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出過囧事嗎?清朝乾隆皇帝囧事大揭秘

⊙黃魚與粽子

乾隆南巡到廣陵,一天問近侍太監:「朕聽說二十四橋的黃魚和粽子甲天下,你們外出時可曾見到?」乾隆說的黃魚和粽子的,其實是代指當地婦女的天足和纏足。近侍太監不知當地有此說法,便朗然答道:「滿大街都是。」乾隆聽後微笑不語。第二天午飯,御膳房竟然特別上來兩道菜:一個是紅燒黃魚,一個是火腿粽子。乾隆想到昨天內侍太監的誤解,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鹽商真有錢

乾隆南巡到楊州時,一切供應花費,都由揚州一個姓江的鹽商承辦。一天乾隆游大虹園,看到其中某個地方,對左右說:「此處很像京城北海上的『瓊島春陰』,只是少了一座喇嘛塔。」江鹽商當時也在場,聞聽此話,不動聲色,卻悄悄拿出一萬兩黃金賄賂乾隆身邊的小太監,請他們描繪出喇嘛塔的形狀。到了晚上,太監畫出塔圖,江鹽商於是召集工匠連夜建造,到天明時,塔便建成了。第二天乾隆又去園中,猛然見一座寶塔巍然聳立,很是詫異,以為是假的。等走近一看,才知道確實是磚石所造,於是詢知其故,小太監據實以報,乾隆慨歎道:「鹽商真有錢!」

⊙避暑與熱河

某年夏季,乾隆巡幸熱河避暑山莊,一日游至蒼石,見四周茂林修竹,綠草如茵,時有清風習習,感覺甚為舒坦,於是笑著對身邊一武將說:「此地氣候溫和,比北京好多了,真不愧是避暑山莊啊。」武將對曰:「確實如此。」之後感覺還需說點什麼,才對得住乾隆此刻的好心情,便接著說:「陛下這是與京城與皇宮作比較。

要是與其他城市比較,區別就更明顯了,那裡不但城市狹小擁擠,就連房子都很小,老百姓多半蝸居其中,而且家家戶戶灶台的煙囪差不多都挨著,炎熱程度勝於京師十倍。因此民間有諺語說,『皇帝之莊真避暑,百姓仍是熱河也』。乾隆聽後大掃其興,雅致全無,一連三天都悶悶不樂。

⊙乾隆吃雞蛋

有一次早朝,乾隆問大臣汪文瑞:「卿這麼早來,可在家裡吃過點心?」汪文瑞回答:「臣家裡窮,每天早上不過吃四個雞蛋而已。」乾隆愕然,說:「一枚雞蛋需要十兩銀子,我都不敢吃那麼多,你一頓就吃四個,還敢說自己窮?」汪文瑞知道內務府的人搞鬼,把雞蛋的價格報高了,但也不敢明說,只好敷衍道:「外面賣的雞蛋都是些殘次品,沒法和宮裡的東西相提並論,我買的雞蛋都是些便宜貨,不過幾文錢罷了。」

⊙紫禁城騎馬

清朝優待有功的老臣,有御賜「紫禁城騎馬」之說,雖為「騎馬」,但一般並不真的就讓他騎馬入內。比如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就發了個上諭,說:「朝內外有功的文武大臣,恩賞在紫禁城騎馬,以代替步行。但考慮到那些年紀大了,或者腿上有毛病的人,上馬也會覺得困難,特別恩准已經賞馬、而又因病疾走路不方便的大臣,可以乘坐椅,在椅子上綁上短木,用兩人抬著入內。」

⊙乾隆選宮女

清朝宮廷每年都要選秀女,凡被選中的,即可入宮當宮女。不過秀女的篩選極其嚴格,乾隆時有次選秀,乾隆親自把關,忽然看見地上有蓮花狀的粉印,於是查問,才知道有一個秀女把自己的鞋底雕成了蓮花形,然後在中間放上彩粉,由此,則蓮花隨步而生,為的是增加一種風韻。沒想到乾隆並不喜歡,一怒之下,讓太監把她轟了出去。

⊙鈕鈷祿為狼

滿人初入關時,王公大臣無不精騎善射,國語純熟。後來居住久了,天下太平,漸漸染上了一些漢人的習氣,開始驕奢淫逸,注重享受,很少再有人會費勁去練習騎馬射箭了。到了乾隆朝時,乾隆皇帝曾感歎說:「我們國家是騎在馬上用箭得來的,怎麼可以荒廢騎馬射箭的功夫呢?」

於是下詔要求臣屬練習騎射,還專門設立靶場來檢驗效果,凡有射不中的,當場便予以斥責,或者乾脆讓羽林軍或其他雜役來羞辱他。不僅如此,乾隆還特別規定:以後凡是鄉試、會試,考生必須在弓馬考試合格後,才能進入考場。因此,當時一些功臣之後和官宦子弟,無不精騎善射。乾隆對那些滿洲舊族改成漢姓漢名的,也很討厭,為此他還專門下了一道諭旨,內有「漢人以鈕鈷祿氏為郎者蓋鄙之為狼」一句,即是說:滿人鈕鈷祿氏改為漢人的郎姓之後,漢人鄙視他為狼。以此來刺激滿人不要隨便改漢姓漢名。

⊙乾隆圈改狀元

乾隆辛巳年殿試時,恰逢兆惠將軍從前線凱旋,於是乾隆特別開恩,讓他參與閱卷,兆惠推說自己不精漢文,乾隆告他說,試卷上都有閱卷大臣們的圈點,圈得多的就是好文章。以往閱卷,試卷都是封著的,今年因為御使的建議,沒有封卷。當卷子傳到兆惠這時,兆惠驚訝地發現有個叫趙翼的考生已經有了九個圈,便將他的試卷呈送給乾隆。最後匯總諸大臣的圈閱情況,第一名為趙翼,江南人,第二名胡高望,浙江人,第三名王傑,陝西人。乾隆問眾臣:「本朝以來,陝西可否出過狀元?」回答說沒有。

乾隆於是將三個卷子的順序互換,把趙翼調為第三名,王傑調為第一名。並召諭諸臣:「趙翼文章自然不錯,可是江、浙一帶的狀元太多了,一點也不新鮮。陝西自本朝以來還沒有過狀元,給他們一個狀元也不算過分。」如此,陝西終於出了一名狀元。

⊙拆大改小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長陵的祾恩殿,用的是金絲楠木大柱,乾隆看了很喜歡,準備拿來用在自己的寢陵之中。直接拆卸有盜墓之嫌,於是乾隆便以長陵年久失修為名,要對祾恩殿進行修復整治,好趁機偷梁換柱。劉墉、紀曉嵐等人聽說後,知道乾隆用意不良,竭力上奏勸阻,這才保住了長陵。但乾隆仍不死心,又下令休整明世宗朱厚熜永陵的祾恩殿,並成功換下了該殿的金絲楠木,用於建設自己裕陵。經過乾隆的這次「修葺」,明永陵祾恩殿由原來的重簷7間變為了5間,恩門5間的跨度也減少到3間,柱網的分佈也發生了改變。所以當時京城坊間流傳著乾隆「拆大改小十三陵」一說。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