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欽定「不征之國」 都有哪些國家呢?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從草根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在治國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條令,同時為告誡後世子孫,他於1369年正式頒布了《皇明祖訓》,對後世皇帝們的施政方針做出了規範。內容包括內政、外交、禮儀、皇族管理等諸多方面,其中特意規定了15個「不征之國」。

朱元璋為何會提出15個不征之國?朱元璋明確地說道「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窮兵黷武,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最終走向滅亡的教訓;另一方面他還提到四方的諸夷距離中國遙遠,偏居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那麼這些國家都有誰?他們和大明今後的關係如何呢?

1. 朝鮮國

明朝建立之初,統治朝鮮半島高麗王朝接受了大明的冊封,三年一貢,但之後明朝使者被高麗殺害殺,加之高麗侵佔明朝領土。雙方矛盾激化,高麗王遣兵派將欲入侵明朝。領兵大將李成桂趁機發動兵變,廢除高麗王,建立朝鮮李氏王朝。

建國後,李成桂與明朝和解,稱臣入貢,並派遣使者請求賜予國號。朱元璋命仍用古國號朝鮮。此後朝鮮內部雖然有爭權奪位的鬥爭,但對大明恭敬謹慎,無論是大明皇帝的生日,還是各種傳統節日紛紛入貢,一年四五次之多。在朱元璋、朱棣時期後宮就有十幾名朝鮮妃嬪,雙方關係可見一斑。

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大舉入侵朝鮮,大明朝出兵將日軍擊退,將朝鮮李氏王朝從滅亡的邊緣拉了回來。而朝鮮在之後對付後金的戰役中也曾出力。朝鮮一度不屈服於清朝,以至於清軍用武力將其征服,與明朝的藩屬關係才徹底斷絕。

2. 日本國

大明建國初年,倭寇肆意侵犯東南沿海一帶,朱元璋派遣湯和等人進行征討,並派人進行譴責,日本幕府將軍來書語出不遜,朱元璋十分惱怒,但鑒於元朝的前車之鑒沒有興兵,但下令厲行海禁,,不予通商。

永樂年間,日本的幕府將軍為了貿易利益,曾接受日本國王的封號。到嘉靖年間,日本兩路使者在寧波爭貢,發生械鬥,兇徒一路燒殺搶掠,引起了朝廷的不為不滿,於是嘉靖下令閉關絕貢,斷絕雙方的貿易往來。這引起了沿海地區商人的不滿,於是他們勾結日本浪人在東南沿海一帶,形成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之後在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的協力打擊下,才將倭寇肅清。

萬曆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妄圖通過朝鮮入侵中國內地,明朝派遣大軍與日軍在朝鮮境內展開數年的激烈戰鬥,以後再無官方往來。雖然在南明期間,小朝廷曾多次派人赴日求援,但最終毫無結果。

3. 大琉球國

即琉球群島地區。當時島上分為南山、中山、北山三國。三國相繼向明朝進貢,成為明的藩屬國,之後中山國統一琉球地區,繼續與明朝保持藩屬關係,歷代琉球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朝的冊封,明朝並賜琉球國王為「尚」姓。

萬曆年間隨著明與日本矛盾的激化,日本薩摩地區的大名島津家久派兵入侵琉球,琉球戰敗屈服,被迫向薩摩進貢,而此時的大明王朝也已經自顧不暇了。但琉球直到南明時期,依然入貢,「其虔事天朝,為外藩最雲。」

4. 小琉球國

即台灣地區。

5. 安南國

即越南北部地區。安南是第一個向明朝入貢藩屬國,雙方朝貢往來不斷。但永樂年間,安南發生內亂,大臣黎季犛廢除安南國王自立,1406年朱棣不顧「不征之國」的祖訓,派兵消滅安南,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由於明朝當地官吏的橫徵暴斂,安南地區反抗不斷,明朝陷入了「越戰」的泥潭,在宣德年間,最終放棄交趾地區,安南復國。雙方保持著朝貢關係,但一直在邊境地區摩擦不斷。

6. 真臘國

即柬埔寨。洪武、永樂年間,真臘時常遣使入貢,曾進獻「像二十八、象奴三十四人、番奴四十五人」,雙方往來頻繁。隨著明朝國力的衰落,「貢使不常至」。而真臘國內動盪不安,萬曆年間真臘改名柬埔寨。

7. 暹羅國

即泰國。暹羅國應該是向大明入貢時間最長的,自洪武四年(1371年)開始入貢,一直到崇禎十六年(1643年),期間從未斷絕。萬曆年間曾要求率軍隊直搗日本本土,以協助明軍。如此看來暹羅應該是大明比較堅定的藩屬國。

8. 占城國

即越南南部地區。洪武年間,占城開始入貢,但因為屢次侵略真臘,奪取真臘的貢物,明朝曾一度拒絕其入貢。直到朱棣即位,才重新恢復朝貢關係。此後一度與明朝聯合滅掉了安南。但安南復國後,最終於1470年將占城徹底吞併。

9. 蘇門答臘

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地區。朱棣即位後,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蘇門答臘,賜予織金文綺、絨錦、紗羅等物,鄭和下西洋時也曾三次前往。而蘇門答臘自永樂三年起,每年入貢不絕。宣德八年蘇門答臘向大明朝進貢了「麒麟」等物。明英宗即位後,貢使漸稀。到成化年間,蘇門答臘使者至廣東,但卻沒有印信勘合(證明),自此以後,「貢使不至」。

10. 西洋頊理

即印度南部地區。文獻記載不多,朱元璋、朱棣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其國王也曾兩次入貢,進獻胡椒等土特產品。

11. 爪哇國

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朱元璋滅元後,「其王昔裡八達剌蒲遣使奉金葉表來朝,貢方物」。此後永樂、宣德年間貢使一年一至,有的年份甚至一年三至,但在正統、景泰、天順年間貢使逐漸稀少。1499年(成化年間)爪哇使者的船遭遇颱風,只有一條船抵達廣東,明朝予以賞賜,自此之後,再無朝貢。

12. 彭亨國

即馬來西亞彭亨州地區。洪武年間,開始入貢;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入貢。之後隨著明朝衰亂,逐漸斷絕貢使往來。

13. 百花國

地處大海之中,因國中氣候溫暖,四季無霜雪,百花齊放,故名百花國。同樣文獻記載不多,洪武年間曾派人進獻白鹿、紅猴、龜筒、玳瑁、孔雀、鸚鵡、胡椒等物。

14. 三弗齊國

即蘇門答臘島南部一帶。洪武年間,朱元璋派遣使者詔諭其國,於是三弗齊國王馬哈剌札八剌卜多次遣使入貢黑熊、火雞、孔雀、五色鸚鵡、諸香、苾布、兜羅被等物。永樂年間隨著鄭和下西洋,三弗齊的朝貢更加頻繁。但隨著鄭和下西洋的結束,朝貢漸稀。

15. 渤泥國

即如今東南亞的文萊。1370年朱元璋遣張敬之、沈秩為使者出使浡泥國,二人回國時,浡泥國王馬合謨沙派使者隨同來朝,並貢上鶴頂、生玳瑁、孔雀、梅花大片龍腦、米龍腦、西洋布等物。

鄭和下西洋時,渤泥國王親自率泛海來朝,不久渤泥國王病死,安葬於中國境內。在宣德皇帝放棄出海政策之後,渤泥國的朝貢逐漸減少。至萬曆年間,歷經內亂的渤泥國「不復朝貢,而商人往來不絕」。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