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直諫 魏征犯顏直諫唐太宗

唐太宗與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沒有唐太宗的賢明大度,就不會有魏征的忠直;而沒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鏡鑒。二人相互襯托,相輔相成。

當初,魏征是唐太宗對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愛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發揮才幹的平台。他不僅幫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國方針,也時時刻刻修正著唐太宗的謬誤。他為唐太宗講解了「民可載舟,又可覆舟」、「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治國道理,也常常犯顏直諫。從貞觀初到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故為止,17年間魏征諫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達200多項,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時竟讓唐太宗下不了台。

當然,皇帝也是人,有時唐太宗回宮後發火,聲言恨不得殺了這個鄉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賢明君主,火氣過後又為有這樣忠諫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諒魏征的犯顏直諫。

以致在魏征死後,唐太宗極為傷感地對眾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鑒亡矣。」

詳細的:

8686長樂公主將要出嫁長孫仲,太宗以公主是皇后親生,特別疼愛,敕令有關部門所給陪送比皇姑永嘉長公主多一倍。魏徵勸諫說:「過去漢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說:『我的兒子怎麼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呢?』均令分給楚王、淮陽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長公主多一倍,豈不是與漢明帝的意思相差太遠嗎?」

魏征曾請假上墳,回來對皇上說:「人們說您打算到南山,出外的行裝都已準備完畢,竟沒有出發,是什麼緣故呢?」皇上笑著說:「當初實有這個意思,就是怕你嗔怪,所以中止了。」皇上得一隻好鷂鷹,親自架在手臂上,老遠看見魏征來了,趕緊藏在懷裡,魏征奏稟公事,故意沒完沒了,結果鷂鷹死在皇上的懷中。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