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這幅畫像令人過目不忘,只見畫面中的秦始皇帝身著華貴的帝王服飾,方面高鼻,大眼寬嘴,身姿挺拔,氣宇軒昂,可謂是高大威猛,相貌堂堂。
其實,歷史上秦始皇並沒有留下任何畫像,我們所看到的這幅秦始皇畫像,是現代國畫家劉旦宅於1959年參考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摹本的古畫風格創作的。由於沒有秦始皇的真實畫像留世,因此關於秦始皇的長相,自秦朝滅亡之後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身形猥瑣。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援引秦國尉繚的話說:「秦王為人,蜂准,長目,摯鳥膺,豺聲」。早年畢業於日本九洲醫科大學的郭沫若據此推斷,認為秦始皇在生理上有明顯的缺陷。他在《十批判書》中說:「蜂准」,即馬鞍鼻,就是說秦始皇是塌鼻樑;「長目」,疑為「馬目」,形容秦始皇的眼球像馬眼一樣突出;「摯鳥膺」,俗稱雞胸,就是現今醫學上所說軟骨症;「豺聲」,指嗓音嘶啞,說明秦始皇患有氣管炎症。影片《荊軻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身形猥瑣、體質羸弱的形象。
另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高大威猛。北宋學者李昉等人編纂的《太平御覽》卷八六《皇王部》中說:「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西漢《緯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從這些書中,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斷出秦始皇的長相:虎口,形容他的嘴巴很大;日角,指他的額頭凸起;隆準,說他是高鼻樑;長目,指他的眼睛細長;鷙鳥膺,形容他的胸肌發達。影片《英雄》中由陳道明扮演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儀表堂堂的形象。
對於秦始皇的長相,竟然有如此大相逕庭的說法,那麼,哪一種說法更趨於歷史的真實呢?我們從一些古代典籍中或許能找到答案。南朝宋裴駟所著的《史記集解》,是存世最早的《史記》舊注,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裴駟在這本書中援引學者徐廣的話說:「蜂,一作『隆』。蜂,蠆也。高鼻也」,故此《太平御覽》直接寫為「隆準」,可見古人認為蜂准就是「高鼻樑」;「長目」,顧名思義,就是細長的眼睛。由於古時「長」和「大」相通,因此《太平御覽》直接寫為「大目」,所以長目就是「大眼睛」;「摯鳥膺」,《史記集解》中說:「鷙鳥,鶻。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可見摯鳥膺就是形容人的胸脯像鳥獸一樣豐滿;「豺聲」,即豺狼之聲,形容聲音洪亮。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絕不是郭沫若所說的在生理上有明顯的缺陷,身形猥瑣之人,而應是魁偉軒昂的帝王之相。
關於郭沫若醜化秦始皇的原因,一方面出於他原有的學術理念,同時也是其有意用秦始皇來影射蔣介石,批評蔣介石的獨裁政治。為此,他在20世紀40年代寫下了諸如《十批判書》等系列文章,對秦始皇焚書坑儒進行了猛烈的鞭撻。之後又寫了小說《秦始皇將死》和歷史劇《高漸離》、《虎符》等,以更加生動的形象來演繹秦始皇的醜惡,其中《高漸離》是其醜化秦始皇系列作品中的巔峰之作。
關於秦始皇的長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身高。《太平御覽》卷八六《皇王部》中關於秦始皇的身高有這樣的記載:「長八尺六寸,大七圍,手握兵執矢,名祖龍。」《緯書》中的《禮緯》也有同樣的記載。這個八尺六寸是多高呢?據《秦史稿》記載,秦制一尺合現在的23.1厘米,這麼算來秦始皇的身高就有1.98米還多。這一點可以從秦始皇佩劍的長度找到佐證。《史記·刺客列傳》中記錄了一次著名的謀殺事件。在秦統一中國的前一年,強悍的秦軍正在準備消滅燕國時,一個叫荊軻的使者帶著燕國地圖來到秦國,準備獻圖給秦王,其實獻圖投降是假,刺殺秦王才是真。書上是這樣描述的:刺客荊軻手持匕首刺殺秦王時,繞柱奔逃的秦王企圖拔劍還擊,三次拔劍而劍竟然不出,幾乎被殺。後有大臣提醒:「王負劍」,秦王乃拔出佩劍,八創荊柯,遂轉危為安。司馬遷對此解釋說,由於秦始皇的佩劍太長,所以不能及時拔出來。那麼,多長的佩劍能讓秦始皇拔不出來呢?西漢桓寬《鹽鐵論·論勇》中說:「荊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憚於不意,列斷賁、育者,介七尺之利也。」 意思是說,荊軻拿的是一尺八寸長的匕首,而秦始皇佩帶的是一柄長約七尺的利劍,七尺就是161.7厘米。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在《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中也講,秦始皇的佩劍長約七尺,將近1.62米。可以設想,當年秦始皇在刺客緊逼的奔跑中,要拔出將近1.62米的佩劍確實不易。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秦始皇的長相一定是高大威猛,如果他身形猥瑣,又怎能揮動起如此之長的佩劍「八創荊柯」呢?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雖然後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建立的大一統封建帝國的歷史功績,是任何人都無法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