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相曾國藩的死因 是患「腦出血」去世的嗎?

曾國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號滌生,男,漢族,公元1811年11月26日生,屬相羊,星座射手座,湖南婁底人,進士學歷,官至大清王朝的江蘇、浙江兩省省長兼兩省軍區司令員、北京市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和兩院院士職稱,副國家級上將軍銜,是清朝文人而封武將官銜的第一人。

曾國藩是清朝傑出的政治家,《清史稿》中譽其為「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他還是軍事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他還是理學家,繼承發展了儒家學說;他還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容 貌

曾國藩的身高 1.65米,他的容貌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眼睛是稜角分明的三角形,平時看起來就像睡著了一樣,然而一旦有客人來訪,他在交談中習慣與客人的目光對視,兩眼放電,寒氣逼人,見者竦然。他蓄有濃密而好看的鬍鬚,整個人顯得威嚴和厚重。他走路沉穩,邁著官步,端莊裡透著威武。他的言語不多,遲緩卻是擲地有聲。

社會關係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祖父曾玉屏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是秀才出身的鄉村教師。曾家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他有四個弟弟,四個姐妹。他的弟弟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都是他在湘軍中的左膀右臂。

曾國藩22歲考中秀才那年,娶了父親的好朋友之女歐陽氏為妻。曾國藩有二子五女,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長子曾紀澤,官至清朝國防部副部長。次子曾紀鴻,著名數學家。後裔中有曾憲植,是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的玄孫女,葉劍英元帥的夫人。

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毛澤東說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說 「足為吾人之師資」。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那麼筆者就按照《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理念,以倒金字塔的方式來概括他的一生功過。

一、平天下

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守孝。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儘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些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

1853年,曾國藩積極響應清政府的號召,在其家鄉湖南,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傳銷式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裝——湘軍。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湖南農民為主,薪俸為其他部隊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1854年,湘軍陸水兩軍共計一萬一千五百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但是曾國藩出師不利,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吃敗仗,曾國藩曾經絕望到跳水自盡,幸虧被部屬救下。他在上書清廷匯報戰況時,也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

但後來,他重整旗鼓,嚴格軍紀,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曾國藩充分利用湘軍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讓他們抱成一團,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很快他們就收復了岳州、武昌,逼迫太平軍退出湖南。

1858年,湘軍攻佔九江,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取得了與太平天國戰爭的全面勝利。湘軍將帥之廉勇,軍紀之嚴格,是其勇猛善戰的重要原因,也使湘軍威震天下。故有「天下無湘不成軍」之說。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

二、治國

曾國藩「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曾國藩是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在他的領導下,建造出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開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祐、清末外交部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國藩還為清朝培育推薦和使用了大批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英。為了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捨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省長以上的就有40多人。包含李鴻章、左宗棠等響噹噹的人物。

三、齊家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裡,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從曾國藩的的遺囑中,可以看出他治家的精髓。曾國藩說:「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中第一條慎獨則心安,就是嚴於律已,自強不息;第二條主敬則身強,就是謙虛謹慎,事必躬親;第三條求仁則人悅。就是仁者愛人,濟世為民;第四條習勞則神欽。就是勤勞自勵,奮鬥不止。

四、修身

中國自古仁人志士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修身養性之訣》總結了修身十二款:一是主敬,整齊嚴肅,如日之升。二是靜坐,每日不論何時,靜坐一小時,三省吾身。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四是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五是讀史,每日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本史書,圈點十頁,從不間斷。六是謹言,刻刻留心,時時注意。七是養氣,氣藏丹田,寵辱皆忘。八是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九是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十是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檢驗悟道的進展。十一是練字:飯後寫字一小時。凡是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十二是夜不出門。減少應酬,養精蓄銳,以便從容應對明日工作。

曾國藩6歲時入私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背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在28歲時,考中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清朝翰林院文員,清朝《四庫全書》編委會委員,並歷任清朝文化部、國防部、工業部、司法部、組織部部長等領導的職務,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陞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他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他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評價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其思想學說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結 尾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午後在自家後花園散步時,突發腦溢血,手腳發麻,舌頭發硬,不能講話。長子曾紀澤攙扶著回到書房,端坐四十五分鐘逝世。當月,清朝政府聞訊,停朝會三日。追贈「太傅」職位,謚「文正」稱號。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湖南長沙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湖南望城縣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