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十七歲受遺命繼承皇位。即位初年,崇禎帝為了減省國庫的開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帶領著臣民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勤儉節約大運動。作為倡導人和帶領人,崇禎皇帝起到了很好地帶頭作用,衣服破了捨不得換新的,讓宮女縫補一下接著穿。皇帝一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瓊漿玉液,崇禎皇帝卻是家常便飯,十分簡樸。但就是這樣一位事事從簡的皇帝,私藏的小金庫數目卻是非常的驚人。
甲申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起兵後,在西安建立了政權,隨後便有無數百姓蜂擁而至投靠他,不多時便召集了百萬人馬。李自成帶著這百萬大軍攻陷了平陽和太原後近逼北京。面對聲勢浩大的起義將軍,崇禎皇帝慌亂了手腳,他當時趕忙召見了吳三桂的父親屋襄等戶部、兵部的要員們,商量如何將關外的吳三桂調入關內。當時面對崇禎的惶恐,吳襄先給他算了一筆軍費賬:如果要調吳三桂入京來保衛京城安全,就需要一百萬兩白銀作為軍費。但國庫空虛,賬面上顯示的銀子只有區區四十萬兩,遠遠低於需求。所以,他懇請崇禎慷慨解囊,從自己的小金庫拿出部分銀子,當作軍費,以解燃眉之急。
但令所有大臣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帝居然拒絕了這個請求,他寧願將自己的私房錢收藏起來,也不願意拿出來去做這護國護家的大事。當時,滿朝文武全都上疏懇求,希望崇禎皇帝拿出來自己的黃銀內帑以充軍餉,但崇禎卻向大臣們哭窮到:「內帑業已用盡。」
吝嗇如鐵公雞的崇禎打算號召大臣們為這次戰役募捐,崇禎雖然小氣,但腦子還不算笨,他知道自己都捨不得出錢,讓手下人出錢就更難了,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決定率先做好榜樣。於是,他派了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他捐十萬兩白銀,好歹表示皇室出錢了。
周奎無奈之下只好答應拿出一萬兩銀子。萬事開頭難,既然有人開了頭,那接下去就好辦了。看到皇帝的老丈人都捐錢了,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於是各家都拿出幾百幾千兩來用作軍餉。
不過,雖然這軍餉東拼西湊地湊了一些,但吳三桂卻遲遲沒有來解救崇禎,反而做了清廷的內應,令大明王朝顛覆於一夜之間。當然這都是後話,單說這崇禎皇帝失去江山,逃入民間後,李自成攻佔了北京,他從崇禎皇帝的宮內搜出了大量白銀。
為了節省著一百萬白銀而丟掉了無法用銀子估計的江山,崇禎皇帝連這一筆簡單的帳都算不過來,甚至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年還對著文武百官感傷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想不通為何自己對待旁人也不算薄情,卻籠絡不到人心,或許從他藏私房錢這件事情就可以窺得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