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璟是劉伯溫之子持朱元璋的丹書鐵券卻慘死牢獄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宮殿內大封功臣,被他成為「吾之張良」,明朝最偉大的開國功臣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劉伯溫請辭一切職務,告老還鄉,朱元璋不同意。劉伯溫再三請辭,朱元璋才發佈敕書,准賜劉伯溫還歸家鄉。

然而劉伯溫的辭官避世,並沒有打消朱元璋對他的猜忌。像朱元璋這樣的人,又能對誰真正地放心呢?

1、開國元勳劉伯溫的淒涼下場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臥床不起。朱元璋知道了之後,居然派劉伯溫的死對頭丞相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胡惟庸裝出一副替皇帝探視病情的樣子,還讓御醫給劉伯溫診斷開方。劉伯溫只能照單抓藥回來煎熬服用。但是服了胡惟庸帶來的藥方之後,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他十分痛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月份,足足疼了半個月。而風寒之病也不見好轉。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他的長子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羽林軍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鄰里鄉親的一切探視和藥物,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回家後僅僅過了2個月,於農曆四月十六病死。

2、處於歉意和懷念,朱元璋賜給劉伯溫之子劉璟丹書鐵券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叫劉璟。劉伯溫之於明朝雖然是股肱之臣,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在朝中卻並不身居高位。其中劉璉僅僅做到了考功監丞,並且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早早地死掉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就在當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該案一直持續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了3萬餘人。到此為止,明朝開國功臣已經被誅殺的差不多了。

也許是因為胡惟庸的案子,朱元璋想起了已經死去多年的深受胡惟庸打擊的誠意伯劉伯溫。他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南京宮殿內召見了遠在浙江省青田縣老家的劉伯溫之子劉璟。朱元璋在內殿召見了他,就像是見到了親人一般,和劉璟「燕語如家人」(明史),並且還讓劉璟承襲他父親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劉璟推辭不受,聲稱「有長兄子廌在」。劉璟的長兄劉鏈死得早,只有一個兒子劉廌。劉璟固辭不受父親的爵位,只是想要把爵位留給自己的侄子。朱元璋同意了劉璟的請求,當場賜給他「丹書鐵券」,鐵券上記載劉伯溫家族的煌煌開國功績。丹書鐵券就等於免死金牌,有了他,縱然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也能免去一死。

劉璟得到朱元璋的詔見之後,就被留在了南京,被任命為閤門使儀禮司。這是一個言官職位,專門糾彈失儀。朱元璋希望他能廣開言路,糾察諸臣失職之處。

3、因為不願意歸附朱棣,慘遭殺害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劉璟被封為谷王左長史。不久之後,燕王朱棣「奉天靖難」,劉璟跟隨谷王來到南京城,本想協助守城。可是卻受到了李景隆的排擠,所獻計策一概不聽。四年之後,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全面成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稱帝。劉璟表示不願意侍奉新朝,選擇了辭官歸隱。

可是劉璟的辭官並沒有得到朱棣的允許,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棣下令凡是辭官者一概回京官復原職,結果劉璟毫不理睬,只是稱病不去。朱棣大怒,把劉璟投下了大獄。

在獄中,朱棣派人勸說劉璟歸附自己,以後加官進爵,指日可待。朱棣想要獲得劉伯溫之子的支持,來獲得更多的帝位的合法性。劉璟當然看出了這一點,為了保全父親和劉家的名節,他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和篡位者朱棣的合作,還說道:「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結果惹得朱棣大怒,把劉璟在獄中活活折磨致死。

朱棣本來還想抄了劉璟的家,但一想到劉璟的父親是劉伯溫,而且劉家還有丹書鐵券,就沒有橫生枝節了。(原文來自今日頭條)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