦官小人?請皇上召集文武百官,將其嚴懲,以正國法,並將客氏遣出皇宮,以清除隱患。若能為國除此大害,臣就算一死也在所不惜……」
楊漣在奏章中提出的任何一條罪狀都可將魏忠賢和客氏置於死地。楊漣上奏章的事情很快就在百官中傳開。所有的正直大臣都很敬佩他。魏忠賢看到奏章後,認為此事非同小可,於是他利用奏章尚未交給熹宗的機會,急忙將客氏和王體乾等心腹召集到一起,商討應對之策。一番密謀之後,眾人一起去找熹宗。魏忠賢來到皇上面前哭訴道:「奴才一心為皇上辦事,沒想到反遭到了楊漣等人的惡意誹謗。奴才就算是死也無法報答皇上的恩情,怎能做出對皇上不利的事情呢?懇請皇上免去奴才的職務,讓我可以專心侍奉皇上。」客氏趁機也在一旁說魏忠賢忠心為主,從沒做過違法的事情。楊漣等人是在誣陷魏忠賢。此時的熹宗並沒有閱看奏章,而是命一旁的王體乾念給他聽。王體乾依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在宣讀楊漣的奏章時故意歪曲原意,並將要害處略去不念。每念完一條,魏忠賢便為自己辯護一番。在他們的迷惑下,熹宗不僅沒有責怪魏忠賢,反而認為楊漣捕風捉影,下旨將楊漣訓斥了一頓。
皇上斥責楊漣的事情令滿朝的大臣非常氣憤。僉都御史左光斗、屯田司郎中萬璟、都給事魏大中、給事中陳良訓、御史袁化中等70多名大臣聯名上奏,請求彈劾魏忠賢。河南道御史袁化中在奏章中寫道:「魏忠賢障日蔽月,逞威作福,視大臣如奴隸,斥言官若孤雛……朝野共危,人神共憤。」李應升也在奏章中義正詞嚴地寫道:「楊漣彈劾太監魏忠賢的24大罪,並非楊漣一人所言,而是朝中百官的共同心聲。」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有百多份奏章上呈朝廷;內閣重臣葉向高、禮部尚書翁正春也極力主張將魏忠賢趕出皇宮。但是昏庸的熹宗不但沒有採納眾人的意見,反而替魏忠賢辯護:「政事朕所親裁。」並將此事交由魏忠賢自己處理。魏忠賢知道熹宗有意偏袒自己,便在熹宗離朝之後,立刻以熹宗名義訓責眾位大臣。隨後指使手下黨羽搜集與自己為敵的大臣名單,開始計劃如何處置他們。
沒過多久,工部郎中萬燎又上疏:「魏忠賢生性狡猾,貪得無厭,無事生非,陷害忠良……皇上怎能將他留在身邊呢?」奏疏呈上去後,魏忠賢勃然大怒。他將先前百官彈劾自己時的滿腔怒火都發在萬燎身上,當即派黨羽到萬燎的家中捉拿萬燎,隨後將萬燎帶到宮中,打了他一百廷杖,致使萬燎被活活打死。萬燎死後,巡城御史林汝翥因處治犯罪的宦官而得罪了魏忠賢。林汝翥怕遭到魏忠賢的報復,急忙逃到遵化。因為林汝翥是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的外甥,魏忠賢便趁此機會,詐稱葉向高將林汝翥匿藏在自己府上,並派大批黨羽包圍葉宅,強行搜府。葉向高是三朝元老,怎能受此侮辱。他立即上疏請皇上罷免魏忠賢。但熹宗毫不理會。葉向高無奈之下請求回鄉養老。昏庸的熹宗竟然當即點頭同意。葉向高走後,魏忠賢加快了打擊東林黨等正直人士的步伐。楊漣、魏大中等十幾位忠於朝廷的大臣因為受到迫害相繼辭官。魏忠賢趁此時機,將自己的心腹們安插到了各個重要的職位上。
手段殘忍,天怒人怨
在魏忠賢的淫威下,許多貪生怕死、見利忘義的朝中大臣都投靠在他的門下。從朝廷到地方,共有80多位大臣投靠他。在魏忠賢眾多的乾兒義孫中,以「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人最出名。他們為虎作倀,無惡不作,是魏忠賢迫害反對者的得力助手。在這些走狗手下還有數不清的爪牙。鬚髮皆白的禮部尚書顧秉謙論年齡能當上魏忠賢的父親,但他卻帶著自己的兒子去拜見魏忠賢,說自己的鬍子已經白了,直接喊魏忠賢為義父不太合適,所以請求魏忠賢將自己的兒子收為義孫。大學士、吏部尚書魏廣微因為也姓魏,便對外說自己查過族譜,按輩分論,自己是魏忠賢的侄兒。這樣一來,他也就得到了魏忠賢的信任。他想提拔或罷黜哪位官吏,魏忠賢都能夠幫其做到。因為二人在投靠魏忠賢後都得到了陞遷,所以兩人對魏忠賢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在魏忠賢殘害異己時,兩人非常賣力。許多詔令都是由他們起草,然後再以皇帝的名義頒布。魏忠賢通過這些黨羽控制了朝中的內閣、六部、廠衛以及地方上的大部分總督、巡撫。《明史》曾寫道:「自內閣六部、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魏忠賢身邊的大小爪牙們都知道,只要能哄得他高興,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於是都想盡辦法取悅他。魏忠賢的生日是正月十三日,每年的這個時間都是手下黨羽大獻慇勤的好時機。他們將自己在各地搜刮的奇珍異寶獻給魏忠賢。送禮的隊伍還要排長隊,等待著乾清宮門打開。宮門外的台階上下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禮物,以至於需要幾十名太監來回搬上大半天。由於前來拜壽的官員太多,屋中坐不下,許多人都只能站在一旁。拜壽的人口中高呼「九千歲」。更有甚者還喊:「九千九百歲爺爺!」這些聲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聾。
天啟五年,魏忠賢再次將與楊漣關係密切的內閣中書汪文言抓到大牢中嚴刑拷打。他想逼迫汪文言承認楊漣、左光斗等人意圖謀反,從而達到自己斬草除根的目的。許顯純在魏忠賢的指使下對汪文言動用了最殘酷的刑法進行逼供(械、鐐、棍、拶、夾槓)。汪文言被打得皮開肉綻,但他寧死也不肯誣告楊漣、左光斗。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許顯純便寫了一份假口供,在汪文言昏死過去時,拿著他的手畫押,然後將他殺害。之後魏忠賢指使同黨紛紛上告楊漣等人打算謀反。楊漣、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顧大章、袁化中等六人因此接連遭到逮捕,並根據許顯純捏造的假口供給六人定下罪名,押送到北鎮撫司實行喪心病狂的人身摧殘。魏忠賢勒令六人每天跪在台階前,在對其施以各種酷刑的同時,還將他們的衣服全部撕碎,讓他們在外面裸露著身體,承受著人格上的污辱。楊漣、左光斗等人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身上血肉模糊,受刑的傷口化膿,許多地方都露出了骨頭,其狀慘不忍睹。天啟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在魏忠賢等爪牙的折磨下,楊漣被重物壓身,兩耳貫入鐵釘殺害,血肉模糊的屍體上爬滿了蠅蛆。他死後被血衣包裹,草草掩埋了。左光斗更為淒慘,死前經受了炮烙之刑,面部被燙得焦爛,膝下的肌肉都已脫落,露出了裡面的筋骨,慘不忍睹。楊漣、左光斗二人被害死後。魏忠賢認為如果所有人都死在獄中,影響力太小,於是便公告天下,準備將顧大章交給錦衣衛處治。顧大章不甘心再次入獄受辱,便服藥自盡。由於藥力不足,沒能死去,他便上吊自殺。其他幾人也遭到了酷刑拷訊,先後喪命。
此後魏忠賢更加囂張跋扈,也加快了排除異己的速度。
天啟五年十二月,魏忠賢以朝廷的名義,按照擬好的名單將反對自己的正直官員或削職為民,或抓捕入獄。當尚書李宗延、張向達等50多位大臣相繼被罷免官職後,朝堂為之一空。對於百姓,魏忠賢也沒有放過,如果發現有人議論魏忠賢,便會將其逮捕,對其施以酷刑。數不清的人因此遭到了割舌的懲罰,以致人們在街道上相遇後,都不敢開口說話,只能用點頭來表示相互間的問候。
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又興起第二次大冤獄,將周順昌、周宗建、周起元、纓昌期、高攀龍、黃尊素、李應升等人逮捕入獄,罪名是「受賄」、「結黨」等。當時高攀龍在家中的後花園與兩位學生飲酒。聽到周順昌被捕的消息,他笑著對學生說:「我向來將生死拋諸腦後,如今機會來了。」他隨即囑咐妻子兒女不要驚慌,並立即寫好兩張紙條交給孫子說,「明天將紙條交給前來的官兵。」隨後他將人全部趕走,整好衣冠,向北叩拜後投池自殺。他的孫子打開爺爺交給的兩張紙條才知道是遺書。上面寫道:「我雖然削職在家,但以前是國家大臣。羞辱大臣就是羞辱國家。我不忍受辱,只有像屈原那樣為國而死。」百姓聽聞無不為之惋惜。
除了高攀龍外,其餘6人在獄中受盡了非人的折磨,最後都慘死在魏忠賢的手下。周順昌裸露著身體被重物壓住頭部致死;拒絕給魏忠賢寫碑文的纓昌期被魏忠賢定成了「反魏」的罪名,在嚴刑拷打之下,十指被全部打斷了;周宗建被鐵釘釘入身體,然後被沸水活活燙死。其他幾個人在死後,也都面目全非,無法辨認。
此時,魏忠賢已經羽翼豐滿,權勢通天,威福天下。滿朝文武無不仰其鼻息,就連內閣成員草擬聖旨時,都要註明「朕與廠臣(閹黨對魏忠賢的稱呼)……」當年六月,浙江巡撫潘汝楨為討得魏忠賢的歡心,確保自己能享受榮華富貴,想出了極為荒唐的主意——為魏忠賢建生祠(就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建廟)。他的奏章遞上後,魏忠賢立刻用熹宗的名義下旨,同意了潘汝楨的請求,還為生祠賜名「普德」。潘汝楨見投機已經見效,便立即向百姓收取建廟的銀兩,使得許多老百姓為此傾家蕩產。在潘汝楨的全力督造下,魏忠賢的第一座生祠在杭州西湖畔出現了。這座生祠的規模和精巧程度不亞於皇宮祠堂。魏忠賢的雕像和本人一般大小,用純金鑄成身體,用珠寶瑪瑙製成了五官,穿著的衣服也極其華麗。在普德祠落成的當天,潘汝楨率領當地的文武官員向魏忠賢的雕像行跪拜大禮。再加上鞭炮齊鳴,杭州西湖被弄得烏煙瘴氣。杭州的普德祠建立後,各地紛紛效仿。在蘇州有「普惠祠」,松江有「德馨祠」,揚州有「沾恩祠」,淮安有「瞻德祠」,在北京有「茂勳祠」、「廣仁祠」、「隆恩祠」……在全國建立的生祠數不勝數,而規模也是一個比一個宏大。建一座生祠至少要花掉數萬兩銀子,最多者達到了上百萬兩,這就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由於修建生祠,光開封就拆毀了上千間民房。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拆毀了一萬多間房屋,致使百姓居無定所,只好在外流浪。一些正直官員反對這種禍國殃民的做法,都沒能逃過魏忠賢的毒手。像胡士容、耿如紀等人就是因為反對修祠而丟掉了性命。
自知難逃一死,畏罪自殺
魏忠賢的專橫使得天啟年間吏治腐敗,官僚機器基本陷於癱瘓。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此時乘機南下,很快就攻佔了遼東、遼西的大片土地。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率軍擊敗努爾哈赤大軍。努爾哈赤在交戰中身受重傷,退兵後病死於盛京(今瀋陽)。朝廷將這一戰役誇耀為寧錦大捷。領兵浴血奮戰的袁崇煥因不肯投靠魏忠賢而未加封賞。但吏部尚書王紹徽為討好魏忠賢,卻上疏說這都是魏忠賢「用人得當」,應該予以嘉獎。熹宗便下旨重賞了魏忠賢。當年冬天,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相繼建成。李永貞、周應秋又上奏頌揚魏忠賢的功績。於是熹宗下旨封魏忠賢為「上公」,加恩三等;他的侄子魏良卿由肅寧伯晉封為肅寧侯,並世襲錦衣衛指揮。就連剛會說話的魏氏小兒也被封爵授官。年僅三歲的魏良棟被封為東安侯,二歲的侄孫魏明翼被封為安平伯。最為可笑的是,山東發現珍奇動物,巡撫李精白畫圖上報朝廷。禮部尚書黃立極在草擬聖旨時說:「這都是因為廠臣(指魏忠賢)德性好,所以才能出現吉祥之獸。」
魏忠賢雖然權勢炙手可熱,但他倚仗的是不諳政事的熹宗朱由校。如果這個靠山倒了,他也就失去了發號施令的依據。天啟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重,魏忠賢清楚地意識到只有保住熹宗,自己的地位才能得以鞏固。因此他挖空心思地調理熹宗的身體。張皇后對此也十分焦慮。當時有傳言說魏忠賢陰謀篡位,這使得皇后惴惴不安。熹宗荒淫無度,卻沒有留下兒子。熹宗的五弟信王朱由檢為人恭謹。張皇后認為他可托付大事,便想向熹宗推薦信王為皇位繼承人。但魏忠賢等人始終在宮殿內外把守,令張皇后一直未能如願。直到有一天,魏忠賢有事離開熹宗床前。張皇后便乘機傳召信王朱由檢進宮面聖。熹宗躺在病榻上有氣無力地對信王說:「望吾弟將來能成為像我一樣的君主。魏忠賢是忠臣,應予以重用。」信王只是跪在地上叩頭,並未作表態。
當年八月二十三日,23歲的明熹宗駕崩。信王朱由檢繼承皇位,稱為明思宗,定年號崇禎。此時的魏忠賢沒有了靠山,感到性命難保。他手下的黨羽也都膽戰心驚。魏忠賢思考再三,決定發動宮廷政變,奪取皇位。在與心腹兵部尚書崔承秀密謀時,崔承秀卻認為異姓登基不可能。真要發動兵變,各地的軍隊必然前來攻打。魏忠賢只好作罷。
朱由檢登基後,深知魏忠賢和客氏的厲害,也知道狡猾的魏忠賢樹大根深,黨羽眾多,自己稍有不慎,就會遭到他的毒手,於是就採用麻痺戰術,說:「卿輔佐朕的皇兄,勞苦功高,不過卿是內臣,無法封賞爵位。朕想封卿侄魏良卿為太師,晉寧國公,並賜鐵券,作為朕對卿的酬勞。」魏忠賢聽後才放心了。
但是沒過多久,崇禎帝便將兵部尚書崔承秀罷官免職,又以建立生祠勞民傷財為由,將浙江巡撫潘汝楨貶為平民。當年九月,他又下令將客氏遣出皇宮。這是崇禎清除魏忠賢勢力的前奏。這時許多官員看出了崇禎皇帝的意圖,紛紛上疏彈劾魏忠賢,請求皇上將魏忠賢等奸黨全部剷除。嘉興貢生錢嘉征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與先帝平起平坐;誣陷張皇后;大興內操,弄兵宮廷;破壞祖制;總攬軍權,控制漕運,擾亂朝政……徇私舞弊,受賄徇情。」崇禎帝當即將魏忠賢集中在宮內操練的軍士解散,並免去魏忠賢司禮監和東廠總督的職務。當年十一月,崇禎降旨,命魏忠賢赴鳳陽皇陵擔任燒香太監,看守祖陵。
此時的魏忠賢還心存幻想,攜帶著自己搜刮來的財寶和千匹好馬,在黨羽的護送下啟程。當魏忠賢途經阜城時,聽說崇禎皇上下旨要處死自己,驚慌之餘,心中淒涼,認為生不如死,便於當天晚上和他乾兒子李朝欽一道上吊自盡。崇禎得知魏忠賢自殺後,便命人將魏忠賢的首級掛在河間示眾,並沒收全部家產,隨後又處死了客氏。沒過多久,朝廷頒布「欽定逆案」,當即處死6名首惡;秋後處決19人;充軍11人;革職44人;徒刑三年後准許贖身為民者129人。宦官魏忠賢雖然死了,但他在短短的7年中專橫跋扈,擅權亂政,給明末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這直接導致了17年後明朝的滅亡。
在名義上,魏忠賢本人除了司禮太監和提督東廠太監職務以外,還晉上公,加恩三等。再者有熹宗所賜印鑒,文曰「顧命元臣」。而實際上,他的權勢遠不止這些。人們對他本人有九千歲的稱謂,對他的雕像行五拜三稽首之禮。凡朝中草疏,李永貞必遣人急速馳白,即百里外,亦一日往返,傳達魏忠賢之意,票擬始敢批發。魏忠賢是否有心篡位,這並不重要,而他權勢的發展,已經威脅到皇權,這一點就足以決定他的命運了。
古代皇宮奶媽的權力有多大?古代的奶媽是專指那些受雇給別人家奶孩子的婦女,以前皇宮中的奶媽又被稱作乳母、奶婆、奶口、乳媼或嬤嬤等。人之初,必須依賴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義是哺乳,但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婦女只有在生育之後才會產乳汁。對於舊時宮廷中的奶媽而言,自己生下的嬰兒餓得哇哇直哭,奶水卻必須滿足皇家子女的需求,這與母性本來就是相違背的,但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對皇家的婦女來說,僱用奶媽哺育孩子可能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但對許多低下層貧窮的婦女來說,做奶媽似乎是她們天經地義的一種謀生職業。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皇帝奶媽
歷史上,皇帝接觸的第一女性大概就是奶媽,因此,他們對於自己的奶媽大都有著一種莫名其妙的特殊感情。
古人說,皇帝長於奶媽之手,由於奶媽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後的皇帝對奶媽的禮遇也是很隆重和豐厚的。明熹宗朱由校登極半個月以後,便封奶媽客氏為奉聖夫人,其子被任命為錦衣千戶,這其實是有例可循的。
東漢時期,安帝封奶媽王聖為「野王君」,順帝封奶媽宋氏為「山陽君」,靈帝封奶媽趙嬈為「平氏君」;北魏時期太武帝生母早死,尊奶媽竇氏為「保太后」,繼之文成帝也尊奶媽常氏為「保太后」,次年又尊為「皇太后」;唐中宗封奶媽干氏為「平恩郡夫人」,封奶媽高氏為「 國夫人」;唐朝時期,睿宗封其子唐玄宗的奶媽蔣氏為「吳國夫人」,封莫氏為「燕國夫人」;元朝時期,世祖封皇子燕王的奶媽趙氏為「豳國夫人」,封奶媽的丈夫鞏性祿為「性育公」;文宗封奶媽的丈夫為「營都王」;成宗封奶媽的丈夫為「壽國公」;仁宗封奶媽的丈夫楊性榮為「雲國公」;元英宗封奶媽忽禿台為「定襄郡夫人」,封她的丈夫阿來為「定襄郡王」;明朝時期,成祖封奶媽馮氏為「保重賢順夫人」;仁宗封奶媽為「詡聖恭惠夫人」;宣宗封奶媽李氏為「奉尚夫人」。從這些奶媽被冊封的封號上不難看出,古代皇帝奶媽的尊貴無比的顯赫地位。
說起來,這些皇帝的奶媽尊貴無比,地位顯赫,但在歷朝歷代皇帝奶媽的陣容中還不算最為出色出彩的。下面就說說歷史上最為出色出彩的三大非常奶媽。
一、恃寵而驕的奶媽
皇帝與奶媽之間的感情聯繫是難以割斷的,奶媽的影響力在這種乳子顧念恩情的氣氛中發展,成為攀龍附鳳者的重要渠道。皇帝奶媽恃寵而驕,為所欲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做出非法越軌之事,歷代也不乏其例。
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劉徹的奶媽,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經常蠱惑漢武帝,深得劉徹的歡心,封其為大「大乳母」,隔三差五地賜帛奉食,甚至奶媽偶然與皇帝聊天說:「某地有好田地。」皇帝立馬說:「乳母想要嗎?」看看,皇帝都這模樣了,公卿大臣們更是「皆敬重乳母。」
這本來應該是一件表率天下,以德治人的好事。可是,偏偏這位奶媽的子孫奴僕不爭氣,到處趾高氣揚,魚肉鄉里,「橫暴於長安中」,光天化日之下,奪人車馬,搶人衣服,弄得百姓畏之如虎,百官視之如鼠。但是邪不壓正,終於有一天,「下官」們忍無可忍,找了個借口,上書奏請漢武帝將奶媽一家遷徙到邊疆。這位奶媽一聽,大為不悅,欲直奔皇帝之處,向禮樂太監郭舍人求救。郭舍人就讓她去找東方朔。這位奶媽平時也知道東方朔智謀過人,便立即前來求救於東方朔。
東方朔深知這位奶媽和漢武帝的關係,就告訴她說:「當皇帝宣你去,下令法辦時,你不要說話,只要在臨走時再三回頭看看皇帝就好,這樣子或許能救你。」奶媽照著東方朔的話去做,站在武帝身邊的東方朔開口了:「你還看什麼?現在皇帝還要吃你的奶嗎?」漢武帝聽後,想起昔日奶媽哺乳自己的恩情,便下令赦免了她和家人所有之罪。
漢武帝乃一代雄主,向來處理朝政都是大刀闊斧,心狠手辣,就是對太子、孫子、女兒,皇后也不手軟,但是,他對奶媽卻不忍法辦,足見其奶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漢武帝的這種過分善待奶媽的舉動,讓大漢後世的皇帝奶媽更加有恃無恐,隨意而為,有的甚至干擾朝政,禍亂百姓。漢安帝時,其奶媽王聖母女和宦官江京、李閏等勾結在一起,誹謗太后,打擊太后的家族,煽動內外,任性而為,曾逼得宰相楊震服毒自殺,最後把太子也廢了。東漢靈帝的奶媽趙嬈也恃寵而驕,她跟宦官曾節、王甫有仇,便設法陷害曾、王而將之下獄,其囂張跋扈的程度可見一斑。
二、禍亂朝政的奶媽
明朝末年,熹宗生母已經去世,受托撫育的李選侍移宮,正需要有個乳母在乾清宮照料起居,封以尊號,酬謝她「奉聖」之勞,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客氏「自居於皇上八母之一」。光宗皇后郭氏、熹宗生母王才人,還有思宗生母劉淑女,以後也都封為太后,此三者是熹宗的已去世的「三母」;在世的有西李、東李,還有個趙選侍,也是「三母」;此外更有個「舊貴人」,當然也算「一母」,加起來共是「七母」,湊上乳母客氏,共是「八母」。
按明代宮中慣例,宮內、女婢、乳母等應該住在西二所,但客氏卻被破例允許住在鹹安宮,每天早晨都到乾清宮照顧皇帝起居飲食,還以她的名義進「家膳」,叫做「老太家膳」。原來,熹宗對宮中御膳房的蒸龍烹鳳瞧不上眼,獨獨喜歡客氏做的飯菜,尤其喜歡客氏把炙蛤、燕菜、鯊翅等十幾種海鮮放在一起燴煮。《天啟宮詞》專門有詩賦一首曰:「大官炰膾惜芳牙,玉食須供自外家。乞得余泔爭問訊,珠盤擎著漫矜誇。」
客氏隨伺在熹宗身旁,賞花觀月,其樂融融。有詩紀曰:「回龍別觀百花勻,錦瓣黃須上辰。不是天香並傾國,如何亦得倚闌頻。」客氏過生日時,明熹宗則一定前來。「初度才知保嫗尊,爭遺彩履貼金鴛。瓊枝到處霞生臉,御手親傳不謝恩。」熹宗對她賞賚甚厚,一次就賜給她「人參一袋,約重二三十斤」。客氏夏日怕熱,在鹹安宮造起大涼棚,熹宗賜冰不斷。「風閣松棚結綺層,外家各別有炎蒸。妾心自識涼如水,敢乞天廚一賜冰。」天啟元年夏,熹宗「特旨」允許客氏可隨時出宮回私邸。
此時的她盡享榮華富貴,應有盡有,為所欲為。客氏在宮中,每日皆濃妝艷抹,來往乘小轎,彷彿嬪妃一般。每次出宮回宅,隨行護衛達數百人,宮中內侍要跪叩迎送。出宮後,換乘八抬大轎,街上還要戒嚴禁行。回宮時,更儼然誥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監,掌了大紅紗燈引導,遠遠望去,和御駕一樣。儀仗之後,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蘭晶燈。當時荷蘭已與明朝結交,獻晶燈百盞。熹宗專門賜予客氏二十盞,備夜來進出宮闈之需。把那條鋪著黃緞的御道,照耀得如同白晝。最後便是燈晶彩羽,流蘇玉墜的一輛高轂繡簾的鳳輦,輦上端坐著客氏。真是儀從煊赫,僕侍如雲了!
那些朝中的大小臣工、王公臣卿,大半是客氏的黨羽。他們每天入朝,在朝房裡望見遠遠的燈光燦爛,如皓月流星,就知道奉聖夫人客氏來了,於是大家在御道上等候。距離客氏的車輛,約有十來步遠近,眾人早已齊齊地跪列下來。有叫太夫人的,有稱聖母娘娘的,有喚聖太太的,有三呼千歲夫人的,又有叫姐姐聖夫人的,也有叫乾娘的,還有喚義母的。口裡這樣呼著,身體都和狗般俯伏著,比迎接聖駕還要齊整。熹宗上了寶座,御案旁設著一個鳳座,就是奉聖夫人客氏坐的。熹宗帝退朝,客氏也隨著鑾輦回宮。
明熹宗帝寵信客氏,宮中大小事務,一古腦兒由客氏掌管。她回到家中,勒令家奴稱她為「九千歲老太太」,每日三次向她請安問好,口稱「老太太千歲、千歲、千千歲!」「八母」死的在世的都不及此一母,真是亙古未有之奇事。
三、獨霸龍床的奶媽
常言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奶媽不僅能當上貴妃,而且獨霸龍床,寵冠後宮,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寵冠後宮的奶媽名叫萬貞兒。
萬貞兒四歲這年,由於家境貧困,她也被送去參加了宮女之選。從此踏進了深幽的紫禁城。由於她聰明伶俐,惹人喜歡,又善於察言觀色,被分配到了宣宗的孫皇后的宮裡聽差。不久,萬貞兒就得到了孫皇后的喜愛。在她七歲這年,明宣宗駕崩,孫皇后成為皇太后,萬貞兒也就成了皇太后最喜愛的小宮女。她緊跟在孫太后的身邊,既學了書畫文墨,又極深地接觸到了宮闈內外種種爭鬥的內情,更對主人尊崇的太后地位艷慕不已。也許就從那時起,她心裡就暗暗下定了出人頭地的主意。
英宗正統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大明王朝陷入了一場空前的危機,英宗皇帝被瓦剌軍給扣為人質,明朝廷在一番紛擾之後,決定另立英宗之弟為新帝,立英宗僅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孫太后決定從自己貼身的宮女中選一個老練可靠的去照顧朱見深。最後她選中了萬貞兒。二十一歲的萬貞兒就這樣由太后的貼身宮女變成了皇太子的貼身宮女。她比這個小男孩大整整十九歲,和他的母親年齡差不多大。
萬貞兒對朱見深的保護和照顧,可以說是盡職盡責的,做為一個情竇初開卻無法擁有正常婚姻的少女,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照看的孩子身上。
朱見深在漸漸長大,第一次和萬貞兒發生了性關係,這使他久久難以忘懷。萬貞兒這時已經三十出頭了,不過她畢竟身在宮廷,保養得宜,比起天真稚氣的小宮娥來說,還多了一些成熟的風韻,而她也非常明白,只有朱見深才能改變她的人生。於是,這個慣例在朱見深這裡打了個轉:他日久生情的對象不是小姑娘,而是一手將他養大、對他瞭如指掌、是他從小的依靠的萬貞兒。他甚至打心裡希望能夠讓萬貞兒做自己的妻子。
然而除了朱見深的偏愛之外,萬貞兒本人實在不具備做未來皇后的資格。她的年紀足以做太子的母親,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寬闊、性格潑辣,非但沒有什麼淑女氣質,反倒是膽大聲洪,喜歡出頭露面,很像一個管家婆,對朱見深的所有事情都要管。
天順八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鎮逝於乾清宮。十六歲的朱見深成為大明皇帝。天順八年七月二十一,紫禁城舉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禮,十六歲的吳氏戴上了鳳冠,成為憲宗的第一任皇后。但是,僅做了一個多月皇后的吳氏,就中了萬貞兒的陷阱而被廢掉,退居西宮。而其父英宗所中意的王氏於天順八年十月十二日被冊立為憲宗的第二任皇后。
一年後,三十七歲的萬貞兒終於如願以償,為十八歲的憲宗生下了兒子。這個孩子是皇長子,在皇后沒有嫡子的情形下,他就是未來的大明皇帝。憲宗興奮不已,立即派使者遍祀國內諸名山大川,為皇子祈福。隨即又為萬貞兒上尊號。
就這樣,萬貞兒成了「皇貴妃」。萬貞兒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目的。然而,萬貞兒得意得太早了。儘管官員們四處祈福,老天仍然沒有站在她這一邊。皇長子連名字都還沒來得及取,就夭折了。萬貞兒這時年將四十,生育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對生兒子已經近乎瘋狂的萬貴妃,一面動用旁門左道告祈,一面到處搜集淫藥春方以圖捆住憲宗。然而,萬貞兒卻一直沒有懷上過身孕。不再有生育可能的萬貴妃越來越變態、越來越惡毒,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願讓別的女人生育。
一次,憲宗偶然來到內庫,對談吐閑雅的紀女一見動情。這樣一次極偶然的機會,就使紀女懷上了身孕。大概是因為內庫眾宮女都是紀女的下屬,她被皇帝召幸有孕的事情被隱瞞了下來,直到孕中期以後肚腹已經漲大得無法遮掩,才被萬貴妃的耳目偵知。
萬貞兒對於紀女史在自己眼皮底下竟能把孕懷到如此明顯的地步,氣得大喊大叫,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藥去給紀氏吃,並下令將紀氏立即移居安樂堂。
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就在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紀氏於成化六年,即公元公元1470年的七月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嬰。但宮人唯恐萬貴妃加害,便一直瞞住萬貴妃。後來,這個男嬰終於艱難地長大了。由於不敢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五六歲時,憲宗才知道這個男嬰是自己的兒子,變為他取名叫朱祐樘,並冊封紀氏為妃。不想後來一年的六月,好端端的紀妃竟暴病而亡。是被毒死的,還是被勒死的,誰也不敢過問,但誰都心中有數。憲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並謚紀妃為「恭恪莊禧淑妃」。
萬貞兒費盡心機地把持後宮,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於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萬貴妃一死,憲宗好似失了主心骨,淒然說道:「貴妃一去,朕亦不久於人世了!」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后之例,並輟朝七日。這年八月,鬱鬱寡歡的憲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隨萬貴妃而去。
萬貞兒以一個卑微的宮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舉奪寵,獨霸龍床達二十多年。箇中原由,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