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幹不如會玩 清朝陪慈禧打麻將能得多少好處

都說跟慈禧不好玩。有個太監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興頭上大叫一聲:我吃了老佛爺的馬。這老佛爺名為佛,實為魔,不是老佛爺,是個老魔頭,聽得這話,立刻甩了棋盤,說了一句:我殺了你奴才的頭。吃了領導棋盤上的馬,領導就要你血淋淋的腦殼。玩棋的太監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說跟慈禧這樣的領導不好玩。

但是,誰都應該知道,只知道跟領導干,不知道跟領導玩,那麼你這人一點前途也沒有。這裡頭有個要訣,白送給各位時刻念著: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爛的,爛的不如跟領導玩的。干的不用解釋,八小時以內死干的,干死也是白死。爛的就是搗蛋的,哪個領導都怕人來搗蛋嘛,所以,《水滸傳》裡的趙官家要招安宋江。爛的畢竟不是領導心甘情願用的,最多給根骨頭而已,比如宋江,被招安後,位置安排並不好,結局也不太好。而玩的不同,什麼人才能跟領導玩?跟領導干,很多人都有資格,能跟領導經常玩的有幾個?跟領導玩當然有風險,但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跟領導不好玩,玩不好會掉腦殼。但不能不玩,如果會玩,那就特別好玩。一言之,跟領導好不好玩,就看你會不會玩。

慈禧特別喜歡玩,舉凡下棋看戲都喜歡,還喜歡閒逛,「每日晚膳後,必遊幸各處」。慈禧老公早死,她不像山陰公主一樣要36個面首,她就要一個李蓮英玩,天天跟一個男的玩,玩多了也沒意思,所以她就喜歡玩其他項目。晚膳後逛街,逛街後呢,長夜漫漫,實在無聊,她就打麻將,「那拉後宮居無聊,每召集諸王福晉格格鬥雀」。慈禧玩麻將,她當然也是「帶秘書走」的,後面必定站著一個秘書,這秘書一邊觀慈禧手上的牌,一邊向其他牌鬼打手勢。這秘書豎一根手指,直的,那就是叫你出「雞」,彎的,那就是叫你出「萬」,圓的,那就是叫你出「餅」,一塊手板是「白板」,雙手一捧是「發財」,等等。「那拉每有諸對,侍賭者必出以足成之」。她手上有對子,你就必須拆對子打給她,即使「放炮」也當奮不顧身,踴躍當炮手。百把年後,官場小說作家王躍文先生出了一本《國畫》,裡面寫領導打牌,正是這樣子的打法。你別以為這是「小說家言」,他是有出處的,其典故就是這慈禧打麻將。

慈禧打麻將,當然是天天贏,盤盤贏,是個常勝麻婆。領導常常贏,領導天賦聰明嘛,現成的奉承話誰不會說?問題在這裡,領導贏,那就是說你輸,你輸了,會不會「發輸火」?牌桌上是最見性情的、最容易露本相的,那太監下棋下得興起,叫了一聲「我吃了老佛爺的馬」,就是其本性暴露使然;高明也在這裡,領導次次贏,你盤盤輸,你輸了之後,臉上得是三月陽春,燦爛無比。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做到了的就不是一般人。但你既然跟領導來打「業務麻將」,這一點起碼的「修養」必須有,你必須「輸得起」。奴才要被殺頭了,奴才還得向著主子跪拜道謝:「謝主隆恩。」你輸了錢,你當然也得向領導叩頭謝謝,謝謝領導看得起你才來贏你的錢。慈禧與人打牌,賭者「輸錢亦必叩頭,求太后賞」。這樣太后一高興,就有可能一聲喊:今天我請客。一呼拉,叫大家去洗腳、去按摩、去桑拿。慈禧一般不體恤下人,但在這時候,常常體恤「牌友」,打麻將贏了大把之後「既成,必出席慶賀」。這麼說來,慈禧難道也搞「人民打牌領導贏,領導贏了為人民」?人家慈禧可是封建統治者,沒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她贏的,就自己兜了,她請的,那是從國庫裡開銷。領導在一起消費,打牌也好,按摩也好,誰人埋過單?都是喊一聲:老闆,簽單!

「上了牌桌,沒有不想贏的」,據說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牌桌定律」,與「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樣富有真理性。可是,這真理在這裡是不是失靈了?這裡,四個人只有一個想「贏」,其他三個都是想「輸」的。是不是這裡有三個是人類之「雜種」,與眾不同?非也,其實也一樣,他們都是想來贏的,而且是想來贏大錢的。你一次輸一萬十萬,十次輸十萬百萬,那麼領導一劃拉,給你分個項目,一個項目成千萬上億,夠你賺一大把的吧。不聰明的人打牌,只在牌桌上贏,贏的也只是幾個小錢;聰明人打牌,在牌桌上輸,在官場上贏,這樣一贏,就贏個一本萬利。為什麼有人越輸越高興?為什麼有人輸了還要叩頭?是因為「牌場如失意,情場就得意」、「牌場走霉運,官場走紅運」嘛。天天輸,次次輸,夜夜輸,盤盤輸,輸了很多次後,那就可以「提要求」了。跟慈禧打牌的人,打到一定時候,就開始向這位一把手談帽子問題了,「至於累負博進,無可得賞,則跪求司道美缺,所獲乃十倍所負也」。怎麼樣?贏了吧,贏了一把大的吧。跟領導經常打牌,而且經常輸的,他們要求去的地方當然是「美缺」,當然是財政部門、人事部門等要害部門。去了這美缺,去了這要害部門,當年所輸的錢,一下子就掙回來了。至於是不是十倍,那就看你怎麼玩,會玩的莫說十倍,幾十倍都是很容易的。

跟領導玩牌,誰不喜歡玩呢?玩都可以玩出十倍、百倍利潤,爽啊!所以,腦瓜子活絡的人,思想道德上不給自己添堵設禁區的人都不喜歡干,而是都喜歡跟領導沒日沒夜地玩。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