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啟還是東宮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兒子和他賭博玩耍,二人爭執不下,他竟然提起賭具擊殺了吳王的兒子,吳王劉濞怨恨在心,這與他後來的反叛也有直接的理由。後來,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但其稟性難改,他任用大才子晁錯為重臣,把國事都托付與他,晁錯幫他削藩收權、整治朝政,他坐收漁利。後來又聽袁盎鼓舌造謠,殺晁錯作為各叛王撤兵的條件時,又下令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晁錯的全族都滅了。七王叛亂不息,他這才突然想起了父親文帝臨死時交待他的話;讓周亞夫指揮軍隊前去平叛。周亞夫在接受任務時,顯得有些傲慢,使景帝覺得可能有點不大尊重自己這個年輕的皇帝。
亞夫出兵之後,屢破敵軍,僅僅3個月,吳王劉濞被殺,吳、楚叛亂被平定。吳、楚是叛軍的主力,在他們失敗之後不久,其餘五國也在漢將的進擊之下節節敗退,不多久,作亂的藩王或是自殺,或是伏誅,七國之亂很快被平定。平定七國叛亂,周亞夫功勞很大,贏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譽,景帝也重用了他。然而,在平叛的過程中也得罪了一些人。首先找周亞夫麻煩的人就是梁王劉武,梁王劉武之所以恨他,還是因為公事。當時,周亞夫主持平叛,率領軍隊開到河南一帶。吳、楚聯軍正在全力攻梁,周亞夫分析了形勢,認為吳、楚聯軍銳氣正盛,漢軍難與之爭鋒,決定把梁交給吳、楚聯軍,任由他們攻打。梁王向景帝求救,景帝也命令周亞夫援梁,但周亞夫給景帝來了個「不奉詔」,而是派騎兵截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吳、楚聯軍久攻不下,銳氣盡失,又斷其糧草,被迫找漢軍主力決戰,周亞夫則深溝壁壘,養精蓄銳,一舉打敗吳、楚聯軍。雖然平叛勝利了,但卻和梁王結下了樑子。因此,梁王每逢入朝,經常與母親竇太后說起周亞夫,極盡中傷誣陷之能事。竇太后聽信了梁王的讒毀,就經常向景帝中傷周亞夫。
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因為其母栗姬漸漸失寵,景帝就想另立王皇后之子劉徹為太子。周亞夫初登相位,認為太子並無過失,隨意廢立,會引起混亂。周亞夫稟性直爽,不懂勸諫藝術,與景帝發生了爭執,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竇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王皇后為人十分乖覺,專會討好竇太后,因而博得了竇太后的歡心,穩住了地位,至於封外戚為侯,並非沒有先例,但景帝估計亞夫不會同意,就先找他做思想工作。果然,亞夫斷然否決,他說:「高祖皇帝曾經與諸大臣歃血為盟:非劉姓而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擊之。」直接搬出劉邦的話壓壓皇帝也就算了,他還直言不諱的說:「王信雖是皇后的哥哥,但無功勞,如果把封了侯,那就是違犯了祖宗的規矩。」其實想想,這位名將真是老實地可愛,皇帝老兒願意給誰封官許願隨他去好了,反正俸祿又不用自己幫皇帝掏銀子。景帝自然因為亞夫駁了自己的面子而十分惱怒,但是亞夫執之有故,言之鑿鑿,無懈可擊,只能「默然而沮」。
不久,匈奴部酋6人來降,景帝非常高興,並想把他們都封為列侯。亞夫卻說:「他們的先人背棄了漢朝而投降了匈奴,現在又背叛了匈奴而投降了漢朝,陛下如果封這樣的人做列侯,又怎麼能責備作臣子的不忠於君主的呢?」這次,景帝認為「丞相之議不可用」,斷然拒絕了亞夫的建議,將6人封侯。(想起來我們的飛將軍,他怎麼這麼沒有運氣,李廣難封,委屈啊)我估計,景帝拒絕亞夫,基本上不是考慮他的話的正確性,多半出於一種孩子氣的心理:縱使你次次都對,也不能事事都聽你的,你做皇帝還是我做皇帝啊,這次一定要我說了算。亞夫見景帝不從,也算知趣,比前輩名將韓信強,就上書稱病辭官,景帝也不挽留,巴不得這個老頑固早點退休。
如果事情到此了結,倒也罷了,也用不著我瞎費心了,問題是周亞夫既然開罪了有著生殺大權的boss,又功高德望,景帝自然對他不放心。一次,皇帝專門宣召周亞夫,想看看他對於現階段的生活是否有怨氣。這次「保鮮」,亞夫過關沒事,又一日,景帝特賜食於他,亞夫雖然退休,但還在皇城根下,隨叫隨到,進去後,只見皇帝獨坐在那,行過拜謁之禮,簡單說了兩句,景帝就讓上菜,這自然是皇恩浩蕩,但是席間並無他人,只有這一君一臣,亞夫有點惶恐,呵呵,如果你要說:「子非亞夫安知亞夫之惶恐?」我只能說,呵呵,我是猜的。等他入席才發現自己面前的只有一隻酒杯,並無筷子,而菜餚又都是大塊的肉,根本無法吃,就知道是景帝在戲弄他,轉頭看看主席的人,想讓取雙筷子,當然,景帝要玩他,不會這點都想不到,早就囑咐好了,主席人裝聾作啞,亞夫再次提起筷子,景帝到底是少年心性沒有耐住,插話道:「這還未滿君意?」周亞夫一聽,怕得要死,趕緊起座下跪,脫帽謝罪,景帝才說了一個「起」,亞夫趕緊起身,匆匆跑了。幾天後,突然有使者到,叫他入廷對簿,亞夫一聽,知道自己快掛了,但不知道所為何事。原來,亞夫年事已高,就讓兒子籌備喪葬用品,買了500副甲盾,為了將來護喪之用,兒子使傭工拉回家,又未給錢,使得傭工懷恨上書誣陷。大理寺來審理。
大理寺當堂審問到:「為何要謀反?」言歸正傳,周亞夫辯解道:「我兒子所賣的東西全系喪葬所用,怎麼能談得上謀反呢?」官員無話可說,但知道皇上欲置其於死地,就必須要找個借口,於是給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聞者流淚、聽者傷心的判詞:「不反天上,亦反地下!」就是說,你這個老小子,即使不想在活著的時候造反,也會在死了以後到陰曹地府造反的。周亞夫聽了,聽了也明白了,是景帝要自己死,於是5日不食,絕食而死。
說到這,我自己都暈了,說漢景帝呢還是說周亞夫呢,怎麼說周亞夫說這麼多,呵呵,也許是我個人比較欣賞這位名將吧,這就是我想說的明君的嫉恨,晁錯和周亞夫,一文一武,不世出的漢室忠良,就這麼死了。當然,晁錯的死與他在七國之亂後,個人沒有形成很好的對策,老是攛掇著景帝要親征平叛,皇帝也是人啊,沒事有病啊跑到戰場上送死,是「誅晁錯」又不是針對我。周亞夫的死也與個人太過剛直的秉性有關係,當然,我覺得,在無法控制自己生死的皇朝裡,景帝的嫉恨心才是把他們送上黃泉路的「黑白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