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公主雖然是長孫皇后所生,似乎唐太宗並不特別寵愛,在《太宗實錄》裡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不像她的大姐長樂公主和妹妹晉陽公主,得到太宗的格外關照。但東陽公主性情寬厚,與同樣不大受重視的哥哥李治、小妹妹新城公主姊妹情深。
根據歐陽修所撰的《新唐書·東陽公主傳》記載:「東陽公主,下嫁高履行。高宗即位,進為大長公主。韋正矩之誅,主坐婚家,斥徙集州。又坐章懷太子累,奪邑封。以長孫無忌舅族也,故武後惡之。垂拱中,並二子徙置巫州。」同樣的記載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卷第204里也有:「武周則天順聖皇后垂拱四年(688)戊子(6月16日),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寅,作神皇三璽。東陽大長公主削封邑,並二子徙巫州。公主適高履行,太后以高氏長孫無忌之舅族,故惡之。」
從這兩段話可以看出,東陽公主完全是「以長孫無忌舅族也」的原因而一貶再貶,而她的「主坐婚家」(即為新城公主做媒),只是受遣的借口而已,她,實質是無辜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長孫無忌的外祖父是高敬德,是北齊皇帝高歡的堂弟高岳的後代,曾為揚州刺史,為隋唐望族,高敬德之子是高士廉,也就是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生有六子:履行、質行、純行、真行、審行、慎行。其中履行最知名,娶了長孫皇后之次女東陽公主為妻。這樣算來,輩分就有些亂,長孫皇后與高履行是姑表兄妹,那麼,高履行就是東陽公主的表叔了,東陽公主顯然比丈夫低一輩。
像這種異輩婚姻在當今被斥為亂倫,而在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唐王朝,異輩通婚現象卻很普遍,尤以皇族內部最為突出。翻看新舊《唐書》,隨便就可以撿出不少這樣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堅的長姑為妃,而唐高宗則娶其次姑為妃,父子倆分娶姐妹倆,父子關係變成了連襟關係。還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則天為後和唐玄宗娶兒子壽王之妃楊玉環為妃。前者是兒子娶庶母,後者是公公娶兒媳婦。唐肅宗的外孫女嫁與肅宗曾孫順宗皇帝,婦比夫高一輩。唐代宗外孫女郭氏嫁與代宗曾孫憲宗皇帝並被立為後,也屬於此類情形。性關係如此混亂,所以後世才有「髒唐」之說。
皇家之所以熱衷於異輩婚姻,除唐朝皇族傳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異輩婚遺風外,還與自身受鮮卑化程度影響深厚的原因有關,而最主要的則是要通過政治聯姻,以婚姻的形式尋求政治勢力的平衡。這樣便不難理解了皇族婚嫁不論輩分的原因了。皇家娶妻如此,皇家嫁女亦如此。例子又是不勝枚舉--
除太宗女東陽公主下嫁高履行外,同樣的道理,她的妹妹新城公主又下嫁給了長孫詮,而長孫詮是長孫皇后的堂弟,這樣新城公主則是嫁給了自己的舅舅;玄宗之女太華公主下嫁給了楊奇,太華公主死後,萬春公主又嫁之,而楊奇是玄宗妃楊玉環的堂兄,顯然他比太華公主和萬春公主姐妹倆高一輩;德宗女鄭國穆公主下嫁張茂宗,而順宗女襄陽公主又下嫁茂宗之弟張克禮,兄弟倆娶了姑侄倆;中宗女安定公主下嫁韋濯,而韋濯是中宗皇后韋氏的從祖弟,是堂甥女嫁給了堂舅舅。
輩分如此混亂不堪,令人眼花繚亂,無法稱呼不說,還增加了我們讀史的難度,簡直就像數學試題一樣的艱澀。不過,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到政治婚姻的影子,皇帝與之聯姻之家無不都是當時的權貴勳臣。公主既然是皇帝的女兒,待遇儀仗、言行舉止,乃至人生命運,自然都緊緊地與皇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她們沒有自己的好惡,支配不了自己的命運,在享受皇家富貴尊嚴的同時,也分擔著皇家的政治風險,有時更不得不成為皇室利益的祭品。東陽公主如此,新城公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