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整死忠於自己的酷吏 他得罪朝野上下

漢武帝元狩六年,漢武帝突發奇想決定製造白鹿皮幣。白鹿皮幣的提法,主要是因為漢武帝劉徹迷信方術所致。古人經常以白鹿為祥瑞,白鹿出沒,則與仙人為伴。下面我要說的這個人,叫顏異,時任大農令,也就相當於國家的農業部部長。作為部級幹部的顏異很能幹,也非常廉潔,從綜合考評來看也算是一個好官。漢武帝對他還算器重,將他提拔到九卿的位置上。「九卿」是秦漢時期對中央各部門長官的一種尊稱。漢武帝劉徹就徵求顏異對造白鹿皮幣的意見,顏異並不客氣,明確表示反對。劉徹本來是想聽好話的,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所以對顏異的言論很不滿意。

皇帝的心理反應是下面人揣摸的重點,有人就根據劉徹不高興這一政治動向,給顏異「找茬兒」了。於是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漢武帝就派長安吏張湯負責這個案子。善於捕捉政治風向的張湯本來就與顏異有舊怨,所以這正是一個將顏異整趴下的天賜良機。沒有等到張湯親自動手,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告的是什麼呢?很怪,只是一個表情。有人說: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只是微微撅了撅嘴唇。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裡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張湯這個人真是太有創意了,比較一下我們會發現,他這一招要比一千二百年後整死岳飛的「莫須有」罪名,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張湯這種給人定罪的藝術,來自於他在司法實踐中的大量總結。他總結出的理論很有「後現代」氣息,可以稱為「政治上正確」的始祖。理論上並不算太高深,但實用性卻非常強大。在張湯的一手操辦下,漢武帝時期恢復了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張湯的閃亮登場,使得文景盛世寬厚之風蕩然無存,西漢也由此進入了酷吏統治的恐怖時代。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張湯任侍御史專司刑法時處理的三個案子。

第一個案子是「巫蠱」案。「金屋藏嬌」中的那個陳阿嬌成為皇后以後,帝后感情雖篤,遺憾的是陳皇后始終沒能為漢武帝生下接班人。一次漢武帝巡遊至姐姐平陽公主府邸,看中了平陽公主府上的歌女衛子夫,遂將其納入宮中,因為懷孕生下皇子而三千寵愛集一身。陳皇后不甘心失寵,召女巫楚服為其祈禱,以圖漢武帝能夠回心轉意。時間久了,引起武帝猜疑,就命張湯來調查這個案子。楚服仗著背後有皇后撐腰,並不買賬,從而激怒了張湯。張湯一怒之下將楚服以「巫蠱」定罪,隨之牽連到宮中300餘人,均被處以死刑。此案辦得快速利落,皇帝一高興,張湯官也就做大了,不久擢為廷尉,成為最高司法長官。

第二個案子是淮南王劉安謀反案,這個案子倒是證據確鑿,張湯明白謀反大案都是皇帝最為忌恨的案子,從律令來說又是十惡不赦的,而且謀反案人少是反不起來的,所以,他辦起來更是殺氣騰騰,審訊時,所有能讓人魂飛魄散的刑具全部搬上大堂。數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簽扎,或火烙,或煙熏,無所不用其極。此一案,就有2萬多人被殺。張湯辦的第三個大案仍舊是謀反案。在審理淮南王謀反案時,張湯已經偵得衡山王劉賜也參與同謀,但武帝不想牽連過多,就將此事壓了下來。孰料3個月後,劉賜的兒子劉爽上了一個奏折,告他的弟弟劉孝與父妾通姦,並與父親串通謀反。武帝下令張湯立即查辦。劉賜自殺。此案也造成2萬多人被殺。

張湯這種動輒見血封喉的做法使權貴們感到威脅,為求自保,他們只好聯合起來欲除之而後快。當時西漢和匈奴長年間大規模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危機,漢武帝又讓張湯主管經濟改革,策劃國家與百姓爭利,負責製造白金貨幣和五銖錢,實施鹽鐵專賣法案,到處張貼緝拿令,嚴刑打擊豪強富賈,酷法壓迫平民弱勢,全國被搞得通貨膨脹,騷動不堪。最終張湯淪落到萬夫所指的地步,張湯的權勢也快走到盡頭了。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佔,極大地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危害國家。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這次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裡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恰是張湯的老對頭,欲借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他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莊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

誰知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準備先彈劾莊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繫。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貫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武帝還派出當年與張湯情同兄弟的酷吏趙禹來質問他。張湯見了好友,自以為事情終於有了轉機,正準備解釋,卻被趙禹當頭痛斥:「今天你覺得自己冤枉了,當年被你殺的那麼多人就不冤枉嗎?現在別人告你都是有真憑實據的,皇上關你到牢裡,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斷,為什麼還要爭辯呢?」(這與成語「請君入甕」有神似之處)這麼一折騰,張湯終於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再以自己對武帝的瞭解,儘管不甘心,但還是非死不可了。

於是在諸侯、部屬、酷吏、同僚上下內外四面八方的夾擊下,皇帝也拋棄了這個曾經為自己擺平一切違規者的戰友。位居「三公」的張湯在權貴們的合力構陷下,被逼自盡,死後全部家產不過500金。這是他為官一生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下葬時,張家僅以牛車送至地頭,有棺無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其實張湯在這裡做了冤大頭,他撈取的酷吏惡名都是拜一人所賜,那就是他所效忠的皇帝。為了維護皇帝的顏面,張湯時時處處按照皇帝的指示精神在做人和辦事。說到底,他不過是皇帝豢養的一條忠狗。

《漢武帝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