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武則天:治國頗有成效 曾任使多名酷吏

近年來,一出出武則天影視劇的播出,掀起一波波武則天熱,引出對真正歷史上的那個武則天的好奇。在竭力維持男尊女卑秩序的傳統社會,武則天一度成為毀譽褒貶爭論最多,留下疑惑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我們至今連她原來的名字都不知道。而她如何能操縱皇權近半個世紀,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更是一個至今值得研究的歷史難題。

作為唐太宗的四品才人,武則天在十二年的時間裡只留下了很少幾個故事

武則天應是出生在大唐開國才數年的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父親武士擭曾參加太原起兵,算是開國功臣,官居三品工部尚書。三歲以後的武則天還曾隨改任都督的父親去過利州(今四川廣元)、荊州(今湖北江陵)。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翌年,唐太宗聞其美,召她入宮。母親為將入深宮的女兒擔憂,十四歲的小武則天竟說安知非福,充滿憧憬,進宮做了唐太宗的四品才人。長長的十二年裡,武則天只留下唐太宗賜名「媚娘」,和她要用鐵鞭、鐵撾和匕首制服烈馬「獅子驄」等很少幾個故事。那句「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傳言,還差點要了她性命。有人以為在唐太宗身邊,她大獲寵幸,得到培養。但從十二年間,她的才人地位沒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廣播龍種,留下35個孩子的父親,隨後跟了唐高宗的武則天,兩人接連有了6個孩子,可她沒能為唐太宗添一個子嗣等情況來看,那十二年的後宮生活應該是被冷落的,很寂寞的。這才會有與入宮侍疾的太子李治暗通的私情。

唐高宗時,武則天逐漸掌權並開始垂簾聽政,「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唐太宗去世沒一兩年,進了尼寺的武則天被唐高宗接回宮中,改授二品昭儀。他倆的長女,有說是她為嫁禍王皇后而親手掐死的。事情真相難明,但唐高宗確實是自此斷了和王皇后的結髮情,以皇后無子為名提出改立武昭儀為後。這件和易儲連在一起的大事,在官場引起軒然大波。操縱外廷的托孤大臣、太上國舅長孫無忌,率領除了寒門出身的李勣以外宰相班子的全部人馬介入這場後宮的爭鬥,「瀕死固爭」。褚遂良、韓瑗、來濟諫諍說:皇后名家,不可輕廢。一定要換,也要妙擇天下令族、禮義名家,不可立武氏。還抬出妲己、褒姒等女禍傾覆殷周的故事為亡國的鑒戒。宰相中唯有李勣對皇帝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暗示他不要理會眾人的反對,於是唐高宗拿定了主意,廢王立武,後宮易主。

爾後四年間,武則天不歇手地把王皇后——長孫無忌一黨徹底整垮。王皇后和蕭淑妃慘死於冷宮,褚遂良貶死愛州(今越南清化),柳勣被殺於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長孫無忌在黔州(今四川彭水)被逼自縊,韓瑗死在振州(今海南島崖縣西),還開棺驗屍。此外,來濟遠貶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於志寧免官,長孫氏、柳氏、于氏和褚氏一批親屬子弟或殺或貶,他們在朝中的勢力被摧殘殆盡。「自是政歸中宮」。麟德元年(664年)又挫敗上官儀等人謀廢武則天皇后位的計劃,指使人誣告他們與廢太子李忠謀大逆,於是上官儀、上官庭芝父子被殺,上官庭芝的妻子和女兒上官婉兒沒入宮掖為婢,監禁在黔州的李忠被賜死。武則天也吸取了自己「專恣」「專威福」惹惱皇帝險遭廢黜的教訓,善處與終究是廢立生殺大權在握的皇帝的關係。多病的唐高宗也需仰仗皇后的才智,幫他治國,從此兩人關係和諧。每當上朝,武則天都跟隨垂簾聽政,「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武則天的勝利,終結了魏晉以來士族門閥地主控制中央政權四個半世紀的歷史。此後她推動了多項改革

在這場鬥爭中,雙方營壘分明:王皇后、長孫無忌一邊,是士族門閥地主最後的政治代表關隴集團;武則天和李勣,是被他們排斥的新進寒門地主的政治代表。武則天的勝利,終結了魏晉以來士族門閥地主控制中央政權四個半世紀的歷史。這時「不敘武氏本望」的《氏族志》被廢止,強行推行以後族為第一等,五品官皆入士流的《姓氏錄》,是武則天一夥推動的有社會意義的改革。

取代以門第授官的科舉考試制度在武則天時也有重要發展。每年取士的人數比貞觀年間擴大一倍,而且更加重視以文章取士,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相姚崇、宋璟、張九齡和文壇巨擘陳子昂、劉知幾等,都是這時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傑出人才。在用人方面,她有「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的聲譽。

上元元年(674年)她上書「勸農桑,薄賦徭」為首的「建言十二事」,是一個內容涉及國家經濟、軍事、社會、政治的政綱。

武則天在臨朝稱制和稱帝的時期,任使酷吏,留下專制政治史上極黑暗極恐怖的一頁

進入七十年代以後,逐漸成長起來的兒子們成為權勢欲極強的母后繼續干政的麻煩。史書上有武則天先後殺害了自己的大兒子李弘和二兒子李賢兩位太子的說法。其實大兒子李弘可能死於「舊疾」、「沉痾」的突發。次子李賢與母后一向不和的原因,應在宮人私下傳說的「賢是後姊韓國夫人所生」透露的宮廷秘密,是唐高宗婚外戀引起的麻煩。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他們的第三子李顯繼位,新皇帝不過是想讓岳父韋玄貞當宰相,授與乳母的兒子五品官,僅兩個月就被廢黜。文明元年(684年)二月,立的小兒子李旦(唐睿宗),居於別殿,不許參與政事,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從此到武則天下台的神龍元年(705年),其中包括天授元年(690年)起武則天稱帝的十多年,武則天「聖衷獨斷」,是掌握著全部皇帝權力的二十一年。

在武則天臨朝稱制和稱帝的時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為首的揚州起兵、垂拱四年(688年)的宗室起兵和自文明元年至萬歲通天二年(697年)長達十四年的酷吏政治。失意官僚和李唐宗室兩次發動武裝叛亂都被順利平息,武則天任使酷吏,以濫刑恐怖為回報。先在朝堂設銅匭,接受告密文書。又很快就拉起一支凶殘狠毒沒有人性的酷吏隊伍。後來受到禁錮懲治的二十七名大酷吏中包括周興、來俊臣等臭名昭著的傢伙。他們編寫《告密羅織經》,教唆其徒陷害無辜,設計出「定百脈」、「求即死」、「死豬愁」等刑具和「驢駒拔橛」、「鳳凰曬翅」、「獼猴鑽火」、「方梁壓髁」等駭人聽聞的酷刑。凡下制獄者,幾乎無一生還。那是專制政治歷史上極黑暗極恐怖的一頁,武則天本人因而也難逃「千古未有之忍人」的惡名。不過武則天在酷吏猖獗時悉心保護了徐有功、魏元忠、狄仁傑等一批直臣,而當皇權在她手裡逐漸鞏固時,她便陸續處置了包括周興、來俊臣在內的大部分酷吏,放棄了酷吏政治,並在生前下詔平反了包括王皇后在內的所有冤獄,力圖洗刷自己「淫刑之主」的惡名。

武則天在國家治理方面頗有成效。唐朝由貞觀之治,經過武則天的治理,迅速邁向開元盛世

從對國家的治理來說,倒是頗有成效。武則天一貫強調:「建國之本,必在於農」,以她名義編寫的《兆人本業》,通過到朝廷述職的朝集使們頒行各地指導生產,她要求刺史縣令「敦勸農桑,均平賦役」,以「田疇墾闢,家有餘糧」作為官員考核擢升的基本條件。經濟方面成功的最大秘訣,是對當時的「盲流」——違法脫籍逃避稅役的逃戶,有所寬容,保護了這支「亡逃過半」,其實多半是自發向狹鄉荒僻地區討生活的龐大生產力,一批新的縣制因逃戶的開發而建立起來。全國的人口,在神龍元年(705年)即她退位去世那年達到六百一十五萬戶,比貞觀時期增加一倍。經濟上為開元盛世奠基。

武則天還成功地緩和了和周邊民族國家全面緊張的局面。對叛唐復立的東突厥,以極大的耐心和寬容爭取和解,最後在對契丹作戰時得到突厥默啜可汗的配合,使騷擾河北的戰火很快平息下來,武則天授予默啜「立功報國可汗」的稱號;西突厥繼往絕可汗斛瑟羅率領餘眾六七萬人入居內地,武則天改封他為「竭忠事主可汗」,後來用他鎮守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吐蕃自松贊干布和祿東贊死後,在西邊為患三十年,武則天很有戰略眼光地派軍隊同吐蕃反覆爭奪安西四鎮,終於在長壽元年(692年)由王孝傑最後收復了四鎮,派三萬漢兵鎮守,以拱衛西北邊防,維護東西方間絲綢之路的暢通。

大唐的歷史,由貞觀之治,經過武則天的治理,迅速邁向開元盛世。可是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她在一場突發的宮廷政變中下台,唐中宗李顯復位,改周為唐,一切又回到原來李唐王朝的軌道上。表面上是她重用張易之、張昌宗帶來的麻煩,深層次的原因是當年的酷法濫刑在君臣間留下深深的裂痕。武則天不能不為自己製造的那場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付出最後喪權下台的代價。

(作者為中國唐史學會原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閱讀延伸

古代名人名著對武則天的評價

○據文獻記載,武則天臨朝稱制時,駱賓王曾代表徐敬業攻擊武則天,罵她是「穢亂春宮」的淫徒妖女,「掩袖工讒」的奸佞小人,「包藏禍心」的殺人惡魔,「竊窺神器」的江洋大盜。

○五代所修《舊唐書》針對武則天任用酷吏等事說:「李氏自武後移國三十餘年,朝廷罕有正人,附麗無非險輩。持苞苴而請謁,奔走權門;效鷹犬以飛馳,中傷端士。以致斫喪王室,屠害宗支。骨鯁大臣,屢遭誣陷;舞文酷吏,坐致顯榮。」

○北宋趙匡胤在談到武則天時說:「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濫,而終不殺狄仁傑,所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對武則天頗有幾分肯定。

○在《新唐書》中,歐陽修、宋祁等人說:「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於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採用了舊史中有關武氏過惡的一些記載,但對武氏貶責較少,對其用人等方面持讚賞態度:「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兢為之用」。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通鑒綱目》中貶責武則天,說:「乘唐中衰,攘竊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縉紳,其禍慘矣!」

○清代王夫之借古諷今,稱武周政權為「偽周」,罵武則天為「嗜殺之淫嫗」。認為「武氏之惡,浮於韋氏多矣!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萬世聞其腥,而無不思按劍以起」。(

《武則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