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妃死因之謎 明成祖的權妃被毒殺是真是假

一直以來,對明成祖的權妃被毒殺存在兩種觀點,一說是權妃確實為呂氏所毒殺;另一說是呂氏被冤枉的,她根本沒殺權妃。到底那一種才是歷史真相呢?筆者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探討,故今天想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們知道,《明太宗實錄》永樂七年二月條,明確記載朝鮮權氏得封賢妃,同時被冊命的有:任氏為順妃、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李氏為昭儀。清代學者毛奇齡的《彤史拾遺妃》的結論也相同。就是說,權氏比呂氏更得明成祖歡心。之所以在此我們先說權氏與呂氏的宮中地位問題,是想方便各位看官在後面的論述中,可以比較清晰地瞭解,何以呂氏可能會因嫉妒權氏得寵,轉而心存報復心理。

關於呂婕妤毒殺權賢妃一案,相關明朝正史幾乎沒有直接記載,只有《李朝世宗實錄》記錄了一些大致情況,杯具的是,《李朝實錄》有兩處記載,卻對此事的結論不相一致。第一處,是《李朝太宗實錄》十四年(永樂十二年)九月條記,呂氏因妒權氏之寵,勾結官宦,從一銀匠家裡借得砒霜,摻進茶裡毒殺權氏。此事本無人知,到永樂十一年,呂氏與權氏兩家宮婢吵嘴洩漏出來,經審是實,成祖便盡殺呂氏及宮中之人。這裡結論很清楚:呂氏嫉妒權氏,暗下毒手。另一處見《李朝世宗實錄》六年(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條,「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與本國呂氏以同姓結好,呂氏不從。賈呂畜憾,及權妃卒,誣告呂氏點毒於茶進之。帝怒,誅呂氏及宮人數百餘人。」 這種結論是:商人出身的呂氏為洩私憤,誣告朝鮮呂氏投毒,而朝鮮呂氏實際上是清白的。

兩處記載截然不同,無疑肯定是不能都加以相信,其中必有一處記載有錯。那麼,兩種種結論何者更為可信呢?因缺乏必要的旁證材料,我們只能根據邏輯推理和理性分析,作一些可能性的推斷。其一,據《明實錄》所記權妃以疾去世。是否會與《李朝太宗實錄》記呂氏毒殺權氏一事的說法有矛盾呢?就一般理解看,二者矛盾不大,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清楚,慢性砒霜中毒死亡與病死不易區別,若權氏是因持續飲用有砒霜的茶致死,在隨征途中是很難被查出的,故《明實錄》也只能記其得疾身亡。當然,這個不是說呂氏就一定使用了慢性毒藥殺人的必要推斷,僅僅是存在可能。

其二,從時間上看,《李朝太宗實錄》記該事時間是永樂十二年,距呂氏案發僅一年之隔。事後由明朝太監尹鳳及通事元閔生向朝鮮國王匯報,此時正值永均賞在明朝,明成祖召見他並告知呂氏案的情況,永均歸朝鮮後,亦向國王證實了元閔生的報告。相比之下《李朝世宗實錄》所載時間是永樂二十二年,時成祖已崩,且不說前已定案,就其僅源自韓妃乳母金黑之口述,也值得懷疑。如果金黑出於對呂氏的同情,隱瞞真相,信口只說呂氏被害是因為商人出身呂氏的誣告(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那麼,呂氏造成的謀殺案就要被說成是成祖製造的冤案。據此,我們應當認為第一種記載更為可信,畢竟時間更早,人證更多。而第二種僅憑韓妃乳母金黑口述,多少帶有人為隨意性。

由於史料有限,我們也無法斷言哪種說法肯定值得採信,所以只能是假設推理。就以上材料看,僅是第一種說法比較有可信度而已。其實,孰是孰非,在沒有新的證據出現前,恐怕這樁糾紛疑案,是無法蓋棺定論了。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