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盛世為何不如隋煬帝旅遊事業?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最大的政績莫過於創造了一個貞觀盛世;而隋煬帝楊廣卻鮮有政績,只知道他為了自己的旅遊發動全國民工開完了一條直通揚州的大運河。於是,唐太宗成為了千古明君,而隋煬帝卻成為了千古昏君。其實,我看,唐太宗的貞觀盛世不過是一時的繁榮,而隋煬帝的大運河卻可以千秋萬代享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唐太宗的貞觀盛世確實難以於隋煬帝的旅遊事業相比。

長久以來,「貞觀之治」深入人心,人們都認為那是個富強的、國力鼎盛的時代。相比之下,隋煬帝的統治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與「開鑿大運河」、「伐高麗」、「江南巡幸」、「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相聯繫在一起。因此長久以來,人們將隋煬帝描述為昏君暴君,鮮為人知的是隋煬帝的亡國是「極盛而衰」,並非常見的「積重難返」,他統治時期的富強程度是唐太宗統治時望塵莫及的。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率軍滅了南陳,隋朝進入了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周邊局勢穩定的新時期。到了大業五年,即公元609年,隋朝倉廩豐實,後人稱讚說「隋氏之盛,極於此矣」。隋煬帝大業十多年間的富強程度,唐朝竟要花費了一百年的時間,歷經了太宗、高宗、武則天等,直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才能夠重新超越。

相比起隋朝大業年間,唐太宗的貞觀時期似乎遠非一個「黃金時代」。隋煬帝時期的富強令唐太宗艷羨不已,以至於大業年間的各項經濟指標成了他心目中的「標尺」。史料中記載太宗多次向臣下詢問:本朝比起大業年間如何?魏征等大臣也常常誠實地回答他「度長計大,曾何等級?」這意思就是說簡直不成比例。隋煬帝大業年間的富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隋煬帝為國家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所以他才不遺餘力開鑿大運河,一時引起千夫所指。但他開鑿的大運河澤被後世,沿用至今;他召開的外國酋長大會氣勢恢宏;他對突厥的威懾、對吐谷渾的進攻彰顯了隋的國威,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符合人們心目中一個偉大帝國的形象。當他對高麗發動進攻的時候,百萬大軍從洛陽出發,四十天方走出洛陽城,旌旗綿亙千里,隋王朝的富強可謂前無古人。可是月盈則蝕,盛極而衰,當兩百多萬民夫夜以繼日在皮鞭催促下為前線運糧之時,當山東民夫站在齊腰深的海水裡為軍隊製造戰艦以致下身潰爛生蛆之時,這種富強就勢必如過眼煙雲隨風而去。

當然,唐太宗自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他的成功就在於他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得人民群眾相信他與他們有共同的價值觀,使人民相信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他的納諫,他的氣度,他對人才的愛護,對司法的審慎,無疑都是他的價值觀念的體現。唐太宗時期,國力並不十分強盛,老百姓的負擔也不少,但是,唐太宗能夠做到公平對待治下的每一個老百姓,讓每一個老百姓都享受貞觀盛世帶來的利益。這就是當時百姓稱讚「貞觀之治」的原因,也是被千載傳頌的根由。

但是,就一個帝王的眼光來說,一代明君只能創造一朝的盛事,而千古明君才能打造千古的利益。唐太宗創造出一朝的盛世卻被稱頌為千古明君,而隋煬帝打造出千古的利益,卻被斥罵為千古昏君,不知道是什麼觀念遮住了人們的眼睛?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