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強爭長短的人

其實李鴻章與左宗棠皆是大清中興的英雄,只不過時勢造就了他們的無奈,不然這二位作為絕對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時,已是沒有了開國時代那般的銳氣,統治集團迅速腐朽,加上落後的政治制度與落後的經濟模式,已是難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與西方列強角逐。

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聶士成等皆是大清中後期不可多得的人才,說是大清的幹練股肱之臣也不為過。那麼如果要評論左宗棠、李鴻章兩人,誰才是清朝的股肱之臣?哪一位無愧於清王朝?哪一位真正無愧於後人?其實他們已是各自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盡人事了,天命如此,清朝的敗亡乃是歷史所趨。左宗棠與李鴻章兩位人物,懂一點歷史的哥們都有一定的瞭解,他們是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他們接受一定西方的科學技術,想讓師夷長技以制夷。時代的觀念局限了他們的思想,政治制度不變革,想從根本強國根本辦不到。就像是一個植物人,如果不覺醒他的思想,不管如何強健他的每一寸肌肉,都難以體現他的價值,只不過雖然東亞雄師雖然昏睡,他們引進科技辦廠一定程度上也清朝強盛了一些,國力略有上升,適當的促進了近代思想。

談起左宗棠與李鴻章,略懂歷史皮毛的都會將天平傾向到左宗棠,畢竟人家左宗棠抬著棺材打新疆,收復新疆打敗了中亞浩罕國的阿古柏,使得沙俄的陰謀流產,成就了左宗棠大清中興名將的美名。其實李鴻章做出的貢獻比起左宗棠只多不少。也許大家認為那麼多的喪權辱國條約都是老李搞得,如果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精明的封建政治家,李鴻章豈會胳膊肘往外拐。主要是後台不硬,李鴻章這個外交家也硬不起來。甲午戰爭末期,日軍已是佔領了遼東等不少中國領土,中國守軍望風而逃,已是被戰爭拖不起的日本見好就收,生怕吃得太多被列強再掏出來,便是要求清政府派大員到日本談判。

作為清廷的談判使臣,李鴻章為了朝廷的利益慷慨去了日本,試想一下,日本尚且在中國屠殺民眾,去了人家的地盤更是危險重重,即使這樣李鴻章依舊去了。「台灣早就是貴國的嘴邊肉,何必這麼急呢!」李鴻章也是想法的婉言抗拒伊籐博文提出的條款。並且在談判期間,老李被日本浪人所傷,伊籐博文說「中堂要是不答應我方條款,中堂的人身安全我方不敢保證。」看到日本如此強勢,李鴻章也不是傻子,即使自己為國盡忠,也挽回不了清廷必定的大出血。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大義出塞,面對的是沙俄的小弟阿古柏;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面對的西洋列強和新興的東洋小日本。誰扛得的擔子重可見一斑。

雖然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不過也不能全怪老李。舊的官辦兵工廠中糧不重質,加上洋人的耍滑頭,根本無法供給北洋海軍好的彈藥。加上慈禧這傢伙過大壽剋扣軍餉,北洋軍覺悟不夠等因素,北洋海軍發揮的實力少之又少。雖然後來李鴻章勒令北洋海軍留在港口不得出戰,這也是他摸索到慈禧的態度決定的,當然他也不是多麼完美的。「東方的脾斯麥」是列強給他的稱號,伊籐博文說:「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強爭長短的人。」綜上我反對有些人對李鴻章的片面認識,他是可以和左宗棠等人媲美的。

《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