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元璋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只因從小立志反腐

朱元璋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很小就給地主放牛。1344年,他家鄉安徽鳳陽一帶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蟲災、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繼死於旬日之內」。十七歲的朱元璋無依無靠,就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和尚。不久,寺廟打發他以「化緣」為名去乞討。在三年的「遊方僧」生涯中,他走遍了安徽、河南許多地方。親眼看到元朝末年貪官污吏奪取民財,強佔民女。廣大農民被田賦、徭役盤剝得背井離鄉,死在路上。他憤然喊出:「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因此,他立志反元、反腐。

朱元璋二十五歲棄僧從戎,投到以郭子興為頭領的反元部隊——紅巾軍中。

在郭子興部隊的基礎上,逐漸招募了很多農民,還通過招降、俘虜、規勸等方法,收編了許多元朝官軍和其他反元集團的人。他們大多是農民出身,受過元朝官、兵和豪紳欺壓,有反元的積極性,但農民意識嚴重,生活散漫,自私自利。這支部隊在郭子興死後由朱元璋率領,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許多將領和士兵就出現了居功自傲、違法亂紀現象。特別是來自元軍和其他反元集團的人,原來就紀律很差,歸順以後惡習未除,一有戰功,就有恃無恐,肆意橫行,強佔民財民田,霸佔民女,嗜酒妄殺。面對這種現象,朱元璋就把整軍當做反腐的當務之急,狠抓不怠。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一月,朱元璋受郭子興之命初任「總兵」去增援和陽。先到和陽的是郭子興的內弟張天祐。張入和陽「暴橫多殺人」,把女人集中起來,準備帶回滁州。朱元璋趕到和陽,就嚴整軍紀,放歸女人,使家人團聚,「人民大悅」。以後,朱元璋取太平,據金陵,以至以後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活動中,無數次大整軍紀。

朱元璋治軍整軍的特點是狠抓將,繼抓兵。他派將出征以前,都告誡將士:征戰並非為「略地攻城」,重要的是「平禍亂以安民生」。「城下之日,勿奪民財,勿毀民居,勿廢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朱元璋發現將領有問題,就嚴肅處理。他曾對徐達、常遇春等將領說:「聞爾等所畜家僮乃有恃勢驕姿,逾越禮法,此不可不治也。小人無忌,不早懲治之,他日或生釁隙,寧不為其所累?」朱元璋嚴誡諸將,將官也嚴管部下。

朱元璋治軍整軍的另一特點是「言到法隨」。取太平以前,朱元璋就令人寫好「戒戢軍士」的榜文,一入城,便將榜文張貼出去。有士卒欲行「剽掠」,一見榜文,「愕然不敢動」。有一名士兵違令而行,被斬首示眾。此後,全城「肅然」,「人心悅服」。朱元璋治軍的再一特點是賞罰嚴明。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時,他對那些論戰功該封高一級爵位,因有違法亂紀行為的人,如湯和、趙庸等四人,封了低級爵位。而對那些不自私貪財,服從調遷的人,如李文忠、鄧愈二人,則封高級爵位。

正因為朱元璋嚴格治軍整軍,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史載:取鎮江,「號令嚴肅,民不知有兵」。下婺州,「民皆按堵」。入南昌,「軍令肅然」。武昌降,「士卒無敢入城,市井晏然」。其後攻杭州、蘇州、大都等,都有類似的記載。開國以後,針對武將干預地方事務的作法,他下令:「民間詞訟,雖事涉軍務者,均歸有司申理,毋得干預」;「遇有造作,……其合用物料,並自官給,毋擅取予民。」不許軍人干預地方政務,不許軍隊直接向居民徵用器物,就有效地從源頭上避免了軍隊的腐敗現象。

在整飭軍紀的同時,朱元璋更加關注政府官員的反腐問題。隨著戰爭的節節勝利,逐步建立了各級地方政權,其官員多是留任的元朝官吏,腐敗惡習嚴重地沿襲著。朱元璋說:「元朝之所以失天下,就在其官吏貪得無厭,……然此風流傳至今,未有遏制,如螻蟻蠅蚋本性難移一樣,貪官污吏隨處皆是,不思悔改。」面對官吏「掌錢谷者盜錢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的腐敗現象,必須整飭政紀。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