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為何未能當上太子?
魏王李泰一心謀取太子之位,也走到了僅差幾步的位置,可是,最後他卻失望了,三十五歲就抑鬱而死。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個兒子,小名青雀,與原太子李承乾,晉王李治,都是長孫皇后親生嫡子。唐太宗一生共育有十四個兒子,除了這三位,其餘都是出於嬪妃。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之後,按規矩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幼時非常聰慧好學,唐高祖李淵駕崩時,唐太宗居喪,太子處理家國事務,把握大體,舉措得當,很受朝臣們讚頌。可是,年長之後,性格中的一些弊病逐漸顯露。太宗臨朝時,李承乾恭恭敬敬,進退舉止,都有分寸,滿口忠孝仁義,道德文章,但一回自己的東宮,馬上吃喝嫖賭,褻童泡妞,無所不為。大白天還經常摟著孌童稱心搞同性戀。平時,還經常往往COSEPALY(角色扮演),帶著一夥手下,穿著契丹的服飾,亂玩一起。甚至私下策劃襲擊打傷了唐太宗派給他的老師們。大概玩得太瘋,一隻腳玩瘸了,一直沒有好起來,變成了瘸腿太子。這讓唐太宗很不喜歡,慢慢看淡了太子。
這時,唐太宗的四兒李泰看準時機了,一心想謀取太子的位置。李泰是個很有心計的孩子,他看準太宗喜好文化的特點,招攬了大批文人墨客,充入自己的文學館,大張旗鼓搞起文化產業,編寫了一本《括地誌》,歷經四年,終於成書,共五百五十卷。《括地誌》成書以後,李泰搞了一個盛大的典禮,弄出一個隆重的獻書儀式,一撂撂散發著墨香的《括地誌》用寶馬香車拉進了皇宮,沿途鑼鼓齊鳴,鞭炮炸響,熱鬧非常。唐太宗也很開心,在弘文館接見了全體編撰人員,把李泰好好表揚了一通,下詔將《括地誌》收藏秘閣,賜賞錦帛萬段。從此,李泰名聲大起,成為一時的輿論中心,風頭壓過了東宮太子,王府每月開銷也遠大於東宮。唐太宗還恩賜:凡李泰開口,一律照準,尤其在經濟上給以充分扶持。李泰長得很胖,行走不便,唐太宗就批准他可以坐著小轎進宮。
李泰喜滋滋地開始了自己謀位進程。他先是要求搬入武德殿居住,太宗也批准了。他以為,成天在太宗面前晃悠,鞍前馬後,可以加深領導的印象,有利於進一步的陞遷提拔。可是,不久大臣們就上了諫議,唐太宗又讓他搬了出去。這時,李泰有點灰心。
李承乾看出了李泰的用心,抓緊謀反篡權的速度,聯合一位做夢都想篡權的叔叔李元昌,預謀起事,還派殺手去刺殺太宗安排給他的老師。可是,被人告發了。唐太宗大怒,立即把他廢為庶人,監禁起來。
李泰與朝中重臣的關係不太好。為了打擊這些重臣,他跑到太宗面前撒嬌,告狀,說大臣們看不起自己。太宗就把大臣們招來問話,問大臣們為何膽敢輕慢李泰,難道李泰不是天子兒子,不是我太宗皇子?把大臣們嚇得夠嗆,這些重臣從此更與這位皇子保持適當距離。
李泰很得意,他周圍很快聚集了一幫官二代,比如宰相房玄陵的兒子房遺愛,杜晦如的弟弟杜楚客,駙馬都尉柴令武,等等,都掰著手指頭給他分析,說他晉陞太子的有利條件,認為,皇上三個嫡子中,李承乾已經廢了,晉王李治為人懦弱,難入皇上的法眼。只有殿下條件最為優越,聰明能幹,手下干將如雲,無疑是皇上心中的太子的最好人選,入主東宮,順理成章。
李泰想想,很得意,許諾這些手下:將來我登了大位,各位都是功臣,我絕不會虧待,絕對重用。
眾人又給李泰奉獻了許多良策。李泰一一施行,不顧自己身軀肥胖,不辭勞苦,每天入宮侍奉父皇,慇勤備至,不斷以肉麻言辭博取父皇好感。那天,他特意打來熱水,為太宗洗腳,讓老頭感動得很,因為李泰體胖,蹲下來已是氣喘吁吁,可是,他還是氣喘吁吁幫太宗洗了腳。唐太宗口頭許諾說:好孩子,你大哥不爭氣,以後就看你了,和大臣搞好關係,過了這四月,朕就頒詔立你為太子。李泰狂喜了,五體投地跪下來,說:父皇,您生我養我,沒有您,哪有我。我為父皇洗腳,只是為了表達感恩之情,不是為了別的。
可是,大臣不和太宗同樣看法,他們認為李泰矯情。有一次,李泰和太宗說話,他知道太宗疼愛晉王李治,就對太宗說:父皇,你立我為太子以後,我死了,可以把我的兒子殺掉,傳位給弟弟晉王。太宗很高興,這兒子如此知趣,如此愛護弟弟,不傳他傳誰呢?太宗把話說給大臣,大臣立即指出了李泰簡直太矯情了。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陛下你大大看走眼了。願陛下謹慎,不要再搞錯了。哪裡會有陛下萬歲後,魏王據有了天下,寧肯殺自己兒子,傳位給晉王的道理呢?
唐太宗明白了。大臣們大都反對立李泰為太子,還建議傳位給平和寬愛的晉王李治。太宗開始深思。
李泰得到了消息,立馬採取了一個臭著:去威嚇李治,說李治與捲入叛亂的皇叔李元昌關係不錯,恐怕要倒霉被砍頭了。而這李治不知天生膽小,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立馬跑進宮去,成天跟在太宗背後,露出心驚膽戰的樣子。太宗奇怪了,詢問原因。李治才吞吞吐吐說出李泰嚇他的事情。太宗立即感悟到了李泰的不良心機,打消了立儲的念頭。
最後,在朝廷重臣們堅持下,太宗決定立李治為太子。太宗嫌李治太溫和,宰相長孫無忌說:陛下馬上得天下需要剛猛,太子繼位守陛下之成,更需要溫和仁愛。
唐太宗決定立李治為太子後,說了兩句很深刻的話:如果讓李泰得了太子,那麼,天下就覺得太子這個位子是可以通過策劃和計謀來經營獲取的了。如果讓李治當了太子,那就可以保住李承乾和李泰的生命,但是如果李泰或李承乾做了太子,那就一定保不住另外兩個的生命了。
唐太宗還說,李泰的文才辭章都非常好,我非常喜歡他。可是,為了國家和兄弟和睦,只能外放了,這樣才可以讓江山無憂、兄弟兩全。
李治做了太子,太宗之後繼位為高宗。高宗對哥哥李泰不錯,可是,李泰還是鬱悶在心,在三十五歲那年死於封地隕城。
李泰文采出眾,心計過人,並且花大力氣費心謀取太子之位,為何不能如願?簡要歸納,大體四條原因:過於矯情,過於心機,缺乏重臣支持,最重要的是不利於穩定政局和兄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