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怎麼死的?李世民兒子李恪為何沒當上皇帝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出身也頗有傳奇色彩,其母楊妃乃是隋煬帝之女。如此說來,他與隋唐兩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緣關係,稱天潢貴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一生的命運確是不幸的,因為畢竟不是嫡出,再加上其隋朝宗室身份,想在激烈的宮廷權力鬥爭中安身立命談何容易。

據史料記載:從《新唐書》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和《舊唐書》的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可以明顯看出,李世民對於這個寶貝兒子還是讚賞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韜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由於李承乾、李泰等太宗諸子為了爭奪太子的名分而兩敗俱傷,此時李世民曾想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的反對,最後在長孫無忌的周旋下,太子的名分最終落在了名不見經傳的晉王李治身上,這對於當雄心勃勃的李恪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打擊。

因此有了太宗賜恪書的以下一段對話:

「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

這段話似是勸告,更像是警告。至於當時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有一定的憐愛之心。而編劇就憑這句話而把李恪寫的如此不堪讓我等不能接受。

由於李恪有隋朝宗室的這一層特殊身份,其難以被朝臣們接受。想想也是,在當時那個封建禮法至上的時代,文武朝臣們當年跟隨李淵父子歷經生死打下來的江山,又怎能讓唐朝的皇帝寶座重新回到隋煬帝一支?

至於當時的國舅長孫無忌,更是視其為眼中釘,假如不是他當時強烈反對李恪當太子,恐怕唐朝的歷史都要改寫。

等到李治登基,長孫無忌掌權,後來的事態發展就越來越朝著不利於李恪的形勢發展,後來其憑借手中的權勢,先謀立太子李忠,後又相繼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自盡,年約三十四歲。

至此,長孫無忌由此掃清了獨攬朝政的一切障礙。至於後來武則天當權後,如法炮製,陷害國舅長孫無忌謀反,那是後話,不再細說。

唐朝的宮廷可謂是血雨腥風,只要和權力沾上點關係,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