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

朱元璋殺了哪些功臣?明朝開國元勳中,除了湯和等寥寥幾人倖免於難,大多數人都不得善終:徐達發背癰吃蒸鵝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過一劫;劉伯溫據說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沒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權植黨」、「枉法誣賢」的罪名處死,遭受牽連者多達三萬餘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後十年,還給他安插了一個「通倭謀反」的十惡不赦罪名,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胡的死,造成了終明朝一代沒有宰相一職,從此自秦漢以來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壽終正寢,明朝以後的清朝,只有口稱「奴才」的所謂「大學士」而沒有鐵骨錚錚為民請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說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正因為朱元璋所創功業的巨大與輝煌,又因其屠殺開國功臣的惡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一、歷史冤枉了朱元璋?

1、朱元璋委屈嗎?

應該說,朱元璋固然是雄才大略、人中之龍,但他一個人本事再大,也絕無法獨力創造出這樣巨大的功業的;還應該說,大明朝的事業也和許多其他的事業一樣,絕非是某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締造的,而是朱元璋和他的文臣武將、左膀右臂們齊心合力、共同打造的。

如此,朱元璋如果真是如書中所寫的那樣在成功之後大肆屠殺功臣的話——自《明史》修成以後至今,人們大多都相信這樣的說法,即:朱元璋的開國大臣中只有湯和、沐英、耿炳文等極少數人沒有死於朱元璋的屠殺——那朱元璋幾百年來所遭受後人的批評、斥責乃至批判就一點兒也不委屈。

朱元璋果真殺功臣如草芥嗎?我看未必——我總覺得真實的朱元璋恐怕未必是這樣一個過河拆橋、心黑手辣的人。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朱元璋其實是個很知道感恩圖報的人,儘管他的所謂屠殺,也不排除存在有若干冤枉情形的可能。

2、朱元璋是個知道感恩的人

在我看來,朱元璋顯然是個知道感恩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姑且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馬皇后這個人,應該說是朱元璋能夠發跡的的關鍵人物。那麼,朱元璋在得了天下後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是利用完了就隨手扔掉?還是一如既往恩愛有加、敬重有加?事實很清楚,當了皇帝的朱元璋雖然和所有的皇帝一樣,後宮的美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但他並沒有肆意淫蕩,而是專心國務、較為節制。花叢之中,朱元璋始終以賢德的馬秀英為皇后,不但不離不棄,而且一輩子都敬重有加,甚至很多時候是言聽計從。由此可見,朱元璋還真是個「信仰」「患難之交見真情」的人。

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湯和,除與各主要開國功臣一樣立有卓著軍功外,還擁有他人都無法攀比的一項功勞。當年朱元璋之所以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就是他湯和寫信力邀的結果。

如此說來,湯和就可謂是朱元璋加入「革命組織」的介紹人了。那麼,在明朝開國後所謂的血雨腥風中,對朱元璋的整個人生來說都可謂起了關鍵作用的湯和,命運又是怎樣呢?湯和戎馬一生,南征北戰達三十多年,軍功疊壘間,也曾先後被封為中山侯與信國公,可謂功高位尊。都說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無數,可湯和這樣關鍵性的「革命引路人」畢竟是安然無恙(湯和自己也做得很好,隨著地位、權勢的上升,他選擇及時地解甲歸田,而且愈益恭慎),由此也略見朱元璋心性之一斑。

郭子興就更不用說,毫無疑問是朱元璋的第一貴人。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農民軍後,正是因為得到他的賞識才得以被一步步提撥上來,郭還把養女嫁給朱元璋以朱為自己的左膀右臂。郭子興雖因誤信讒言曾對朱元璋起過疑心,但朱元璋卻並沒有因此就恩將仇報,而是在內訌中想方設法親涉險境把郭子興救了出來。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也並沒有與郭的兒子等搶班奪權,而是攜同作戰。只是才能更高的朱元璋本來就掌握著骨幹部隊——該部隊基本上是以郭子興處境困窘時朱元璋回鄉招募來的七百多人為基礎,通過招降、擴編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軍隊。而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也沒忘了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等。

通過以上事例,可見朱元璋內在品格的基本面是經得起推敲的,他絕不是那種內心卑鄙的小人。僅僅在這一層面上,也有足夠的理由促使我們來研究朱元璋到底是不是個殺功臣如草芥的暴君。

3、是朱元璋冤還是他的功臣們冤?

出自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年輕時為避饑荒曾近於行乞般流浪三年(也就是被苦難徹底磨礪和摔打了整整三輪的寒冬酷暑),之後不久,朱元璋以和尚之身參加紅巾軍,在經過了17年殘酷戰陣生涯的狂暴洗禮後,竟乃奇跡般地成就為創造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極少數皇帝之一。

24歲時赤手空拳參加農民軍,40歲時登大寶坐擁天下,整個發跡的過程一共只花了朱元璋17年時間。1398年,朱元璋以71歲高齡駕崩於任上,掰著指頭數數,他總共當了31年的皇帝。在歷代統一九州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在大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朱元璋一生征戰不息而能長壽(71歲在古代當然算得上是高壽),這應當歸功於他有一個好身體(或許是流浪時磨練出來的)。而朱元璋的長壽,又使這位傑出的古代軍事家能夠把自己漫長的後半生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偉大事業當中,從而成為一個政績也很卓著的皇帝。

元朝末年,群魔亂舞兼群雄逐鹿,歷代亂世,形勢還真是少有這麼亂乎這麼錯綜複雜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這巨大的混亂中後來居上,大敗所有的魔鬼與英雄,收割所有的莊稼與果實,無論怎樣看,他也真要算一個罕見的奇才異傑。而他做出的收拾戰亂、光大傳統文化、恢復漢民族正朔地位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使得這位文治武功無不突出於史的皇帝放射出了「偉大」的光芒。

可是很遺憾,有一個聲音說:朱元璋太殘暴了!竟然屠殺了這麼多功臣宿將!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偉大」二字!?並且,這個聲音在明亡清興以後越來越強,越來越大,朱元璋的名聲也越來越壞。

那麼,我們不妨瞭解瞭解,與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好漢都有誰呢?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真可謂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眾多文臣武將的名字,無法在這裡一一羅列,但於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也就是這些人了。這些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只是輔佐朱元璋這朵大紅花的綠葉,卻並不妨礙他們的英名在史冊上閃閃發光!

可惜這些開國功臣大多結局不好,許多都被朱元璋找借口給殺了。甚至包括徐達、劉伯溫這樣的大功臣在內,民間也傳說是死於朱元璋之手。儘管朱元璋的大開殺戒很值得懷疑,可是被暗中洗了腦的人們都偏向於這樣認為,他們懶得動腦子去質疑,所以他們樂於全盤接受清朝的結論。

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因為清代修《明史》貓膩多多,包括《大明英烈傳》這樣的歷史小說也被大肆篡改了,還有那所謂的「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大抵也系滿清的捏造。

黎民百姓誰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將誰不憎恨屠殺功臣的君主?滿清太清楚這一點了,為了讓天下所有的漢人都忘懷明朝乃至厭惡明朝,滿清的皇帝乃下定決心要把朱元璋這個千古罕見的牛人打造成千古罕見的暴君。顯然,要實現這個目的並不難,清朝的統治者們只需把朱元璋屠殺人數的數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貪官污吏的死劃拉到無過受死的功臣裡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編造一些所謂的民間傳說就行了。

於是乎,被蒙蔽了的清朝的順民們大多都因為朱元璋很殘暴之類的宣傳而發自內心地棄明服清了。看起來,滿清統治者的目的差不多達到了。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被蒙蔽住的,否則,反清復明的鬥爭怎麼會長久地貫穿於有清一代乃至從未停息呢?

而在朱元璋這一方面,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注重民生、最痛恨貪官污吏的這麼一位嚴厲而偉大的皇帝,則很可能就此成為了這一陰謀的殘酷獻祭和犧牲,乃至被改寫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一個皇帝。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二、大明朝開國功臣之死

朱元璋到底殘暴不殘暴?明初各主要開國功臣之死到底冤不冤?為了解答這樣的質問,我們似乎有必要在事實層面上就此作些探究,乃至作些相應的推理和評判。

4、徐達到底是病死的還是吃蒸鵝死的?

先說徐達之死。民間傳說徐達晚年身患背疽,而朱元璋賜了一隻蒸鵝給他吃,徐達吃後,沒幾天就死了。這樣的徐達之死,我以為是不可信的。首先,這是野史傳說,本就不足為信。其次,長背疽的人吃蒸鵝就一定會死嗎?我不懂中醫,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請一位中醫高手來解答這個問題?我相信,我們的中醫會用科學來否定這一說法的。

再次,有關徐達之死的另一說法——徐達因長年征戰,奔波勞頓以致積勞成疾,於1384年54歲時病逝於南京。史書記載說:徐達死時,朱元璋傷心欲絕,輟朝祭奠深致哀悼,並列徐達為開國武將中之第一功臣,譽之為「萬里長城」。不知怎麼的,也許是因為徐達的中正和謙謹,也許是因為朱元璋的基本品格值得信賴,我總以為這後一種說法應該更為可信,而且動徐達如動國家之基礎,朱元璋還不至於這麼糊塗。

5、劉伯溫究竟是不是胡惟庸害死的?

關於劉伯溫之死,史書記載說:劉伯溫病重後,因為接受了胡惟庸派來的醫生的治療,然後就死了。而人們通常都懷疑劉伯溫其實是死於朱元璋之手。但我以為,他其實就是死於胡惟庸的暗算——當時擔任宰相的胡惟庸嫉恨劉伯溫,因此指使人向朱元璋進讒言陷害劉伯溫,朱元璋自然很生氣,乃奪了劉伯穩的爵位。在胡惟庸勢力的壓制下,心情鬱悶的劉伯溫終於病了。然後就發生了胡惟庸派醫生來為之看病然後劉伯溫病逝的事,這一年是1375年。

在我看來,即使朱元璋日後真是想大殺功臣以固皇權,當時的他也是絕沒有殺死劉伯溫的想法的。一來那時剛建國七年,身體很健康的朱元璋就算想殺功臣也不用這麼早就動手;二來年紀比朱元璋大17歲的高級軍師劉伯溫在朝中也遠沒有淮西集團勢力大,對朱元璋遠構不成威脅;第三,我以為朱元璋當時也只是想在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集團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之間搞權力平衡而已。

朱元璋在李善長退休之後曾經邀請劉伯溫出任丞相,可劉伯溫一再地謝絕了——也許他不想介入到朝廷派系鬥爭的漩渦中去,也許他忌憚於功高震主,早就抱定了功成身退的主意。朱元璋也知道劉伯溫的心思,也就不好再勉強,他轉而向劉伯溫咨詢包括胡惟庸在內的丞相人選。劉伯溫的回答是,這幾個人都不成。

但朱元璋最終還是任用胡惟庸擔任了丞相——他似乎另有他的謀劃。可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胡惟庸竟然膽大妄為地害死了劉伯溫(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劉伯溫確實是死於疾病)。總之,我以為劉伯溫這樣的在朝廷中處於相對弱勢的開國功臣絕非為朱元璋所殺。

除以上兩個相仿的案例外,也還有別的類型的案例值得我們探討的。比如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殺死的廖永忠,人們認為他真正的死因乃在於是他當初執行了謀殺小明王的任務。

在我看來,這個事情要看怎麼說了。在皇權至大至威的封建社會,臣子私穿繡有龍鳳圖案的衣服,論起罪來,恐怕至少或大體都是要判斬立決的,按明朝的法律來論自然也不例外。否則,那就要考慮《大明律》之類還執行不執行了。

而朱元璋執法的嚴格又是今天和當時的人們都很知道的,這是一位古今中外都少見的六親不認的嚴格執法者——朱元璋連至親戚犯法都絕不寬恕,例如:開國功臣、親侄子朱文正違法亂紀,乃按律囚禁;駙馬爺走私撈錢,被發現後,也被按律處死。

如此說來,則廖永忠的死其實就並不冤了——朱元璋對廖的處置並沒有超過法律的規定。

但若把廖永忠之死聯繫到小明王之死(如果小明王確係死於朱元璋的陰謀)來理解的話,則說朱元璋藉故殺功臣也未嘗不可。

之外也還要順帶說說,無論小明王的死因是什麼,朱元璋的江山卻始終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雖從郭子興統軍時起朱元璋就是小明王、劉福通名義上的部下,但實質上雙方其實只是一種農民起義軍之間的同盟關係。亂世間,群雄逐鹿,哪一方不都是旨在為自己打天下嗎?當小明王的力量損失殆盡了,朱元璋出於道義把小明王救出並供奉了幾年,當天下將定時,任何人處在朱元璋的位置上,難道誰還真的會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不太相干的他人嗎?

7、朱元璋殺了哪些功臣

明朝開國,文臣武將可謂若群星燦爛。但這些人中,有許多在連年的戰爭中犧牲了,也有不少是在戰爭年代或建國後的和平年代中因病而死或正常老歿了,還有一些,則有因犯法而死的,有因涉嫌謀反事而死或因此連坐而死的,等等。考察這些人的死亡原因,或許有助於我們瞭解朱元璋在怎樣對待功臣這一問題上的態度。

下面姑且羅列明朝部分骨幹功臣之死以供參考。

常遇春——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李文忠——建國後病死。

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於監獄。

鄧愈——建國前病死。

胡大海——建國前死於降將的暗算。

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

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而死。

傅友德——因請賞田被朱元璋賜死。

馮國用——死於軍中。

馮勝——坐藍玉案賜死。

沐英——世代鎮守雲南。

康茂才——病死軍中。

郭英——老病而終。

葉琛——被叛軍捕獲,不屈而死。

章溢——病死。

……

考察以上功臣的結局,一般認為傅友德、馮勝兩人是朱元璋為了讓皇孫的帝位不受任何可能的威脅而找借口處死的。如果清修《明史》沒有在這兩人的問題上做手腳,則這兩位功臣就確實是被冤枉了。果然如此的話,則我們可以說,朱元璋找借口殺功臣並非全屬編造,而是確有其事的。

三、胡藍大案是不是冤獄?

8、胡藍大案的複雜性

真正使朱元璋得殺功臣惡名的主要是發生於1380年的「胡惟庸謀反案」和發生於1393年的「藍玉黨案」,史書記載說朱元璋借這兩件大案以「連坐」之法各屠殺了3萬人和1.5萬人——這兩個很大的數字有值得懷疑的理由,因為清修《明史》時對明代歷史有多種篡改。倘若這樣的數字並非篡改而得,而是歷史的真實,那就確乎更值得後世來探討之。

怎麼說呢,在封建社會,歷朝歷代,謀反、結黨通常是皇帝忌恨極大的罪行,懲處起來通常是無所不用其極,包括酷刑、連坐在內。所以,這兩個案子的關鍵在於,胡惟庸和藍玉是否真的被冤枉了,而不在於殺了多少人。如果這兩位沒有被冤枉,那就不能說朱元璋是藉故大殺功臣。如果胡、藍都被冤枉了,那朱元璋就理所當然應當背這個屠殺功臣的惡名。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第一,即使在今天看來,胡、藍這兩位都確乎是有謀反或驕橫違法的問題的;第二,在後人看來,朱元璋當年也確有借此砍去丞相這一機構以集權於皇帝的意思;第三,清代修撰《明史》時還曾對明代的史書和史實大肆篡改和銷毀的行為。以上三點混合在一起,的確構成了今人意欲洞悉這兩個大案之真實詳細的很大障礙和困難。

但我們姑且還是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案件罷。

9、「胡惟庸謀反案」:胡惟庸該不該殺?

胡惟庸,早年追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先後擔任元帥府奏差、知縣、通判等多種低、中級官職,在開國功臣中幾乎排不上號。也就是說,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胡惟庸的建樹非常小,乃至是因為追隨了朱元璋,他才在亂世中混了口飯吃也不一定。總之,要把胡惟庸列為開國功臣恐怕都有點勉強吧?

應該說,胡惟庸的發跡主要是在建國以後。洪武三年(1370年),胡被任命為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又被任命為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甚至當上了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並未立有大功,但因為是李善長的親信,同時也受到朱元璋的信任,所以陞官很快,可謂是權力平衡鬥爭中的受益者。

最初只是朱元璋帳下文書的淮西人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提拔上來委以重任,其實只是朱元璋想利用來制衡朝廷中權勢最大的淮西派首領李善長的一顆棋子,可是胡惟庸在當上宰相的頭幾年裡,一方面既得朱元璋寵信,另一方面又緊緊倚靠著李善長,這使得朱元璋很不舒服,而胡惟庸本身的問題又那麼多——胡惟庸眼見自己權勢日大,就日益地驕橫跋扈起來,比如專權擅決、受賄營私,比如結黨自固、試圖謀反以及勾結日本、蒙古,等等——所以朱元璋乾脆就把他這一支野心勃勃且日益壯大的力量徹底給廢了。之後,一不做,二不休,為子孫計,為社稷履的朱元璋又乾脆那李善長這棵盤根錯節的大樹給拔除了。至此,朱元璋終於決定把在內心深處萌動已久的廢除宰相職位的想法付諸實施。

胡惟庸的這些罪名確實不確實?以謀反罪判處他到底冤枉不冤枉?有關這一點,我以為即使排除掉當中朱元璋要廢除丞相這一機構的意圖,也應該是不冤枉的吧。在胡惟庸謀反這一案件中,如果史書記載的數字竟然沒有錯,那朱元璋的連坐之殺也確有牽涉太廣之嫌。

像連坐這樣的刑法,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當然是很不合情理的,但在古代的中國,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歷朝歷代包括唐宋在內沒有不實行此法的(包括各種酷刑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也就不該拿今天的標準來衡量和謾罵朱元璋對所謂謀反之人的所謂連坐了。所幸的是,人類已經走進了文明程度已然較高的現代社會,今天的世界上,酷刑和連坐早已被各國廢除。

10、「藍玉黨案」:藍玉該不該殺?

藍玉,開平王常遇春內弟,初期在常遇春帳下聽令,有勇有謀,屢立軍功,在明初眾多的開國功臣中屬於後期之秀。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領軍三十萬征討雲南,藍玉被命為二把手,沐英為三把手,結果大勝,藍玉得以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命藍玉為大將軍統兵十五萬討伐蒙古,藍玉率軍直打到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敗蒙古軍隊,蒙古人從此陷入內亂。藍玉以此被封涼國公。

藍玉軍功確實很大,但他卻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問題多多,如侵佔民田,蓄養莊奴假子達數千人之多,北征時侵佔了許多戰利品如珍寶之類。此外,藍玉還對太子朱標表達了對朱棣的擔心,結果得罪了朱棣。朱棣後來在朱元璋面前說藍玉的壞話,使得朱元璋對藍玉很是不滿。後來錦衣衛又報告說藍玉企圖謀反……

藍玉到底該不該殺?即使不算所謂的謀反這一條罪,按法律嚴格追究起藍玉的各種違法行為來,想必他也是離死罪不遠了。但藍玉畢竟是軍功赫赫的大將,殺之對明朝實在是個較大的損失。這就要看朱元璋做什麼樣的抉擇了。結果呢,朱元璋的決定是殺之。

藍玉的死顯然使明朝喪失了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如果明朝打算把蒙古人佔據的地盤收為疆土,則朱元璋晚年時還活著的藍玉、傅友德、馮勝幾位自然是最好的拓土大將,可惜朱元璋對只適合放牧不適合耕種的荒涼漠北不感興趣,所以藍玉的價值也就沒有了大用。如此,在年事已高的朱元璋眼裡,心腹手下眾多的藍玉就成了皇權的一大威脅。太子朱標死後,鑒於皇太孫文弱,朱元璋更感到了這種威脅之大。再加上藍玉言行本就多有不端,錦衣衛又密告藍玉要謀反,朱元璋就索性把他一鍋端了。

這個案件是否冤枉了?殺人是否真的殺得太多了?歷來也是眾說紛紜。我個人的看法是傾向於認為總體上並不算冤枉。

11、封建社會的弊端所在

朱元璋想永葆自家的江山,想建設一個法制厲行的美好社會,他不能允許自己開創的國家混亂污穢,他想規避掉自己死後天下復又大亂的任何一點風險,所以他屢出鐵碗重拳——他有錯嗎?按他的理念和思路來說,他沒有錯。

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裡衝殺出來的好漢,吃過苦,揮過汗,流過血,坐了江山後想過得舒服一點,享受一點,所以不免放縱一些、恣肆一些——這雖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紀守法,嚴格要求自己。

可因為帝王永固江山的防範意識,難免會有若干有過或無過的功臣死得可能比較冤……那麼,後人又該怎麼評說這一切?

其實,這類問題說到底,癥結勢必還是要歸結到制度問題上來。封建社會的制度弊端在封建社會恐怕是任何帝王也解決不了的,人類惟有不斷地邁進更文明、更民主、更開明的社會形態,才能從根子上來克服這些弊病吧。

總之,綜上所述,我以為朱元璋沒有原則、隨心所欲地屠殺功臣的說法在總體上是很值得深入探討和質疑的,乃至也是有可能完全推翻或部分推翻的。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