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戲言,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的中秋節,對後來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而言,是不好過的,因為老婆要「飛」了。
那年的徐達,是江南梟雄朱元璋麾下的得力干將。彼時的朱元璋,已雄踞南京,手握精兵數十萬。北方的元王朝,已搖搖欲墜。這正是英雄建功立業之時,是年三十歲的徐達,風華正茂,屢建戰功。愛情更是擋都擋不住。這年春天,徐達在朱元璋的後花園裡,邂逅了二十一歲的謝聞鶯。像所有英雄美人劇本的愛情片一樣,他們一見鍾情,閃電般熱戀。兩個月後即由朱元璋主婚喜結連理。在當時的南京城,這是一段世人眼中天作之合的美滿姻緣。
婚後的徐達,受命領兵在外,留謝聞鶯在南京料理家事。偏偏天有不測風雲,謝聞鶯的父親謝再興遭人策反,居然在前線叛變投敵。消息傳來可謂晴天霹靂:按照朱元璋的軍法,一人犯罪,就要全家連坐。謝家城門失火,徐家兩口子,自然也要遭殃了。
當然,對於徐達來說,也有不遭殃的辦法——— 和老婆劃清界限就行。何況徐達是朱元璋的大將,朱元璋也放出話來:只要徐達主動和老婆謝聞鶯離婚,就可以免追究責任。對「罪犯之女」謝聞鶯,也沒有立刻逮捕。意思很明白:領導在給你機會,就看你的表現了。
這道理,徐達知道,謝聞鶯也知道。
知道這個道理的謝聞鶯,二話不說收拾東西回了娘家,走前留下話:離婚!知道這個道理的徐達,二話不說扔下軍隊,從前線返回南京。在朱元璋眼裡,徐達是個聽話的老實人,凡是朱元璋要辦的事,他從沒說過半個不字。但這次徐達說「不」了。那是公元1364年的八月十四,回到南京的徐達,拒絕了好友們的勸說,寧可連坐,也絕不和老婆離婚,更反反覆覆地往謝聞鶯家跑。一天去了五趟,全吃了閉門羹。謝聞鶯只托丫鬟捎話:離了吧。
吃閉門羹的徐達,卻犯了倔勁。謝聞鶯不見,就一趟一趟跑,閉門羹吃的多了,乾脆第二天守在謝家門口,標準的軍姿站著,從早晨到晚上一動不動。期間沒了耐心的朱元璋,為徹底斷掉徐達的念想,還曾派人到謝家抓人。到了謝家門口一看,徐達殺氣騰騰站在那裡,誰上前就砍誰。對這位戰無不勝的軍神,誰敢觸霉頭,來了幾撥人,都識趣地嚇跑了。就這麼一直等到夜晚。謝家的門終於開了,還是丫鬟走出來,還沒來得及說話,徐達快步上前,將一盒東西,交到丫鬟手裡。不到多時,門再次開了,出現在徐達面前的,是一個淚流滿面的女人———謝聞鶯。
那一盒東西,是月餅,那一天,是至正二十二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那一個夜晚,明月之下,萬籟俱寂,這對患難夫妻執手相看,相攜入內。在那個團圓的夜晚,在不離不棄的溫情中依偎,等待著未知的命運。那個中秋節最終還是平安地過去,在聽完親信的匯報後,朱元璋並未再為難過徐達。這樁公案就似一陣風般輕輕地抹過去了。後來徐達北伐,驅逐元廷,助朱元璋一統天下,開創大明王朝。建國後論功行賞,位居武將第一。歷代功高必震主,大明朝更不例外,明朝的開國元勳們,後來垮台清算的不少。唯獨徐達,雖有「蒸鵝案」的疑雲,晚年與謝聞鶯白頭偕老,舉案齊眉。明朝建立之後,徐達不止一次地告訴朱元璋,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辭官回鄉,與妻子泛舟湖上。也不斷有人向朱元璋打徐達的「小報告」,但朱元璋卻始終未為所動。
論原因,或許正是至正二十二年的中秋節一幕,那彷彿一塊試金石,試出了一個鐵骨錚錚、負責任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