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隋重臣李德林 導演了北周「禪讓」皇位於楊堅

李德林(530-590),字公輔,博陵安平人。祖父李壽,官湖州戶曹從事。父親李敬族,官拜鎮遠將軍。德林年幼聰敏,十五歲能誦五經。長大後,對家人孝順,善寫文章,辭核而理暢。北齊天保年間舉秀才。魏收很看重他。

北齊時,李德林官至中書侍郎,曾參與國史修撰,編成《齊史》二十七卷。周武帝滅北齊,入鄴之日,專門遣人到李德林家宣旨慰喻,稱「平齊之利,唯在於爾」。周武帝在雲陽宮用鮮卑語對大臣說:「我常日唯聞李德林名,及見其與齊朝作詔書移檄,我正謂其是天上人。豈言今日得其驅使,復為我作文書,極為大異。」公元581年,周靜帝被迫退位,禪位於楊堅,楊堅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隋,建元開皇。在演繹「禪讓」這齣戲的過程中,有關通知全國的文告、璽文、詔書以及楊堅身著龍袍登基的禮儀文章等,全部都出自李德林的手筆。所以,楊堅立隋稱帝后,即任命李德林為內史省的內史令,使他與掌管尚書省的左僕射兼門下省長官納言的高熲、內史省內史監兼尚書省吏部尚書的虞慶則同為宰相。但是不久後,耿直的李德林反對屠殺宇文一族,使得楊堅開始對其不滿,並漸漸疏遠。同年,李德林與高穎、蘇威等人重新修訂律令,製成《開皇律》。

楊堅自立國以後,一直想征討南陳,完成統一大業。李德林也多次向楊堅進獻滅陳的計謀。滅陳戰役打響後,楊堅又經常派人向李德林詢問計策,然後轉交給晉王楊廣。在途中,楊堅用馬鞭指著南方對他說:「等到平定南陳之後,朕將以七寶獎賞你,使原北齊故地之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你。」統一江南之後,楊堅論功賞,準備加授李德林上柱國,爵位升為郡公,還賞給了他大批土地財物。這時有人對高穎說:「滅南陳,是由皇上一手策劃、晉王楊廣和諸位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殺敵的結果。現在把功勞都歸於李德林,諸位將領必定憤憤不平。您自己的功勞也被李德林掩蓋了。而且,在後人看來,您不成了無所作為、白白隨軍一場的人了嗎?」高穎本來就排斥李德林,於是稟告楊堅,力陳不應重賞李德林,沒想到楊堅真的聽信了高穎的言論,下令收回對李德林的賞賜。李德林多年未得到陞遷,心中早就不滿,這次南滅陳國,自己獻計獻策,立下大功卻得不到絲毫賞賜,免不了心中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從此便鬱鬱寡歡。

李德林為人太耿直,時常犯顏忤上,又恃才傲物,得罪了很多同僚。尤其是與尚書右僕射蘇威因政見不和,多次發生爭執。偏偏尚書左僕射高熲袒護蘇威,排斥李德林。而此時楊堅正寵信高穎、蘇威,這就決定了李德林今後在朝中備受打擊的命運。

北周大象三年(公元581年),大丞相楊堅曾把反叛者王謙的宅園賜給李德林,後因故改賜給崔謙。楊堅以好言相撫,勸李德林不必相爭。於是李德林就選擇了反叛者高阿那肱的一片房舍作為自己的宅園。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楊堅到晉陽巡視時,有人向楊堅控告,當年高阿那肱是靠強奪老百姓的財物建立房舍的,這時,李德林的政敵蘇威也乘機報復,誣陷李德林。楊堅聽到這些言論後,責怪李德林貪贓枉法。從此以後,楊堅更加嫌棄李德林了。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右武侯大將軍虞慶則等人巡視安撫關東各地,察探民情。虞慶則一行回京後,共同上奏楊堅,請求鄉的設置及鄉正職務。李德林表示反對, 觸怒楊堅,並給他的政敵們提供了打擊他的機會,於是他們開始搜集李德林的劣跡,秘密上高給楊堅。不久,楊堅就在朝堂上斥責李德林屢屢與自己作對,藐視皇上的權威,隨即任命他為湖州刺史。李德林已年屆六十,不想離開自己長期生活的京城,只得叩頭謝罪。楊堅無情地拒絕了他的請求,只是由湖州刺史改派為懷州刺史。

李德林到懷州就任刺史時,正好趕上當地發生大旱,李德林想幹出點成績來,就督促州里百姓四處挖井,想借此解決灌溉問題。誰知此舉根本就於事無補,反而勞民傷財,使百姓怨聲載道。因此,李德林受到了考司官員的嚴厲責備。擔任刺史一年多後,李德林在憂憤傷感中死去,享年六十一歲。

李德林博學多才,性格耿直,有計謀,善寫文章,歷經北齊、北周、隋朝三代,每每受到重用。尤其是在其政治生涯的頂峰時期,他輔佐楊堅代周立隋、改革政治、平定江南,是楊堅身邊不可缺少的重要謀臣。但是他恃才傲物,導致既失寵於楊堅,又得罪了同僚,十年時間竟然沒有陞遷一級,最後還遭貶出京,憂憤而死,殊為可憐。

《隋文帝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