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官商,財權都要的紅頂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個體現,馬雲指說財權不可都要,只可選其一,說的就是他。也是一句俗話裡面的主角「做官要讀《曾國藩》,為商要讀《胡雪巖》!」大清末年,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帝年間,外國侵略,清朝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正是需要商人扶持的時候。
胡雪巖,名光墉,1823年生於安徽績溪湖裡村,家貧,起初為錢莊小夥計,憑借過人的眼光和聰明,短短十幾年,政商兩界如魚得水,開設阜康錢莊、絲行、慶余堂……,總資達2000萬兩白銀以上,是當時的「大清首富」。在浙江時,見捐了八品官的王有德不凡與之相交,坦誠相見,為巡府幕,伴隨這王有德政治上官位不斷的拔高,開設阜康錢莊,做絲生意,統籌杭州財政,成為杭州一富。
王有德戰敗自縊而死,資助左宗棠,並捐助錢糧,曾做出讓人不可置信的收集糧食十萬擔,來證明才能,得到左宗棠賞識。八國聯軍進北京,咸豐十年(庚申之變),抓住機遇發展洋務,購買外資槍械,又聘請法國專家來做福州船政,並在同治八年,第一輛輪船「萬年清」號正式下海,同治十年「鎮海」號下海,舉國歡慶。
左宗棠奉命收復新疆之時,分別六次向洋人借債,總共有一千八百七十餘萬兩白銀,利息佔上一半,又在1866年創辦上海采運局。經左宗棠舉薦,得慈禧太后御賜黃馬褂,二品官位,到達人生的巔峰時刻!宦海沉浮,他一生看人用人眼光絕佳,機警善變,早在開設阜康錢莊之時看重清河坊大源錢莊的夥計劉慶生為擋手,並在發行官票時,知道要跌價一文不值,也大量兌換,俗話說「求財先求名」得到了詮釋,讓阜康得以展露手腳。
在大軍開動,這個戰亂的年代,背靠官府後台,懂得局勢,知道天下人只有「平」才可以經商,做慈善,開粥廠。開設胡慶余堂,推出了十四大類成藥,並免費贈送辟瘟丹、痧藥等民家必備的太平藥,《申報》中做宣傳,借助這個戰亂時局,得以有胡大善人等美名,又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的名號。
借助左宗棠辦洋務,阜康錢莊,開設23家分行,遍佈天下,成為穩定的資金鏈條。話說這胡雪巖也是十分的風流,共有十二位妻妾,個個如花似玉,長相不錯,並且十分的恩愛,他產業之下的胡慶余堂、絲廠,都與妻妾有關係,就說這胡慶余堂,開設的版本有二,
其一,是為了給自己的生病妻妾有更好的治療;其二,是說他的一位妻妾原本是一家大藥房的千金,好吃懶做的叔叔劉不才掌握幾張不傳的秘方,於是胡雪巖買來,開設胡慶余堂。胡雪巖也是十分的疼愛妻室,建造「嬌樓」,花費數萬兩白銀,折合成RMB相當於是近千萬元做的一個豪宅。
這一位商業奇才跟隨左宗棠成為了最佳的搭配組合,卻招來了對手李鴻章和商人盛宣懷,兩個洋務運動的名臣,開始了互相的戰鬥博弈,主戰派和求和派。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發動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政策,使胡雪巖絲廠生意賠一千多萬兩白銀,遭到商幫的排擠,只得四處拼湊款項,以還外債,阜康錢莊也因此倒閉。
1885年,左宗棠在西南邊陲「鎮南關大捷」後,清「不敗而敗」,法「不勝而勝」,簽下有利於法國的條約。1885年9月,左宗棠病逝在福州北門黃華館行車轅。李鴻章控告胡雪巖在借外債之時吃回扣,慈禧下令抄沒起家!胡雪巖的一生,極具戲劇性。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他由一個錢莊的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朝朝野的紅頂商人。
他說過:生意越來越難做,越難做越是機會,關鍵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個省,你做一個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國,你做的是全中國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機會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後,你做十年以後的生意。
雖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歎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