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時期的大唐帝國竟曾經向他國納貢稱臣?

一旦說起某個王朝曾經向少數民族政權稱臣納貢,許多網友便很氣憤。其實,輝煌的大唐帝國也幹過這種丟臉的事情,並且,持續的時間還不短。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也趁機起兵。不過,在起兵時,北方強大的突厥忽然襲擊了太原,大肆掠奪一番才離開。突厥的強大,讓李淵、李世民父子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一股新興勢力,一旦後方不穩,那就意味著滅頂之災。在經過一番密議之後,李淵派遣最值得信任的兩位大臣之一的劉文靜出使突厥。劉文靜帶著李淵的親筆信前往,許諾稱臣納貢。見面時,突厥可汗問:「唐公起事,今欲何為?」」劉文靜回答說:「皇帝廢塚嫡,傳位後主,致斯禍亂。唐公國之懿戚,不忍坐觀成敗,故起義軍,欲黜不當立者。願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

以上文字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記載。這段文字明確無誤的表示了大唐和突厥之間的關係。而財帛金寶歸突厥,人眾土地歸唐公,更是典型的賣國條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做大事不拘小節。李唐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在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向突厥低頭,也無可厚非。畢竟,國人向來是注重結果,不計較過程。只要最後能夠成功,一切過往都會被洗白。在唐朝的史料中記載:「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明明是李淵向始畢可汗低頭稱臣,在這裡卻成了給與他們賞賜。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唐朝一統天下,對突厥的態度也由謙恭轉變為敵視。突厥人無法直接從李淵手上得到錢財,就直接派兵來搶。

李世民登基那一年,突厥吉利可汗率領20萬大軍,直接攻打到長安城外的渭水橋畔。眼看滅國之禍就在眼前。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臣和將士,和城外和可汗對話。在交出國庫所有錢財之後,吉利可汗才率軍離去。這一天,也成為李世民一生中最為屈辱的一天。可是,突厥的強大讓李世民無可奈何。誰曾想就在李唐蒸蒸日上的時候,突厥卻陷入了內戰,加上突厥連年遭受大雪災,牛羊死傷無數,國力大損。趁著突厥內亂,李世民命令大將李靖率軍出征,消滅突厥主力。不過,突厥並沒有覆滅,一直到武則天時代,突厥依然是唐朝最大的外患。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