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功莫大於秦皇漢武”,可見漢武帝劉徹比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絲毫不遜色的,一代雄主漢武大帝,一生征戰四方開疆拓土,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國崛起,奠定中華2000年帝制格局。他愛江山愛惜先祖用血汗換來的大漢王朝,因為勇武主動征戰匈奴解決外患;他愛美人,一生四個皇后,每一個都曾是他的摯愛。人無完人,他也如秦始皇般迷信方術、窮兵黷武,幾乎把漢王朝推到滅亡的邊緣。
漢武帝他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同時,他也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任性徵伐給國家也帶來過很多負擔。儘管功過是非,他的事跡為人在幾千年後我們仍然津津樂道,所有對他的評論仍然迴盪在我們耳邊。
漢武帝確實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真正的使中華民族世代光榮。《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漢武帝不正體現出威嚴和明智麼。漢武帝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7歲即位在位時間54年,應該算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比較久的一位皇帝了。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即使是有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被漢武帝閹割後,太史公依舊能夠很客觀地評價漢武帝,在《史記》中不吝惜辭藻描寫他精明能幹的一面,而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讚揚,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對漢武帝也是有批評有讚賞的,幾位著名的史學家都對漢武帝的評價有褒有貶,歷來在眾人口中都是褒貶不一的。
首先我們要肯定漢武帝自從16歲即位以來是做了很多好事的,他吸取前秦亡國的教訓,在文景之治的背景之下,繼續休養生息,發展國家的經濟、文化,加強對鹽鐵的管理,以此來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同時主動出征匈奴,期望改變長久以來對匈奴和親的被動局面。
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漢武帝派衛青迎擊匈奴,首次出戰就擔此重任的衛青,在戰場上展示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不僅英勇善戰,還頗有策略,在戰場上謀劃大局以求周全,衛青要讓每一次戰爭盡量贏得漂亮,要盡可能都爭取勝利,即使失敗也力保將損失降到最低。第一次出征的衛青,向漢武帝昭示的不僅是他個人的能力還有漢武帝識人的慧眼,此次作戰衛青為車騎將軍帶一路軍隊,其餘三路均告失敗,只有衛青一路勝利,漢武帝看到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自己果然沒看錯便加封衛青關內侯。
公元前128年,匈奴再次南下,來勢洶洶,定是有備而來,匈奴軍隊在邊塞入關的過程中,一路侵佔良田屋舍,燒殺搶奪,無所不為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先派李廣鎮守要塞地區,狡猾的匈奴又躲過了李廣鎮守的地區,繞道入塞,於是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迂迴到匈奴背後攻擊,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英勇的衛青身披鎧甲直奔匈奴駐地,長驅而入,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結大力量再次攻擊漢朝,這也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準備這一場最大最激烈的交鋒,武帝派衛青率四萬大軍進攻匈奴一直盤踞的黃河河套地區,衛青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隔斷匈奴各個部落首領之間的聯繫,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而在擊破匈奴部落的同時在他們盤踞的地方修建防禦之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此後的幾年,匈奴雖然被壓制,但是遊牧民族的血性和野性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反抗,不甘心的匈奴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是卻節節敗退,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漢武帝又命衛青攻打匈奴。這一次的出征對匈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經過這一戰,匈奴的勢力基本就被消滅了,再也沒有實力輕易入關了。經過這三次大規模的出擊,基本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漢武帝既是君王又是普通人,他擁有君王遠大的政治目光,十分惜才又有識人才的慧眼,他也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是你有才都可能為國家所用,衛青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衛青出身奴隸,但是能力過人依然破格提拔,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能夠包容奇才,比如東方朔,讓朝堂變得十分生動幽默,隨後遇到了司馬遷,這一偉大的史學家,他的王朝是無數的人才鑄就的。然而,漢武帝也是一介凡人,擁有塵世間的煩惱,他也會大喜大怒,窮兵黷武,按照自己的喜好廢立妃子,為了一匹寶馬不惜犧牲幾萬人,也做了很多錯事,但不能對他蓋棺而定,他也是普通人不是聖人,人性本來就複雜,我們無法使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任何人。
不可否認,漢武帝劉徹為國家樹立起了一個威嚴;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