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歷史上被妖魔化 建設開拓之功被人忽視

日前,江蘇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在一場講座中,介紹了隋煬帝墓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揚州曹莊隋煬帝墓被發現以來,考古人員共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隋煬帝墓裡埋藏著什麼奇珍異寶?價值幾何?如何評價隋煬帝其人?帶著疑惑,記者採訪了束家平。

殘存磚墓發現驚人

2013年3月,考古人員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一帶發現兩座殘存的隋末唐初磚室墓,墓葬規模不大,他們以為很快就能結束工作。然而,墓中出土的一套十三環金玉蹀躞帶,令考古人員大為震驚。因為史書記載,南北朝至隋代,天子革帶附十三環。隨後出土的刻有「隨(隋)故煬帝墓誌」的墓誌和兩顆男性牙齒證實,墓葬主人是隋煬帝。

隋煬帝墓是方形磚室墓,墓室旁另有一船形磚室墓,裡面沉睡著隋煬帝的妻子蕭皇后。兩座墓葬都是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其中,隋煬帝墓的主墓室僅有3.92米長、3.84米寬,遠遠達不到帝王墓的規格。聯想到他生前三征高句麗、開通大運河的好大喜功,隋煬帝死後的居所很是寒酸。束家平說,這種「寒酸感」與隋煬帝死因和多次遷移有關。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縊死後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最後葬於曹莊。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與之合葬。

截至目前,隋煬帝墓和蕭後墓一共清理出墓誌、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400餘件(套),其中蕭皇后冠飾尤為引人注目——大小銅釵12件、額托1個、博鬢2個、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殘片,飾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種造型。研究表明,蕭皇后冠飾的製作工藝包括錘揲、掐絲、鑲嵌、珠化、鎏金、拋光等,工藝繁複,精美絕倫。

考古價值填補空白

蕭皇后冠飾交由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進行實驗室考古後,近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銅釵斷裂處露出疑似棉花的填充物,經顯微觀察及紅外光譜分析即是棉花。」束家平介紹,「SEM圖像清晰顯示,銅釵中棉的顯微特徵與現代棉一致,這在考古學上有重大意義。目前出土的唐代棉花極為罕見,蕭後銅釵內棉花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空白。」

「出土的陪葬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對推動隋代歷史的研究大有裨益。」束家平說。隋煬帝墓裡出土的最重要陪葬品當屬十三環金玉蹀躞帶。它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而蕭皇后墓裡出土的16件成套編鐘、20件編磬,則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編鐘編磬實物。

在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束家平給記者展示了隋煬帝墓出土的4件鎏金銅鋪首,獸面直徑達26厘米。在以往的考古中,以建築構件作為陪葬的並不多,歷代皇帝更是少見,隋煬帝墓為何以建築構件作為陪葬呢?束家平推測,隋煬帝在江都宮被逼縊死後草草下葬。後來,隋煬帝的舊部遷葬隋煬帝時,也拿不出像樣的陪葬品,無奈之下,很可能把江都宮宮門上的門環拆下來,嵌於棺、槨或墓內木門上,權且作為隋煬帝的陪葬品。束家平說:「此前在唐代大明宮遺址出土過類似的鎏金銅鋪首,由此可以想像當時江都宮的規模之浩大。」

是非功過後人評說

千百年來,對於隋煬帝楊廣的評價,一直存在極大爭議。而在束家平看來,楊廣的三個謚號是對其帝王生涯極好的概括。

唐高祖李淵賜楊廣謚號「煬」,《周書·謚法》中記載:「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楊廣弒君父、殺兄弟、逼姐妹,犯下不倫之罪。據唐史學者胡如雷估算:在隋煬帝即位後的八年內,他一共興修了22項大的公共工程,平均每年徵用400萬人次的勞動力,這樣大興土木,濫用民力,最終導致百姓起義,天下大亂。

自封「大夏王」的竇建德謚楊廣為閔帝,「閔」字同「憫」和「愍」,有憐恤、哀傷之意。楊廣第三次下揚州時,見天下大亂,無法挽回,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然而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積怨頗深。終於,宇文化及發動兵變,逼縊隋煬帝。蕭皇后和宮人倉促中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偷偷將其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其後,楊廣數次遷葬,一代帝王結局卻如此悲慘。

皇泰主楊侗謚楊廣為「明帝」,「明」指照臨四方。楊廣極富政治抱負,雄圖大略,《資治通鑒》評價:「隋氏之盛,極於此矣。」他掘長塹、置關防、開馳道、築長城、置糧倉,「三駕遼左」,開鑿並溝通大運河……一項項工程背後是他銳意改革的大手筆和大氣魄,也可說是利在千秋。

關於對隋煬帝的評價,揚州市雙博館名譽館長、研究員顧風說,之所以在人們的固化印象中,隋煬帝是個反面教材,是因為隋以後的朝代出於政治需要,放大了隋煬帝所犯的錯誤,又因為一些藝術作品的介入,將他醜化、妖魔化。長期以來,隋煬帝的建設和開拓之功被人忽視。揚州曹莊隋煬帝墓的發現給人們重新認識隋煬帝提供了契機。

《隋煬帝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