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世之謎 朱棣與四個女人的離奇關係

朱棣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謎,忽悠世人六百年,也爭論了六百年。

多少年來,有幾種聲音在史學界一直沒有斷過——第一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是朱棣他媽;第二種聲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不是朱棣他媽;再一種聲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媽,朱棣爹媽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這裡就來聊聊這個百談不厭卻都無突破的老話題,讓讀者瞭解一下爭議背後的真相。

近來筆者翻閱了一下相關史書,質疑朱棣為「妃生」而非「後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證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書。書中所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就是這句話,朱棣的生母之謎橫生。

《南京太常寺志》說得對嗎?如果對,為什麼朱棣本人不承認這種事實?綜合相關史料,筆者發現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確實複雜,但總離不開這樣「四個女人」:

1.朱元璋的髮妻馬秀英。

2.高麗(今朝鮮)女子妃李氏。

3.元順帝妃洪吉喇氏。

4.蒙古女子翁氏。

她們與朱棣之間的關係都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那麼,這四個女人中,到底誰才是朱棣的真命母后?

稱朱棣的母親為馬皇后,最為廣泛。

在清人朱好陽編纂的《歷代陵寢備考》中有記載,「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這裡說得十分清楚了,朱棣為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四個兒子。

這一說法,來源於明朝當時的史書,如《太祖實錄》、《太宗實錄》、《靖難事跡》、《玉牒》等。《靖難事跡》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挾,次晉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親口說過,他的母親是皇后馬秀英,「每自稱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但也有秘史稱,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生育能力,一世無子,正史上記載的包括太子朱標、燕王四子朱棣在內,幾個兒子都是別人所生。馬皇后採用了過去皇家最慣常的手法,把別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據為己出,是一出明版「狸貓換太子」。

這種說法,為朱棣的生母之謎平添了一份神秘。

稱李氏為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認為證據很充分。

《南京太常寺志》有這樣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貴妃,生湘獻王、肅王、韓王、沈王;左四位皇貴人,生遼王;左五位皇人,生寧王、安王;右一位槓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為皇家機構,《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記載應該有很高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明人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中有:「高後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因此,包括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內,都深信朱棣的生母為「槓妃」李氏。

槓妃,為高麗(現在的朝鮮)選送給朱元璋的女子。此說法見民國學者陳作霖《養和軒隨筆》:「予幼時游城南大報恩寺,見正門內,大殿封閉不開。問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槓妃殿也。妃本高麗人,生燕王,高後(馬皇后)養為己子。遂賜(槓妃)死,有鐵裙之刑,故永樂間建寺塔以報母恩。』與史志所載皆不合,疑為讕言。後閱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長陵系槓妃所生』。復見談遷《棗林雜俎》,述:『孝慈高皇后無子,即懿文太子(朱標)及秦、晉二王,亦李淑妃產也。乃僅齊東之語,不盡無稽也。』」

朱元璋處死李氏,是因為朱棣。當時李氏尚未到預產期,朱棣便急急出生了,是個早產兒。朱元璋遂懷疑李氏與人私通,給自己戴了綠帽子,龍顏大怒,賜槓妃「鐵裙」之刑。這樣,槓妃活活給折磨死了。

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後,於永樂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報恩寺塔,以報答生母槓妃。但這些記載都是後人所寫,真實性無人能保證。

與馬皇后「狸貓換太子」手法如出一轍,朱棣也來了一個障眼法,建塔的名義「以報答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育之恩」。在當時,大報恩寺塔常年大門緊閉的,屬「禁地」,以保守這個驚天秘密。有人悄悄進去過,發現裡面供奉的真是槓妃像。

但事實上朝鮮向中國稱臣送貢女是在1365年,而史學上明確記載,朱棣生於1360年,其時朱棣已5歲了,難道朱棣是她從朝鮮帶來了的?顯然是不可能的,根據這種推測,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說法也不靠譜。

這個說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沒有稱帝前。

在至正年間,朱元璋跟隨郭子興起兵反元,郭子興病死後,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佔領集慶(現在的南京),後又攻下大都(現在北京)。元順帝看看大勢已去,遂棄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後親臨元順帝后宮,看到落難人群裡有一位美女,姿容嬌美、眉目含情,頓時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為妃子。

這個女子即元順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順帝洪吉喇托太師的女兒。

故事到此複雜了:早在朱元璋攻佔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懷孕七個月,元順帝出逃時,不方便帶上,讓朱元璋白白地撿了一個女人和一個兒子。兩個月後,洪吉喇氏生下一個男小子,此即朱棣。

據說,當時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並不想認這個兒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歡上了。況且,說自己的後宮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傳出去可是一樁天大的皇家醜聞,朱元璋也不得不認下這個兒子。

民間對這種說法傳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與其他幾個兄弟相貌長得確實不一樣,一點也不像麻臉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雲,見上篇),這也加大了這種猜疑,民間據此稱朱棣是蒙古人。但史上記載,大都失守是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而朱棣生於至正二十年,即1360年,時間相差七八年呢。因此,這種說法也最不靠譜,朱棣生前也從未承認過。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民間在罵朱元璋和朱棣。前者殺人如麻,不仁;後者則是非法當上皇帝的,用今天的話來說,是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的,不孝。

與洪吉喇氏一樣,翁氏也是蒙古女子,也是元順帝的妃子。但民間之所以還有翁氏一說,可能是「洪」、「翁」譯音上的相似而以訛傳訛。這裡就先姑且算翁氏是第四個媽媽吧。

劉獻廷所著《廣陽雜記》稱:「明成祖,非馬後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為元順帝之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宗伯,有司禮太監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始信焉。」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朱棣不是馬皇后生的兒子,他的母親是蒙古人翁氏,因為曾是元順帝的妃子,所以史書上不方便提這事。但朱棣沒有忘記這位蒙古生母,而是在宮中另外建廟,供奉她的牌位,讓世世代代紀念她。

劉獻廷為清朝人,他的文字,就如筆者現在這文字一樣,僅是自己的觀點。況且,他的依據是來源於北京一帶的坊間傳言(「每聞燕之故老為此說」),而且是小時候聽說的,你說這靠譜麼?

另有一說,出自民國學者王謇的《孤廬雜綴》。書中記載:「往余幼從吳夢輒師恩同游,師告余曰:『克金陵時,官軍得明成祖御碣於報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謂:成祖生母為翁吉剌氏,翁故為元順帝宮人。生成祖,距入明宮僅六月耳。明制:宮人入宮,七月內生子者,需受極刑。馬後仁慈,遂詔翁以成祖為馬後所生。實則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僅十月稍強也。翁自是遂抑鬱而歿,易簣前,以己之畫像一幀,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詳,命於成祖成年就國後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於是,成祖始知己之來歷,乃投袂奮起,而靖難之變作矣!』」

王謇所記也是「聽來的」,老師是聽曾國藩的幕僚馮桂芬說的。這麼「據說」顯然不足為憑。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現在的情況來看,馬皇后和槓妃李氏最有可能。

那比較一下馬、李二人,朱棣還應該是馬皇后所生,因為槓妃的情況與洪吉喇氏、翁氏一樣,在時間上有破綻,生育時間與朱棣的年齡對不上號的。

但有人提出反對,說是在朱棣沒有奪位之前,他是妃生的沒有人提出異議。但在他通過政變取得皇位後,情況變了。篡位本來就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如果自己是妃生子,那就等於承認是庶出,而不是馬皇后生嫡出。

在有嫡子的情況下,庶子是沒有資格承繼大位的,即皇位實行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朱棣為掩人耳目,把自己標為嫡出,以證明自己的資格是可以當皇帝的,就授意史官,有意將事情搞混,以掩人耳目。

為什麼民間會有那麼多傳言,朱棣是元順帝之妃所生?這與當時他篡位有直接關係,當時他的行為是不得人心的,說是元妃所生,不就是罵他不是漢人的種麼?!

在民國時期即有多名學者考證過,明史中有不少文字都改動過,與史實不符。特別是,稱朱棣為馬皇后所生的官方記載,都被做過手腳了。本來應該是最權威的《明史》等典籍,是清人萬斯同編纂,他也給明史「抹黑」,好多東西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以討好清廷,但這給後代史學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留下許多歷史懸念。

目前史學家認定朱棣為庶出的唯一「官方文件」,也是最權威記錄,來源於明代《南京太常寺志》。但據考證,這書也被人做過手腳了,據說「槍手」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進士、清朝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

孝陵內槓妃的牌位為什麼「獨向西」,有兩種說法,一是朱棣和朱允炆這對叔侄在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中弄亂的,二是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所說:明南都太廟,嘉靖中為雷火所焚,嘉靖年間,孝陵前的供殿讓雷擊中,發生火災,在神位重新擺放,有可能弄錯了。

不過,順便說一句,朱元璋名下有一二十個兒子,都稱是他本人的「作品」。對此,筆者表示懷疑。

據說朱元璋有佔人妻室的愛好,以顯自己是男人,有能耐。除了把元順帝的妃子搞進自己的皇宮,在打敗老對手陳友諒時,也將其妻闍氏納為妃子。闍氏當時已有身孕,不久就生了一個陳友諒的遺腹子,朱元璋一直當作自己的兒子,還將他封在長沙,為潭王。

史學家稱這是以訛傳訛,與朱棣生父是元順帝的說法一樣無稽。但無風不起浪,裡面肯定有故事。

朱棣與大報恩寺塔的事情被重提,是因為南京重建大報恩寺塔。而大報恩寺塔和上篇所聊的朱棣生母之謎一樣,也很有故事。

歷史上,大報恩寺曾經過多次重修復建。如康熙三年五月,即重建過寺的正殿,塔也多次修葺。近二十年來,南京一直計劃恢復這個標誌性建築,重建大報恩寺塔。據方案主持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潘谷西先生介紹,不是在原址,而是在原址的西側建塔。

實際上早在1928年,民國專家即為重建大報恩寺塔作了準備,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劉敦楨當年到琉璃窯址進行調查。1935年又有專家提出了重建構想。但因為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此事擱置了,成了遺憾。如果不是那場戰爭,大報恩塔說不定已矗立在中華門外了——因為那時南京是中華民國首都,可以如朱棣一樣,借「國力」重建。

從朱棣決定興建塔,到現在重建,大報恩寺塔身上留下了太多的謎團。

史書上講得很清楚,朱棣為報母親的養育之恩而建。

但具體誰是他的母親,這裡就很有學問了。近來出版的學術著作似乎為此事定了論,「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槓妃而建」。如中國古建築權威潘谷西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元明卷》(第四卷)就持有這種觀點,不久前筆者去拜訪潘先生時,他還是這樣說。

但《明史·成祖本紀》(卷5)明確稱:「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這「孝慈高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原配、著名的大腳皇后馬秀英,而不是來自朝鮮的槓妃。

這樣的記載是負責任的,朱棣生於元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1360年5月2日),地點在應天(今南京),其時朱元璋不要說皇帝(1368年才稱帝)了,連「王」都不是(1363年擊敗陳友諒後,次年才稱「吳王」),所以,大報恩寺及塔是朱棣為紀念其生母槓妃而建,有捕風捉影之嫌。

「為紀念其生母槓妃而建」一說,根源於野史。上篇中提到,傳說槓妃是冤死的,作為親生兒子朱棣本人又不能公開張揚,於是借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之名,建寺、塔紀念她。而這種說法的直接證據都是《南京太常寺志》上的文字,其中所載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槓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但是民間當時另有一說法,朱棣篡位,借「靖難之變」把侄兒朱允炆趕下皇位的一事,朝野上下都有牴觸反感情緒,誹謗聲音四起。其中有一種聲音就是罵朱棣不是馬皇后生養的,血統有問題,是雜種,不然不會對親侄下此狠招。

在這種社會輿論壓力下,朱棣一方面進行言論鎮壓,另一方面做出姿態。為了表明自己是馬皇后所生,在遷都北京之際,於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大興土木,建大報恩寺、塔,以感謝馬皇后的養育之恩,洗去身上的歷史是非。

這種說法為正統學者認可。《金陵大報恩寺塔志》是1937年民國時期的出版物(南京出版社新近再版),作者是學者張惠衣,書中搜集了各種版本的說法,其中有這樣的文字:「永樂十年,北遷,因欲報高皇帝深恩,於六月十五日午時起工,至宣德六年八月初一日完工,共19年。敕工部侍郎黃立恭依大內圖式,造九級五色琉璃寶塔一座,曰第一塔,以揚先皇太后之德。」

但歷史就是這麼回事情,各種說法一多,特別是大家都說槓妃是朱棣生母,事情就複雜了,這個報恩寺塔為誰而建,真相便難辨了。

實際上,在朱元璋當皇帝時,工部侍郎黃立恭奏請修葺,但因為國力問題,一直未能動工。這樣,一直拖到朱棣遷都北京時,方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棣借建塔「揚先皇太后之德」是有道理的。

大報恩寺塔的具體地點在南京城南的東長干裡,現今的雨花路東側,這個地方是中國的古典浪漫所在。唐代大詩人李白詩歌《長干行》裡有名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裡,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就發生於此。

民間有傳說,早年這裡有「異氣」。

在朱棣建塔前,這裡曾有阿育王佛塔。崇佛的梁武帝蕭衍,於大同八年(公元543年)對塔作了改造,復建長干寺,易名長干塔。宋天禧年間,又改為天禧寺,後建聖感塔。元至元年間,再改為天禧慈恩旌忠寺,元末塔毀。梁武帝為什麼要復建長干寺?其在《幸阿育王赦詔》中稱,時出現了異常天象,「月犯五車,老人星見」。

在塔建好後,頓現祥光。有詩「長干塔」稱:「十丈祥光起相輪,鐵浮屠鎮法王墳;只愁西域神僧至,夜捧長干剎入雲。」

阿育王即鐵輪王,傳說曾於一日一夜間,役鬼神造了八萬四千塔,此塔即是其中之一。此塔在梁武帝改造前,曾經多次重建。但自塔成後,這裡就出現異氣,成為佛門寶地。

順便交代一下,2008年8月,因南京重建大報恩寺塔,「長干塔」的地宮被當作大報恩寺地宮而意外被發現,出土了一隻高達1.3米的大鐵函。鐵函內發現了一座金光閃閃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部分。

朱棣把報恩寺塔選擇在此,是否是這種考慮呢?這裡也有一個傳說,朱棣「靖難起兵」前曾向馬皇后發誓,如果當上皇帝後,便建一寺塔報答。在兵渡長江時,江中忽然湧出一座寶塔,朱棣一驚,忽然想起了起事前的誓言。在當了皇帝後第二天,出現了一起怪事,天禧寺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有人報信給朱棣,朱棣聽說後讓人不要救火,結果大火把寺燒得一乾二淨。火滅後,朱棣命人把寺址上所有的灰燼雜物全部鏟淨,扔到長江裡,在原址重新建寺建塔——此即大報恩寺和大報恩寺塔。

從朱棣親自擬就的《御制大報恩寺左碑》看,朱棣的想法裡還是考慮到這裡「佛緣」的。「輝煥一新,重造浮圖,高壯堅麗,度越前代,更名為『大報恩寺』,所以祇靈迎貺,上資福於皇考皇妣……」

此後,大報恩寺塔也是異象不斷。

如明孝宗朱祐樘去世後,17歲的朱厚照當了皇帝。朱厚照當皇帝頭一年(公元1506年),多年平安無事的大報恩寺塔出問題了,讓雷擊壞了。時朝臣建議立即予以大修,但此建議遭到反對,有人認為這是不祥徵兆,有警告新皇帝的天意。《明史·曾鑒傳》(卷185)記載了此事:「正德元年,雷震南京報恩寺塔,守備中官傅容請修之。鑒言天心示儆,不宜重興土木以勞民力,乃止。」

報恩寺、塔的建設週期很長,工程量驚人,前後花了19年時間(一說16年)。

朱棣在生前並沒有看到此塔的建成,未報成恩,至他北征途中意外病死時,仍沒有建好,一直到他孫子朱瞻基當皇帝的宣德六年(一說宣德三年)才完工。

《明成祖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