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趙光義是一個熱心佛教的皇帝,他不僅大建寺院,修築譯經院,而且影響了他的家庭,使得在當時的京城開封湧現出了一股公主出家的熱潮。
宋太宗有七個女兒,他的第三個女兒被封為國大長公主,在宋太宗熱心佛教的影響下,國大長公主後來出家為尼,號「員明大師」。宋太宗的小女兒被封為申國公主,端拱元年(988年),申國公主跟隨父親宋太宗到延聖寺燒香拜佛。申國公主在佛像前說,她願意出家為尼。
宋太宗去世後,宋真宗即位,申國公主便向宋真宗請求削髮為尼,宋真宗問她:「你為什麼不和別的公主一樣帶髮修行?」申國公主回答道:「這是為了償還父皇(宋太宗)的敬佛之心。」為此,宋真宗還特意下了一道聖旨,聖旨上寫道:「朕的小妹妹申國公主,心地善良,為人慈愛,平時潔身自好,不吃葷腥和辛辣之物。而且,她喜歡過清淨的生活,不喜歡榮華富貴,尤其是她深受父皇(宋太宗)的熏陶,堅決要出家為尼。我對她的舉動非常讚賞,決定成全她,並要為她修建寺院,給她土地,以示褒揚。以後,申國公主進封為吳國長公主,賜號『報慈正覺大師』,法名『清裕』,有關部門要擇吉日為她舉行削髮大典。」申國公主出家後,宋真宗在開封城西給她建了一座寺院,題名「崇真寺」。申國公主出家那天,有三十多名皇親國戚家的女子願意隨她一起出家。
宋太宗的第六個女兒被封為荊國大長公主,她雖未出家,卻和丈夫、駙馬都尉李遵勗一起吃齋念佛。李遵勗是北宋有名的佛教外護,編寫了佛教著作《天聖廣燈錄》,宋仁宗還親自為此書寫了序。
宋太宗的三個侄孫女也是公主,她們也帶發出家,這都是深受當時公主出家熱潮的影響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