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解密:李淵如何從開國皇帝變成「啃兒族」?

現在的社會,由於電腦互聯網遍地開花,如四月的原野上芳菲繁複,也由於網絡的普及,在家辦公也成了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新生活方式,又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現象,那就是「宅男奼女」現象,泛指那些依賴網絡、極少出門、拒絕與其他人親密接觸的族類。

這一類人一般以低年齡青年為主,他們可以幾天甚至幾個月不用出門,羞見太陽的樣子,雖然他們其中有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電腦為自己謀得不錯的收入甚至是一夜暴富,比如辦網站的,又比如網絡作家,不過他們中的一大部分人就沒有那麼幸運,看起來消極、自閉、適應不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於是選擇了如古代聖賢一樣「大隱隱於市」,活著沒意思的樣子,這在西方可能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當然也可能是我胡說八道。

由此,又衍生了一個副產品,那就是「啃老族」,由於沒有正經工作沒有收入,最終由父母養起,啃了父母的老本……

有人一定以為我離題萬里了,宅男奼女關大唐甚事?你不是在胡扯打醬油「出前一丁」的事吧?還俯臥撐呢!你這不是在湊字數嗎?又沒人給你發字數工資,呵呵。

得,我們言歸正傳。

其實雖然宅男奼女和大唐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但也不能說一點關係都沒有,算不了離題萬里。你想想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是如何打下萬里江山的?

我們知道,李淵雖然是唐朝的開山鼻祖,但卻只做了九年皇帝就被逼做了太上皇,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巡視員」之類的閒職,顧而不問的那種,要知道皇帝是終身制的,除非他死了,不然就是用非常手段趕他下台,比如流血政變什麼的,高祖恰恰就是在禍起蕭牆的「玄武門之變」後失去皇位的,這個大家都知道。

說是禪讓,其實其中的真相永遠沒有人知道,因為中國的歷史很多的時候都是為尊者諱,就像清朝十大冤獄一樣撲朔迷離,所以歷史有時也像妓女的笑容一樣撲朔迷離,沒有一個真正的含義。由於歷史的許多不確定性,由此創造了許多歷史考據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樣子,誰也說服不了誰。

於是,問題來了。

為什麼高祖那麼容易就放棄了萬人之上萬人景仰的皇帝寶座?是他個人修養特別好特別高風亮節,抑或是階級覺悟特別高?又或者什麼都不是,而是兒子的殺人刀架到了自己頭上,他終於不見棺材不流淚,為他支持被錯殺的大兒子李建成造成政治混亂而以失去皇帝寶座來買單?

這代價是大了點,但人最大的代價還是生命。

於是他一千個不同意一萬個不情願地簽約了。

這個,基本上此中的是非曲直誰也不知道,除了七世紀當時的那幾個當事人,任何史學權威都不可能解讀到真正的真相,因為沒有現在的什麼50年解密的絕密檔案,其實也不可能有什麼真實的檔案,於是給後世留下了想像空間,於是讓易中天等正統史學家有了詮釋的特權。反正是打死狗講價死無對證,就看你怎麼說了。

於是,白花花的銀子跳著最動人的舞蹈進了史學家的腰包。

我愛歷史,我更愛銀子。

其實,關於唐高祖的垮台,一直有一種說法喧囂塵上,那就是李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啃兒族」,和現在的「啃老族」相反也相映成趣。

歷史老人有時候喜歡自說自話。

關於唐高祖退位那些事,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在賓主雙方相見甚為融洽的情況下,為了唐朝帝國得到更大程度上的發展,本著幹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用人原則,唐高祖不戀權位不計個人得失,從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積極讓賢,終於實現了權力的和平平穩過渡,創造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政治文明和制度創新,為「貞觀之治」鋪平了道路,實現了清明的政治工作環境。

關於李淵在歷史上的地位,好多史學家都為他叫屈。認為他基本上還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是他奠定了唐朝的基石,首先他毫無疑義是唐朝的一面旗幟(至少是打著他的旗幟的,因為那時他的官階最高,權力確是一個好東西),比如說太原起事,成功攻入隋都,利用「曲線救國」的外交綏靖政策成功攻城略地,並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起了國家制度和政治格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為大唐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過,嗯,這不過可以毀了一個人。關鍵在於他在關鍵時刻站錯了隊,犯了方向性路線錯誤,這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和領袖不應犯的低級錯誤,於是他不可避免掉隊了,最後成了一個顧而不問的巡視員。

玄武門之變成了他最大的「污點」,他一生中永遠的痛。因為他的行為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過氣人物。

歷史上,任何一個政黨和統治集團的路線鬥爭都是非常慘烈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那是客氣不得的,誰掌握了正確路線,誰就是革命道路的掌舵人,牢牢掌握革命的航線,也就是香港行話叫「話事人」。

正如李淵在開國之初以清醒的頭腦和深刻的政治分析力,通過對瓦崗軍李密和東突厥可汗的成功的外交綏靖政策,毅然決然舉起了反隋大旗,太原起事後通過一系列的軍事勝利,順利地挺進長安,然後擁楊廣之孫楊侑為新帝,即恭帝,學學曹大哥「挾天子以令諸侯」,拜為唐王,立恭帝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不久恭帝便「禪讓」(真有點懷疑堯舜禹的「禪讓」是怎麼回事,這是中國比較值得研究的政治現象,正如那些說不清理還亂的政治讖語一樣值得研究)了,自封為帝,這時候的李淵無疑是唐朝的一面最靚麗的旗幟,最最偉大的領袖。

這是沒有疑義的,正如誰也不能否認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是李世民他親爹一樣。

問題是,建國後李淵犯了許多方向性錯誤,可能是馬屁話聽多了,有點飄飄然不思進取了,甚至可能搞了不算太重的「個人崇拜」,辦事常拍胸脯,有時不免有點老人癡呆的症狀,反正他老人家經常看不清革命形勢,最突出的錯誤就是在選擇革命接班人時常犯迷糊,首鼠兩端,有時感覺建成好又是長子,有時感覺世民好會打仗還特會籠絡人,有時候感覺兩個都好半斤八兩,於是他經常犯困,甚至試圖搞點平衡。

最重要的一點他倒是忘記了,那就是一山不能藏二虎,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不然大家都會被曬死。

於是,終於爆發了唐朝歷史上第一次最嚴重的政治浩劫——「玄武門之變」。

最終是以皇帝接班人李建成付出生命為代價(接班人自古就不好當呀),而李淵也以「禪讓」方式交出政權作為自己所犯的嚴重政治錯誤正兒八經地隆重買了單,成為了只顧不問的大巡視員,在皇帝的位置上下崗九年後鬱鬱死去。

這個世界古往今來都是以實力來說話,如果實力不濟,就不要強出頭,把自己硬架到火上烤,那樣必把自己烤成燒豬為止。

有多大頭戴多大帽,政治人一定要切記這句大白話。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誰才是真正的大唐開國皇帝。

沒有人會說李淵是一個竊國大盜,欺世盜名做了唐朝開國皇帝,誰叫他是李世民他爹,這就是命,他生了一個獨步古今的偉大兒子,於是父憑子貴,成了開國皇帝,這也是人們為什麼會說他是「啃兒族」的原因,事實上他是靠兒子打下了天下,這是不容改變的事實。

在許多史料中,都有證據指出李世民才是正兒八經的唐朝開國皇帝(當然這不是什麼50年解密的檔案,那些檔案只能讓葉永烈等寫史大腕近水樓台先得月,呵呵)。首先太原起事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好像還許諾事成之後讓他當太子,不過後來不知出於何種政治考量李淵食言而肥,成了另一個李渾,這也是李淵優柔寡斷的一種突出表現),當時的李淵還在猶豫中,想得最多的就是起事失敗如何收場,他的一生也就是失敗在猶豫上(這是合格政治家不允許犯的低級錯誤),加上嗣後的沒有決斷和習慣性動搖,使李淵很快成為了太上皇,成為歷史的流星。

事實上,誰處於李淵這樣的歷史地位上都會顯得尷尬,因為他恰恰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塊「三文治」式的夾心麵包,前有史上最壞的大壞蛋隋煬帝,後有史上最完美的「政治完人」李世民,遺臭萬年好像不可能輪到他,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頂級政壇人物又有點勉強,所以也成為了歷史上被貶低最厲害的人物,屬於那種沒有特點的老好人,這常使一些史學家為他叫屈。

至少,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的。從李世民十六歲少年英俊到雁門勤王嶄露頭角(這頗有一點拿破侖土倫戰役時英姿煥發的虎威),在唐朝統一的六大戰役中,有四個是由李世民指揮,並大獲全勝。尤其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決定性戰役中英勇善戰,指揮才能幾近完美,最後生擒竇建德迫降王世充,這樣的戰功沒人能比,以至於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大家心裡都唱著李世民你是我們大唐人心中的紅太陽之類的歌……

相對來說,李淵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太原起事後在南下途中他還一度動搖和猶豫,甚至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怕偷雞不成蝕把米,想退師回來以圖後舉,是李世民力排眾議,主張堅決進軍,以鐵一般的意志支撐起唐軍的意志,然後又以斬殺隋朝名將宋老生而使士氣大振,天下豪強紛紛投其軍門,誠如他所說的「天下英雄全進了我的口袋了」……

唐朝得此神物,何不能號令天下?

《唐高祖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