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言語的雙面帝王劉徹:漢武帝是暴君還是明主?

漢武帝劉徹,在位55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隨著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劉徹在位之時西漢王朝的各項政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歸結而言即從「無為」到「有為」。

劉徹不僅大力發展國家經濟同時高度集中皇權,對外征戰屢戰屢勝,自此把中國建立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居住在劉徹王朝內部的居民稱自己為「漢人」或者「漢族」,漢人稱呼由此而生沿用兩千餘年至今,這些都是國家強大,民族自尊心的體現。

對內,劉徹經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頒布了推恩令,鎮壓了藩王叛亂。打擊地方豪強,使得統治秩序有了較大改善。設置刺史監察地方,達到了強幹弱枝,綱舉目張的統治效果。此外,在經濟上劉徹統一貨幣(西漢前期幣值混亂),加強對商業的管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均輸與平准,這是國家運用經濟力量,干預乃至經營商業貿易的措施,此舉不僅從商業貿易中得到了大量利潤同時也加強了各地經濟聯繫,但是劉徹與所有封建帝王一樣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讓其有錢用於訓練強大的漢朝騎兵部隊。

對外,北伐匈奴,南平百越,攻佔西蜀,東定朝鮮。可謂是東南西北能佔領的全都佔領了,其中花費半生心血的漢族騎兵北驅匈奴,使得匈奴人無奈之下值得前往中東歐洲等地,對世界影響極大(後來匈奴人以蠻族身份繼續在中東歐地區燒殺搶掠),漢武帝為了征伐匈奴溝通西域,雖然是無心插柳,但是確實促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最著名的第一座歐亞大陸橋,即絲綢之路。由此,劉徹開始影響世界,此後此地成為一扇世界中國的連接之門(後來被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不得不走水路繞到印度洋)。

此外,影響中國封建王朝千餘年的「儒家思想」也是在劉徹一朝由其欽定的。當年董仲舒同志巧妙的利用了劉徹與他太奶奶(太皇太后竇氏)的矛盾,宣揚儒家和君權神授,貶斥道家,得到當時急於執掌全國權利的劉徹的賞識,隨後丞相田蚡(劉徹他舅)又舉幾百儒生為官,至此儒家思想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終於確立,史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晚年劉徹由於錯殺太子(劉據是自盡的,但是歸根結底是由於劉徹錯誤發動的巫蠱之獄),此後晚年喪子的劉徹大徹大悟,頒布了輪台之詔,緩和了當時已經十分尖銳的社會矛盾,司馬光稱之為「有亡秦之失而免於亡秦之禍」。懸崖勒馬,結束了長期的征伐和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前期國泰民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文景之治的積蓄,但是劉徹在位時頒布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晚年由於長期的侵略擴張,人民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前朝疆域的東西南北能吞併的劉徹全都佔了,同時解除了匈奴對漢朝長期的威脅。

晚年的輪台之詔表明,雖然是一個歷史上僅次於嬴政的獨裁者,但是卻有著與嬴政截然不同的胸襟與氣魄,皇上昭告天下表明自己的過失,古往今來還是頭一次。

對於漢武帝,史學者對其評價都是功大於過的,畢竟漢武帝在位的半個世紀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同時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封建獨裁統治制度。為後代獨裁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其文治武功得到後代帝王的推崇。

《漢武帝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