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對武則天忠心耿耿,但晚年的狄仁傑開始謀劃李唐復國,除了他忠於李唐王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與武家子弟結結實實打了些交道,他意識到,武家子弟那真是一些小人,政治暴發戶,說實話,武家人,除了武則天是一個人物之外,剩下的人都是無能、無才、無德,整個一「三無」人員。
狄仁傑對李唐王朝是有感情的,對女人當權也有看法,但並沒有證據表明,狄仁傑在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的第一天起,就謀求李唐復國。狄仁傑敬佩武則天的能力,也忠心耿耿為武則天服務。
但狄仁傑耳聞目睹了武則天家族的子弟們,種種令人不齒的行為,意識到不能把國家的未來,交到這些人手裡。所以晚年的狄仁傑,開始謀劃唐復國,那麼,武則天家族的子弟們,究竟有怎樣的行為?狄仁傑為什麼不看好他們呢?
狄仁傑對李唐王朝是有感情的,對女人當權也有看法,但並沒有證據表明,狄仁傑在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的第一天起,就謀求李唐復國。狄仁傑敬佩武則天的能力,也忠心耿耿為武則天服務。但狄仁傑耳聞目睹了武則天家族的子弟們,種種令人不齒的行為,意識到不能把國家的未來,交到這些人手裡。所以晚年的狄仁傑,開始謀劃唐復國,那麼,武則天家族的子弟們,究竟有怎樣的行為?狄仁傑為什麼不看好他們呢?
自古以來,中國的士大夫,就以忠誠為美德,但是他們也有革天命的思想,也就是說如果有足夠說服力的理由,也可以讓他們改換門庭,效忠新的政權,比方前朝過於殘暴,或者說新的王朝,新的君主足夠賢明等等。這叫做革天命,那麼士大夫們效忠的對象也可以變化。但是看起來,武周王朝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說法狄仁傑去擁戴這個王朝。
狄仁傑鎮守魏州抵禦契丹有功,很快就得到陞遷,武則天任命他為幽州都督,為了表達對他的獎賞,也可能有對他無辜入獄的補償,武則天特意賞賜給狄仁傑紫袍龜帶,紫袍上特意繡了12個金字:「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紫袍是最高權位的衣服,這是狄仁傑再次擔任宰相的信號,果然過不了多久,公元697年10月份,狄仁傑被任命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第二次擔任了宰相,時年67歲。也就在這個階段內狄仁傑和武家子弟結結實實的打了些交道。他意識到武家子弟真是些小人,政治暴發戶,武家人除了武則天之外,剩下的都是無能、無才、無德,整個一「三無」人員。
下面我們就舉幾個武家有代表性的人物看看:
首先,我們看下武敏之和武承嗣,武敏之是武家子弟當中最閃亮的一顆「明星」,因為此人最變態,這人長得是英俊瀟灑,特別喜歡沾花惹草,而且口味很獨特,《舊唐書》記載「蒸於榮國夫人」,榮國夫人是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就是武敏之的外祖母,他和外祖母之間有私情。另外,當年高宗皇帝和武則天,給太子李弘訂了一門親事,定大臣
楊思儉的女兒為太子妃,婚期都已經定了,武敏之聽說楊氏長得貌美如花,他找個機會把楊氏逼姦了,這下搞得高宗和武則天不得不臨時換人,換的是大臣裴居道的女兒,這是曠世未有的打醜聞。這背後還有一層意思,說明武家人氣焰多麼的囂張,根本就不把未來的皇帝放在眼裡,這是挑釁的意思。另外一個,太平公主小時候,去榮國夫人府上玩,隨身帶了一些宮女,結果武敏之看到了,一個不落,全部逼姦,這人就淫亂到這種地步。
不但淫亂,還好財,武則天的母親去世以後,武則天賞賜武敏之一些綢緞,用這些綢緞造佛像,給外祖母追福,他竟然連這些綢緞都貪污了,他的這種淫亂昏悖,讓武則天覺得忍無可忍,最終武則天親自向高宗上疏,要求治武敏之的罪,剝奪了他的武姓,剝奪爵位,最後把他流放了,走到韶州的時候(廣東韶關),在驛站裡用馬鞭上吊了,時年29歲,這是挺驚世駭聞的。尤其是設計那樣的醜聞,有人說這個案子恐怕是武則天的誇大,甚至是捏造,你像武敏之墓誌裡,就為他喊冤說:「非辜獲罪,命矣長嗟。」,為什麼說他冤枉呢?因為他表現出一些對武則天的不滿,被武則天知道了,就是這個緣故所以把他處死。不過話可說回來,武則天要想害她外甥的話,大可不必造這樣一個桃色新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編個醜聞扣到自己目前頭上,總之,武敏之是武家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隨著武敏之之死,又一個武家人物登場了,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面對著武則天給他的榮華富貴,武承嗣表現的就和哈巴狗一樣,武則天立他為周國公,他就以武家的正統繼承人自居,這時候,武則天當皇帝的勢頭也開始顯露了,武承嗣就看到皇位向他招手了,所以就使勁的攛掇武則天當皇帝,此階段內,他有三個主張。
1、剷除李唐宗室。
2、誅殺大臣當中不服之人。
3、給武氏先祖封王,立宗廟。
在迫害李唐宗室當中,武承嗣表現的非常活躍,當時李唐宗室的狀況很淒慘,已經是十存一二了,比方說許王李素節,在外地擔任刺史,後來遭到武承嗣的誣陷,武則天命令李素節從外地趕回洛陽,李素節知道自己有去無回,走到半路上,李素節看到一家在出殯,李素節看到這個場景說:「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須哭」,能病死這是福分,何須哭呢。當李素節走進一家驛站的時候,武則天派人把他勒死了,李唐宗室這時是最可憐的人群。
武則天稱帝之前,輿論造勢當中,武承嗣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是他在洛水找到了白石頭,刻上「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獻給武則天,搞一個君權神授的假象,在勸進過程中表現的也非常活躍。
武承嗣鞍前馬後為武則天效力,其實就是希望武則天稱帝后,把他立為太子,狄仁傑也沒有和武承嗣發生正面衝突,但武承嗣本能的感覺到,狄仁傑是他將來繼承帝位的最大障礙,所以他抓住一切機會陷害狄仁傑,那麼他都做了些什麼呢?
武則天稱帝的時候,是接受了兒子唐睿宗李旦的禪讓,李旦要求自己降為皇嗣,並賜姓為武,但是在武承嗣的眼裡,那不算數。從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開始,他就不斷在武則天面前喊叫,要求還太子,理由是「神不歆菲類,民不祀菲族」,言下之意是你要立真正的武家人,為皇嗣,為太子,有些大臣反對,他就唆使酷吏加以陷害,李昭德就是因為得罪了武承嗣,而被殺害的。
在這個階段內,我們在史料當中看不到,狄仁傑得罪武承嗣的跡象,可是前面案件中,把狄仁傑也牽扯進來了,這裡面武承嗣起到了很壞的作用,他已經意識到狄仁傑的能力,和品德是自己未來當太子的最大障礙,必須先除掉狄仁傑才行,當時大臣在朝堂為狄仁傑喊冤,越喊冤,武承嗣殺狄仁傑的決心就越大,後來狄仁傑被免除死罪,被貶外地做官,酷吏霍獻可磕頭碰地,要殺狄仁傑,這就是武承嗣攛掇的,他就一定要置狄仁傑於死地,好在沒有得逞。
武承嗣為了討好武則天,武承嗣像哈巴狗一樣諂媚,比方說武則天前面有面首薛懷義,後面有二張,不管面首是誰,武承嗣和武家子弟,都拚命的去巴結,表現的十分肉麻,據說他們在面首面前持童僕之禮。而且武承嗣欺壓良善也是肆無忌憚,有一個大臣叫喬知之,家裡有個奴婢,實際就是妾,名字叫碧玉,美麗擅長歌舞。被武承嗣看上了,就騙喬知之,說你家碧玉妝畫的很好,不如到我府上叫我家的那些女人化妝。
碧玉一去,就被扣住回不來了,喬知之很思念碧玉,就悄悄寫了一首詩,叫《綠珠篇》送給了碧玉,綠珠是個人名,她是西晉大臣石崇的愛妾,非常漂亮,石崇這人不咋地,與人斗福,也濫殺無辜,但是他對綠珠是情真意切,後來趙王倫看上了綠珠,仗著勢力就來要,石崇堅決不給,趙王倫就派兵來抓石崇,綠珠看到石崇因為自己獲罪,就依然而然,在石崇面前跳樓自殺了,石崇最後也被殺掉了。喬知之是用這個典故,來比喻自己命苦,《綠珠篇》最後兩句是這樣寫的:「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碧玉看了以後,情緒激動,學著綠珠也自殺而亡,武承嗣開始不知道為什麼跳井,把屍體撈上來一看,衣帶上有《綠珠篇》的詩句。這下把武承嗣惹惱了,他就唆使酷吏們,誣陷喬知之謀反,把喬知之殺掉了。武承嗣就這麼一個人,狄仁傑怎麼能聽任武則天立他為太子呢?武承嗣也沒看錯,狄仁傑果然就是他最大的敵人。
在武家子弟當中,武敏之貪財好色,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人物,而武承嗣在武則天稱帝前後非常賣力,但是他欺壓良善,也不是一個講道義,敢擔當的人,除了這二個人,武則天還有一個侄子武三思,那麼武三思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武三思是武家子弟中,除了武承嗣之外,最有權勢的人,他的父親是武則天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武元慶,武三思和武承嗣是一樣的,面對榮華富貴,可以把任何仇恨拋到腦後,他對武則天也是十分獻媚,一點也亞於武承嗣。比方說整天攛掇武則天,立武家人為太子,他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他和武承嗣一樣也去拍面首的馬屁,這個人和武承嗣也不大一樣,他還頗有的文化底子,有文化的人拍馬屁和別人不一樣,格外有點圓潤的感覺,他是寫詩稱讚面首張昌宗,說他像王子晉,王子晉是周靈王的太子,傳說王子晉得道成仙了,也就是說他把張昌宗比喻成神仙,還讓群臣一起唱和。
這個傢伙,有句名言,論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他是這麼說的「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凡是向著我的就是好人,無恥的嘴臉躍然紙上,後來武承嗣死了,他舉成了武家子弟中最有權勢的人物,這個人想當太子,野心可大了。但是形式不一樣了,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勸說下,聖意已決,李顯的太子位不可動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武三思知道收斂一點,到底比武承嗣聰明一些,武承嗣是氣死的,他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他從這個階段到武則天去世,都沒有大的公開的舉動,等到中宗繼位的時候,開始巴結中宗,而且還和韋皇后,上官婉兒私通,在加上他的兒媳婦,就是中宗最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所以他的權勢,比武則天在世的時候,還要大,甚至於把發動神龍革命的張柬之等五人一一剷除,雖然沒有史料表明他和狄仁傑發生過正面衝突,但是狄仁傑早就對他保持高度的警惕。
狄仁傑在晚年的時候,謀求李唐復國,謀求非常手段的很大原因,就是針對他的,在去世前的那個時刻,狄仁傑還念念不忘,囑咐張柬之等人要剷除武三思,可惜的是,張柬之等人在謀略方面差一點,結果被這個傢伙死灰復燃了,後來武三思就死於太子,李重俊的叛亂,總之一句話,武三思也是狄仁傑保持高度警惕的一個人。
武承嗣和武三思是武家子弟中,最為出名的人物,狄仁傑雖然耳聞他們種種不齒的行為,但畢竟只是聽說,沒有親眼所見,直到他武懿宗的武家子弟一起去巡視地方的時候,在真正認識了武家子弟的品行,那麼武懿宗是什麼人,在巡視地方的時候,他都做了些什麼呢?
武懿宗是在狄仁傑在河北的時候,結結實實打過交道的人物,這也是武家子弟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人,武家是小姓,這些人都是政治暴發戶,就是武則天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武家也不是多麼顯赫,最後靠著裙帶關係,一步登天。突然而至的財富權勢,和埋藏在心底的自卑綜合作用,就產生了怪胎。這些武家子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方面飛揚跋扈,一方面是敏感殘忍,武懿宗在這方面是典型。
武懿宗是武則天伯父的孫子,武則天當皇帝以後,他被封為河內郡王,曾經擔任過洛州長史,坐金吾衛大將軍等,他是武則天事情的酷吏之一,手段殘忍,也善於搞誣陷,所以當時的人把他稱為周來之亞,就是說這家火的殘忍程度,僅次於周興和來俊臣,後來契丹叛亂,武周軍隊損兵折將,然後武則天任命武懿宗,為行軍大總管,率領數十萬軍隊,去討平契丹人,結果武懿宗帶著幾十萬人,來到趙州的時候,聽說契丹數千騎兵正在向這個方向運動,嚇的馬上就要逃跑。他手下人勸他說,契丹人行軍不帶補給,全部靠掠奪老百姓,這樣勢必不能長久,你要堅守城市,等這幫傢伙糧食吃盡了退兵的時候,你在後面追擊,一定可以建立奇功,武懿宗不聽,怕。
連夜率領幾十萬軍隊往南跑,部隊是丟盔棄甲、旗幟、武器、器杖丟了一路,幾十萬軍隊,還沒看到敵人,而且敵人之有幾千人,就能被嚇成這樣,堪稱戰爭史上奇跡,他的逃跑直接導致,趙州城被攻陷,趙州人民遭到屠殺,不久契丹就被平定了。這就是摘果子的戰鬥也沒有武懿宗的份,武懿宗還呆在大後方,不過這一點耽擱他向武則天邀功求賞。
契丹平定之後,武則天命令武懿宗和狄仁傑巡撫河北,讓狄仁傑深惡痛絕的一幕發生了,武懿宗殺敵無能,殺老百姓是一把好手,他到得地方都清查那些被契丹掠走,現在又回歸的老百姓,統一灌一個罪名,反賊,然後是大屠殺,殺人的方式非常殘忍,活活把人的肚子剖開,生生取其膽,河北人民沒有想到,還會來這樣一場大屠殺。
契丹叛亂的時候,有個將領叫何阿小,這傢伙殘忍好殺,現在來了個河內王武懿宗,還是殘忍好殺,所以河北人民當時有一句話「唯此兩何,殺人最多。」
狄仁傑和他是分道巡撫的,凡狄仁傑到過的地方,都安撫百姓恢復生產,非常仁厚,甚至對契丹人他也很仁厚,契丹有兩員猛將,一個叫駱務整,一個叫李楷固,後來投降了,有關部門建議武則天滿門抄斬,狄仁傑聽說後馬上上疏武則天「楷固等並驍勇絕倫,能盡力於所事,必能盡力於我,若撫之以德,皆為我用矣。」,這兩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以前能全力服務契丹,現在也能全力服務於我,只要我們用仁義來對待他。當時武則天很生氣,別人勸他不要上疏了,免得惹惱女皇,狄仁傑說「苟利於國,豈為身謀。」還好,武則天同意了。赦免了這兩人的死罪,狄仁傑還勸武則天要授予他們官職,武則天也同意,後來去平定契丹餘黨,這兩個人出色的完成任務,回來武則天為這兩個人擺酒慶功,而且特地把狄仁傑請來,武則天親自向狄仁傑敬酒。狄仁傑這個舉動,無意中挽救了未來大唐的命運,李楷固有一個女婿叫李楷洛,李楷洛也是一員猛將,李楷固投降以後李楷洛還是不肯投降,後來李楷固去平定契丹餘黨的時候,終於把女婿招安了,李楷洛投降了武則天,李楷洛正是李光弼的父親,安史之亂之中和郭子儀一起平定安史之亂,居功至偉,是拯救大唐的二號人物,無意中挽救了60年後大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