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儲位糾葛 從劉據被殺到立劉弗陵殺其母

因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逼自殺,一場血腥的宮廷鬥爭終於以太子之死收場了。事後仗義執言的壺關三老冒死上書為太子喊冤,失去判斷的漢武帝此時慢慢開始歸於平靜,意識到太子之死是個冤案。錯殺愛子這可能是漢武帝晚年最為痛苦的事情,如何還太子一個清白,一言九鼎的漢武帝會低頭認錯嗎?他將如何為太子善後呢?

怎麼樣為太子的冤案做善後?而善後的前提是漢武帝內心的追悔,而這個追悔我們上一集已經講到過,壺關三老在給他上疏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了。但是那個時候漢武帝一是缺乏勇氣,二他是轉不過來彎子,一下子轉不過來,由認定太子謀反到認定太子被冤殺,他這個彎子轉不過來。再說漢武帝是一代雄主啊,六十多歲的一個老皇帝你要叫他認錯,總得給他搬個梯子叫他下台階吧,他爬了三十九級下台階得有個過程啊。誰給他搬梯子,搬個什麼梯子他才能顫顫巍巍地下來,這也是問題啊。

所以漢武帝晚年首先從壺關三老上疏以後,他已經覺得是冤案了。後來在太子死了以後繼續去查,查的結果就是原來告狀的那些京城的巫蠱絕大多數是冤的,所以他越發意識到太子是個冤案。怎麼處理?怎麼下台?這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又出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我們不得不記住他,這個人就是漢武帝一生中間封的十三任丞相的最後一任丞相,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是丞相,到後來他就成為丞相了,這個人叫田千秋。田千秋是武帝晚年的一個關鍵人物,而且這個人後來到漢昭帝時期,漢武帝死了以後是漢昭帝繼位,他還做丞相。到了最後他老了不能上朝了,還允許他坐著車去上朝,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車千秋。

這個人是個什麼職務呢?他是管高祖劉邦陵寢的一個官,就是劉邦死了以後有一個陵園,管陵園的一個小官。而這一個高陵寢田千秋給漢武帝寫了第二道關鍵性的奏章,這個奏章很短:「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罪哉,臣嘗夢一白頭翁,教臣言。」田千秋上疏講了三個問題,他說第一太子謀反,要我看叫什麼事情呢?叫子弄父兵,就是玩弄的弄,弄就是玩兒,就是兒子拿著父親的軍隊玩兒了一下,這算什麼罪呢?罪當笞,打一頓屁股就算了,這不算什麼罪。第二,「天子之子,過誤殺人」,就是皇帝的兒子犯了錯殺人,錯殺人了,你應當判什麼罪啊?換過來說也就是田千秋認為,皇帝的兒子殺錯人了什麼罪也不判。這是第二條意見。第三條意見,他說這些話不是我說的,我夢見了一個白頭髮的老人告訴我的,把這個夢托給我,讓我告訴您的。

田千秋這個話說得太妙了,田千秋這個話的要害是兩點,第一點怎麼看待太子謀反?第二點這不是我說的,是一個白頭老人托夢給我,我把這個夢說給你。這兩點都非常巧妙,我們先說第一點,在田千秋看來,太子謀反不過就是,兒子把父親的兵抓過來自己玩兒了一番,不算罪,頂多打一頓就行了。這是用平民視角,用我們平常家務事這個觀點,老百姓的觀點來看待皇家的事情。本來太子謀反這是一個危害國家安全罪,這是一個大罪,危害國家安全罪,但是叫田千秋看來,這不過就是兒子淘氣拿著父親的兵玩兒了一番,打一頓屁股就了了,不算什麼罪。他對太子的罪做了一個重新的闡釋,這就為太子平反製造了理論根據。第二點更巧妙,他說這不是我說的,這個話是一個白頭髮老人托夢給我的,這個白頭髮老人是誰啊?田千秋是漢高祖陵園的看守官,這個白頭老人其實就是漢高祖劉邦,這是高祖劉邦托夢給我的。

這個話說出來漢武帝可找到台階了,這個台階太好了,因為他要改這個錯,最好的台階是漢高祖劉邦給的我這一個指示,我再改這個錯理所應當了。所以漢武帝太高興了,立即召見田千秋,召見以後漢武帝高興得不得了,說了一番話,他說父子之間的感情很深,父子之間的關係很特殊,一般的外人是很難插進來說話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疏不間親,就是外人不能插到親人中間說話,你這個說話你很難把握分寸,叫疏不間親。他說你看,父子之間這麼難說的話你三言兩語就說明白了,而且這又是高皇帝托夢給你的。

所以漢武帝一高興立即做了三條決定,把這一個本來最下級的漢高帝陵墓的把守陵園的官,就是高陵寢一下子提成什麼呢?提成大鴻臚,大鴻臚是主管少數民族和諸侯國事務的九卿高官,一下子提成正部級的高官,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殺,不過這一次不是殺什麼呢?不是殺當年沒有幫他鎮壓太子的,這一次是殺當年幫他鎮壓太子的。上一集我們講的是那些不幫他殺太子的他殺了,這次他要殺的是那些當年幫他殺太子的,他要殺了,一個不落全殺了。第一個江充,已經被太子殺了,這還不解恨,江充全家滅族,這是第一步。還有那個宦官蘇文,是第一個跑來告太子謀反狀的,把蘇文活活燒死,這是第二步。第三,當年因為殺太子立功封賞的人這一次全部殺掉。這三刀很厲害啊,這溫柔三刀可以說把當年幫他鎮壓太子的人全殺光了。

田千秋的上書為太子平反拉開了一個序幕,太子之死讓漢武帝陷入了晚年喪子的痛苦中,他追悔不已。根據史書的記載,漢武帝不但殺了江充等幫兇,他還修思子宮,建思子台,寄托自己對兒子的無限哀思。漢武帝的種種做法,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內心強烈的自責。但是太子之死給漢武帝的影響決不僅僅是這些,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內政調整,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太子之死到底給漢武帝帶來了什麼?

因為從冤殺太子開始,漢武帝就在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做錯了?什麼原因導致我最終殺了太子,冤殺了太子?所以呢,他由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連接到一連串的,我幾十年來實行的政策有沒有失誤。征和四年的時候,這一年很關鍵,這一年漢武帝出台了許多重大措施,第一,他先跑到山東做了一個巡視,他在山東巡視的時候,他做了兩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一漢武帝親自下地去耕田,皇帝親自去耕田。當然這個時候漢武帝已經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一輩子沒種過地,他那個耕田大家不要太當真,做做樣子。但是他暗示表達了一個信息,就是漢武帝重視農業生產了。

第二件事,他對他的大臣們講了一番話,他說我繼位以來做了很多讓老百姓受苦的事,從今以後這些事情一件也不許做了。這是征和四年的春天,三月份出現的事情。這個事情出現以後,等於說是漢武帝發出了一個信號,要改變執行幾十年的既定國策了。就在這個時候,他這個信號發出來以後,第一個接受到這個信號而且聽懂的人又是田千秋。田千秋一聽到這個事情以後,立即給漢武帝上了道章表,田千秋的意思說得很明確,說多年以來皇上一直寵信神仙之術,所以京城聚集了很多方士,這些人話都不可靠,也不靈驗,求皇上把這些人全部遣散。

追求神仙是漢武帝一生之夢啊,求仙之夢是漢武帝長期的一種願望,田千秋上疏要求把方士趕走、遣散,漢武帝立即採納,把方士全部遣散。而且做了第二次自我批評,他說我一輩子追求長生,現在看來長生之術是沒有的,方士的話是不可信的。這是漢武帝一年之中第二次做自我批評。到了這一年的六月,漢武帝下令任命田千秋從大鴻臚改任丞相,而且漢武帝封了他個侯叫富民侯。所以田千秋很快從一個高帝陵園的看守官升為九卿的大鴻臚,再升為丞相,迅速地得到提拔,這是征和四年的第二件事情。

征和四年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輪台罪己詔。漢武帝手下有一個管財政的大臣,這個大臣很得漢武帝信任的,漢武帝對匈奴作戰主要是靠這個大臣替他籌集軍款,這個大臣給皇帝上了個奏章,要求在新疆的輪台,就是今天新疆的輪台縣駐守軍隊,屯墾,就是一邊駐兵一邊來守衛邊疆。漢武帝看到這個以後首先是否決了屯墾的上疏,而且下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叫罪己詔,因為這是為輪台墾疏來寫的,所以在歷史上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輪台罪己詔》。在《輪台罪己詔》中間,漢武帝主要講了這麼幾點,第一,不允許在輪台駐兵。第二,我這一生中間做了很多讓老百姓受苦的事,今後凡是勞民傷財的事一律不許做,寬待百姓。最後一點,採取各種措施恢復生產。

這個《輪台罪己詔》很不容易啊,一個皇帝,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皇帝,他能夠公開地下詔承認自己的錯誤,改變國策,不再顧及面子,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間評論漢武帝的時候曾經說過,說漢武帝跟秦始皇相比沒有區別,漢武帝跟秦始皇是一個樣,但是漢武帝有亡秦之過,沒有亡秦之失,就是他有秦始皇的過錯,但是沒有造成秦始皇亡國的結果。原因就在於漢武帝有一個優點,就是他晚年知道悔改,這對於一個君王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這個輪台罪己,應當說是漢武帝晚年一個重大政策調整。當然這個時候已經很晚了,這是征和四年,離漢武帝之死只剩兩年了。所以這個時候漢武帝算是徹底結束了所有的對外的戰爭,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心一意搞建設,殫精竭慮謀發展,一心一意要搞經濟建設,不再對外打仗了,所以輪台罪己是漢武帝一生一個大手筆。一代明主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公開認錯,公開改過,這是一般的昏庸之主做不到的。

唯我獨尊的漢武帝公開地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過失,這是當皇帝的很難做到的,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子之死成為漢武帝一生重要的分界線,他一改以往的連年征戰,進而發展經濟重視農業生產,可以說此時的漢武帝平靜了許多,也冷靜了許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還不得不面臨一個立誰為太子的問題。那麼在漢武帝的兒子中,他將會選擇誰來當太子呢?這會不會又是一場新的宮闈之爭呢?

漢武帝在平反冤獄,調整內政以後,漢武帝面臨的最後一個大問題就是臨終托孤。漢武帝有六個兒子,長子衛子夫所生已經自殺了,次子是齊王死得很早,下面還有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中間選誰?這個時候就開始了新的一場宮闈大戰。四個兒子中間,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昌邑王,昌邑王是誰呢?昌邑王是漢武帝晚年非常寵幸的李夫人的兒子,李夫人是漢武帝的愛妃啊,死得很早。李夫人是個很聰明的人,李夫人臨死,就是她病重的時候,漢武帝幾次去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蓋著臉不讓漢武帝看她的臉,漢武帝非常遺憾,幾次想看李夫人不讓他看,所以後來漢武帝一直非常懷念這個李夫人。後來有人問李夫人,為什麼皇上來看你,你不讓他看你的臉呢?她說我現在害病以後,我面容變化很大,如果皇上看到我這個臉,他對我的印象就全破壞了。如果他不看到我的臉,他腦子中間始終存在著我當年最美的那個樣子,他在我死後就會對我的家族格外照顧,所以我絕不能讓他看到我臨死的慘狀。

李夫人做得很高明,所以李夫人死以後漢武帝一直很懷念。李夫人生這個兒子就是昌邑王,這是漢武帝按他的六個兒子中間排序第五的兒子。昌邑王他的母親是李夫人,而李夫人有兩個哥哥,都因為她這個妹妹得到寵幸了,一個是貳師將軍李廣利,這是漢武帝三員對匈作戰的大將,衛青、霍去病和李廣利三個人。衛青、霍去病雖然是外戚,但是都有軍事奇才。

李廣利也有外戚的身份,但是李廣利完全是個庸才,不具備衛青、霍去病那種軍事天才。所以李廣利在一次出征的時候,這一年是征和三年,因為這時候匈奴入侵,漢武帝就派李廣利出兵。李廣利在出兵的時候和丞相,就是我們上集講到的丞相劉屈髦,兩個人有一番對話。這牽扯到什麼關係呢?首先我們應當說明,貳師將軍李廣利跟丞相劉屈髦兩個人是兒女親家,他倆的關係非常近,是親家。

而昌邑王呢,是李廣利妹妹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外甥,是他的親外甥。所以李廣利在出兵的時候,丞相來給他送行,他就跟丞相說你想辦法做工作,讓昌邑王繼位做太子。昌邑王一繼位做太子,李廣利就是未來的皇上的舅舅,那麼劉屈髦跟李廣利是兒女親家,也是個受益者,兩個人就密謀了,說了一番話。但是事情做得不機密,這個話被人聽到了,馬上報給了漢武帝。大臣們在私下裡議論立誰為君主,在封建社會這是謀逆之罪,是殺頭罪,所以事情一發作,那麼漢武帝立即就把丞相劉屈髦給抓了。

抓了劉屈髦以後一審查,劉屈髦的妻子還有巫蠱,那這事情就更大了,所以丞相劉屈髦和他的妻子,包括他家人全被殺了。殺過以後又牽扯到李廣利,結果把李廣利的妻子、孩子也全殺了。而殺李廣利的家屬的時候,李廣利還帶兵在外面,結果李廣利聽說自己的妻子、孩子被殺,他想急於立功來求得寵幸。結果他貿然進兵加上內訌,李廣利兵敗投降,李廣利算是投降匈奴了。

這件事情結束以後,昌邑王淘汰出局,絕對不可能再立昌邑王了。你想想昌邑王的母親是早死了,他舅舅投降匈奴了,昌邑王絕對不可能再立了,第一個兒子被淘汰。第二個被淘汰的是燕王,燕王叫做自取其辱。老大,太子死了,老二死了,排行第三的是燕王,所以燕王就想著怎麼輪也該輪著我這一個年長的了,立嫡立長嗎,我既是嫡又是長,他就想好事了。

他怎麼辦呢?他在後元元年就是漢武帝臨死,漢武帝是後元二年死的,後元元年燕王突然間給皇帝寫了封信,他說我要求到皇宮中間去做一個侍從,就是他不再做諸侯王,他要求進京在漢武帝身邊做侍從。這個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什麼意思?等著接班,你在外面沒有機會等著接班啊。漢武帝一看,因為這個燕王漢武帝本來就覺得他不是一個做皇帝的料,這個人為非作歹,做的壞事太多了,要讓他當了皇帝一定是暴君。

所以漢武帝把那個送信的使者給殺了,然後就查這個燕王的事,一查出來他還窩贓逃犯,漢武帝一怒之下不但沒有讓他進宮,把他臭罵了一頓還削了他幾個縣,你諸侯國有好幾個縣,削了好幾個縣。所以燕王是自取其辱,本來想進宮的,結果使者也殺了,縣也被削了,地也被削了,還被臭罵了一頓,完了,第二個皇子又淘汰出局了。第三個是廣陵王,廣陵王比燕王還要壞,平時幹盡了壞事。

但是漢武帝對這個不孝之子不想殺,而廣陵王也覺得自己當太子沒戲,所以他就自動放棄了,不再去爭了,這個也出局了。這樣一來只剩下第六個皇子了,也就是漢武帝晚年得的這個皇子,這個皇子他的得到有一個離奇的故事,就是鉤弋夫人的故事。漢武帝晚年走到一個地方,有人告訴他這個地方有一個奇女子,然後他就把這個奇女子找過來,這個女孩從生下來一直到漢武帝召見她,這個女孩的手就是彎著,不會伸開,然後漢武帝一掰,她的手就伸開了,所以漢武帝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傾倒。這個時候漢武帝多大了?漢武帝是六十一歲,碰到這個十幾歲的少女,一下子就愛上她了,就把她娶了。結果漢武帝六十一歲娶了這個十幾歲的鉤弋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鉤弋子。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兒子,漢武帝就覺得他這個兒子很好,剩餘的四個兒子中間就這個兒子好,他想立這個兒子,他覺得這個兒子身材魁梧,很聰明,心裡頭特別喜歡他,想立他。但是多大呢?這個兒子太小了,七歲。

在漢武帝的幾個兒子中,幼子劉弗陵深得漢武帝的喜愛,可以說立他為太子沒有任何懸念。但是一個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負國家的重任,歷史上不乏有少主執政,大權旁落的例子。而漢武帝已經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終點,容他思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江山更好地延續呢?

漢武帝已經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人到老的時候大概有這麼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一年不如一年,第二個階段叫一月不如一月,最後一個階段叫一天不如一天,這個是很可怕的。和我同齡人的大概都有這個體會,我們現在還是一年不如一年。漢武帝晚年就有這種感覺了,找到感覺他就覺得趕快立,但是立這個兒子必須得找一個輔佐他的人,所以他就在他身邊大臣中間選。選來選去他相中了一個人,這個人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叫霍光,這個霍光從十幾歲就在漢武帝身邊服侍他,跟著漢武帝二十多年。

我們可以算一下,十幾歲跟著漢武帝,跟了他二十多年,這個年齡應該在四十歲左右。霍光這個人二十多年在漢武帝身邊沒有說過一句錯話,沒有辦過一件不妥當的事兒,這個太不容易了。所以漢武帝就看中他了,因為他覺得霍光這個人極其謹慎,他最謹慎的這一點,漢武帝就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呢,漢武帝就要想,我要想個辦法怎麼樣來立這個兒子。他想立他這個少子劉弗陵,就讓霍光作為他的顧命大臣。他怎麼做呢?他先畫了一幅畫送給霍光,這個畫畫的什麼呢?畫的是周公背著成王朝見諸侯。周公背成王的故事源自周朝,就是周武王死的時候,他的兒子周成王年齡很小,他就委託他的弟弟,就是所謂的周公來輔佐他的幼子。這個周公就背著他的侄子來替他執掌朝政,朝見諸侯。所以畫了一幅圖送給霍光,這個圖一送給霍光,其實霍光心裡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但霍光還裝作不瞭解。

結果到了漢武帝的後元二年的春天,漢武帝病重,漢武帝是個很敏感的人,就是在他臨死前兩天他下詔,他把霍光這些人叫到身邊,他已經病得很重了。霍光就跪在漢武帝的床前哭著對漢武帝說,陛下萬一有不測之事,立誰為太子?漢武帝說這還用我說嗎?立我的小兒子劉弗陵,你來做周公輔佐他。然後漢武帝當天就下詔,立少子劉弗陵為太子,立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立了四個顧命大臣。漢武帝為了立他這個小兒子,他還做了一件讓我們今天看來非常殘忍的事情,就是殺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

因為他立他這個小兒子,他小兒子八歲,鉤弋夫人多大呢?二十多歲。漢武帝有一天就藉著個機會厲聲地呵斥、責備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嚇得把那個首飾也去了,跪到地下求饒,漢武帝不依不饒,立即讓武士把她拖走。鉤弋夫人走的時候很淒慘,一邊被拖著一邊還不斷地回著頭看漢武帝,希望漢武帝能夠饒恕她。漢武帝是高聲喊著,你必須死,最後把鉤弋夫人拖下去立即處死。這個事情過後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這個事情。

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漢武帝就問他身邊的侍從,說你們怎麼看這件事情呢?他身邊的侍從們就壯了壯膽子說了,馬上要立她的兒子了,為什麼殺他母親?漢武帝說你們這些人是俗人,你們不懂。看看我們古代的歷史,有多少國家的內亂是怎麼產生的呢?都是因為主少母壯,皇帝很小,母親很大。如果立了八歲的鉤弋子,立為皇帝的話,他的皇太后才二十多歲,要一個二十多歲的皇太后守寡終生有悖人性,她也守不住,必定會產生淫亂之事。按我們今天說法,等於是要給漢武帝帶個什麼帽子,這是漢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漢武帝說一定要殺掉她,不能讓她存在。而且漢武帝還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為他生過孩子,無論是生兒子,生女兒的,所有為他生過的嬪妃一律處死。

我們今天看漢武帝這件事情,確實做得很殘忍。在這件事情以後,他後面還隱藏了一個漢武帝沒有說得出口的理由,為什麼要殺鉤弋夫人,其實漢武帝只說了一個理由,怕年輕的皇太后出現緋聞,這是他說的一個理由。還有一個原因是漢武帝沒有說出來的,因為霍光作為首席顧命大臣,他再穩健,再有能力,他也是個臣,他是一個臣子,而鉤弋夫人如果活著,她再年輕她也是皇太后。如果說鉤弋夫人跟霍光相比的話,一個是君,一個是臣,霍光的執政的權力、執政的能力會大打折扣。為了讓霍光能夠行使自己顧命的權力,不能讓鉤弋夫人存在。

因為鉤弋夫人存在有兩種可能性,第一,鉤弋夫人干政,假如太后干政,那麼鉤弋夫人就可能成為霍光的政敵,鉤弋夫人如果將來跟霍光兩個人幹上了,你說霍光怎麼去輔政?所以除掉鉤弋夫人等於提前掃清了霍光顧政行使權力的一道障礙,這是漢武帝說不出口的一個理由。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鉤弋夫人不干政,鉤弋夫人假如說她不去幹政怎麼辦呢?那些反對霍光的大臣就會跑到皇太后那兒去,打著皇太后的旗號,就會在皇太后的身邊結成一個反霍光的政治中心。

為了避免這種亂政的情況出現,必須要保證一個中心,所以漢武帝在這之前提前處理掉鉤弋夫人。我們這樣講漢武帝在處理這個問題中間,確實有他有道理的一面。但是反過來我們替鉤弋夫人想,太虧了,二十多歲,兒子要當皇帝了自己就得死,太殘忍。沒有辦法,但這也是歷史中間很難處理的一些事情,就這些事情是非常難處理的。作為漢武帝來說,他當時沒有一個健全的政治制度能夠保證他的政權平穩過渡,所以他不得不採取這種非常殘忍的做法。而且這個做法去母存子,這種做法漢武帝發明以後,後來好多皇帝所傚法,後來人們都仿照這個辦法去做,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到了魏晉南北朝才把這種不合理的、殘忍的、極不人道的制度給廢除。

所以漢武帝在解決儲君之位這個問題上,他也是費了很多腦子,最終算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他死了,政權平穩地過渡到了八歲的兒子手裡面,他的兒子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漢昭帝。這樣一來漢武帝就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所以漢武帝死後,人們對漢武帝的評價就很不一致,有人說他是暴君,有人說他是明君;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千古罪人,所以對漢武帝的評價一直到今天沒有一個定論,東說東的,西說西的,甚至意見是完全相左的。

《漢武帝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