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雖道貌岸然 也為祖父生日籌集「份子錢」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嘉慶十六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書生門第家庭。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

在晚清乃至民國時,曾國藩儼然被捧至「教主」的地位,之後又被視為「屠夫」,再到現在鋪天蓋地的「曾國藩熱」。在一個世紀的時光裡,曾國藩一直都似京劇臉譜,不是大奸便是大惡。對於這股熱潮,孟澤表示:「是舉國若狂的唾棄或者膜拜,那只是說明時代及其觀念的混亂與不知所措而已,並不是冷靜和理智的狀態。」

200年後,曾國藩如何再次還原為「人」?於今年增訂完畢《曾國藩全集》的唐浩明說:「我們增訂了50萬字,主要是奏折。要從這點新發現的東西去改變人們對曾國藩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只能說,通過這些增訂的奏折,補充豐富了人們對他的理解。」

而張宏傑的感受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通人對於曾國藩的看法:「最初接觸曾國藩時,他不過就是個挺沒趣的老頭兒,長得土頭土腦,不抽煙,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寫過一大堆絮絮叨叨無比唐僧的家書,僅此而已。」

但真實的曾國藩不可能只是一本勵志的成功學故事,更不可能是一個內心無比強大的「完人」。「我發現,細節中的曾國藩,其實挺有意思的,比如他很少洗澡,經常幾個月才洗一次腳。他做窮京官時,成天為錢發愁。」張宏傑講了一個關於曾國藩的小故事:為了在即將到來的祖父生日宴會時多收一點「份子」,他未雨綢繆地加大了社交力度,隨份子隨得很多,「分資較周到」。可是事後想起自己還要做「聖人」,又對自己的小算盤「批判」不止

《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