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理日本連殺3名去建交的官員的?

中國自漢唐一來,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特別是漢武帝、唐太宗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真可謂是四野臣服,萬國來朝。無數周邊及歐洲國家都奉中國為天朝上國。1368年,剛剛趕走蒙古人,一統中華的朱元璋,當然也希望大明朝能夠四夷賓服,恢復漢唐時期萬國來朝的氣勢。朱元璋在即位之初,就委派大量的官員使臣前往周邊的諸如朝鮮、安南、日本、琉球等小國家,遞交國書,表示想讓他們臣服大明朝,互為藩屬國。可是國書下到日本的時候,日本不但不領情,居然連殺3名明廷派去遞交國書的官員。消息傳到南京後,舉朝震驚。不少大臣都表示日本此舉太過無理,請求發兵日本,向日本問罪。

1、朱元璋同日本示好意欲建交,日本卻斬殺使者

朱元璋更是惱羞成怒。他覺得日本此舉讓剛剛建國的大明朝顏面盡失,決定一定要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他這次修了一封戰書,讓使者送往日本。日本這次倒是沒有再敢斬殺這名使者了。殺了之前3名使者的是日本的「攝政王」懷良親王,他針對朱元璋的這封戰書,寫了一封回信: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這封回信倒是把朱元璋好好誇耀了一番,說他是中華之主,自己是倭國之臣。還一再表示天朝家大業大,物產豐美,而區區日本邊陲小國,不值得興師動眾。總之中心思想就是「中日一家親」,講和為上。但是並未提到願意做明朝的藩屬國。

朱元璋看到這封回信,寫的不卑不亢,氣勢凌然。他彷彿被澆了一頭的涼水,本來已經決定好的遠征日本之舉突然宣佈作罷,「以後圖之。」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提起這檔子事了。終朱元璋一生,也沒有出兵征討過日本。那麼為何朱元璋要選擇放棄呢?

這事,恐怕還是跟幾十年前那場「神風」有莫大的關係。

2、日本不承認明朝宗主國的地位

宋朝滅亡之前,中國一直都是是日本的榜樣。崖山一戰,南宋滅亡,日本「舉國縞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蒙元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因「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兩度討伐日本,結果船隊均被颱風所摧毀,日本人將此風稱為「神風」。

雖然太祖朱元璋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裡,已經失去「正溯地位」。中國自唐宋以後就不再是他們崇尚的正源華夏了。日本將宋朝覆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即所謂「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因為「神風」的緣故,小小的日本島國兩次橫掃元朝水師。此後,日本軍心大振,對中國也不再仰視。他們認為蒙古人可以滅宋,但卻無法滅日本。

雖然朱元璋鄙視日本由來已久。在他眼裡,日本就是個「國王無道民為賊」的小丑國。但日本卻認為本國比這個明國更有資格繼承中華大統,他們以中華正統——上古人自居。針對大明皇帝對日本的鄙視,日本也進行了回應,日本學者寫了一首詩《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詩》,描述了日本國現狀:

「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3、朱元璋從大局出發,決定放棄遠征計劃

所以說,此時的日本,已經不是當年還對唐宋時期的中國保留敬畏之心的日本了。他們認為古典中國已經覆滅,現在的明王朝遠遠達不到要讓日本國依附歸屬的實力。故而他們不臣服明朝,同樣也不害怕明朝對他們的進攻。

而朱元璋,則是一個十分理智的人。明初剛剛建國,百廢待興,民生凋敝。朱元璋想要人民百姓都能夠休養生息,故而不願意勞師遠征。再者,朱元璋也實在害怕重蹈當年元朝「神風」之覆轍。後來朱元璋命令規定日本為「不征之國」。

朱元璋此舉,看似大度,實則無奈。不過朱元璋絕對是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的人。他做事有分寸,不衝動。就當時明朝的國力和現狀來說,避免戰爭,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上策。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