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是努爾哈赤愛子大清猛將曾跪勸多爾袞稱帝

努爾哈赤之所以能一統女真各部,開創後金帝國的霸業,除了依靠一班赤膽忠心的夥伴之外,就是依靠一幫如狼似虎的子侄了。

提及努爾哈赤的兒子,大家肯定都想到皇太極、多爾袞,這兩位一個是大清開國皇帝,一個是叱吒風雲的皇父攝政王。

今天朱言要給大家講講另外一位,他是多爾袞的同母弟弟、努爾哈赤的十五子,名叫多鐸!

按照後金之制,努兒哈赤之子均稱「台吉」(後稱「阿哥」),成年後可晉陞為貝勒。爵位不同,權勢大異。

但並非所有的「台吉」均能以年歲晉封為貝勒,這得看本事,更得看出身!

《東華錄》卷一謂:「繼立太妃烏喇納喇氏生子三:長阿濟格、次多爾袞、次多鐸。」

這裡說到的烏喇納喇氏,我們知道的更多的可能是她的名字:阿巴亥,那位曾經與大貝勒代善曖昧過的女人。

美麗的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第三位正室,這樣看來,多鐸與同胞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同屬嫡出。

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努爾哈赤也有著嫡庶有別的看法,一些庶出的兒子,年紀很大,始終混不上貝勒。

多鐸是嫡出的兒子,儘管排行十五,卻很早就晉封貝勒,而且被分到了努爾哈赤親隸之兩黃旗中十五牛錄。

所謂牛錄,是構成八旗的最基本單位,一個牛錄三百人,二十五個牛錄為一旗。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掛掉了,據說是被袁崇煥用大炮轟成重傷的,也有人說是身上長毒瘡了。

老爹死掉的時候,多鐸才十三歲。四哥皇太極用盡手段,成為後金大汗,後又成為大清皇帝!

年幼的多鐸必然地捲入了諸王的權斗之中,當然他也成為頗有實力的一支力量,畢竟他手上有父親留給他的十五牛錄。

皇太極登上大位後,為了平衡力量,玩出了一系列八旗調整的招數,兩黃旗與兩白旗換旗,多鐸成為整個正白旗的旗主。

正白旗在滿洲八旗中屬於實力最強的旗分之一。多鐸因此具備了與諸王抗衡的實力。

儘管皇太極以殉葬的理由,逼死了自己的母親阿巴亥,但是多鐸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忍耐,沒有別的辦法。

戰功是在朝廷說話的底氣,從天聰二年(1628年)始,至天聰八年(1634年),多鐸經年隨征在外,屢立戰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天聰九年(1635年)五月,為配合哥哥多爾袞招撫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牽制關外明軍,22歲的多鐸奉詔掛帥,在大凌河擊潰明朝大將祖大壽部,並分道追擊明潰兵至錦州和松山。

22歲的多鐸可以擊敗名將祖大壽,這可謂是軍事奇才!

班師回朝,皇太極率文武王公在盛京五里外親自迎接,稱讚這位小弟弟是「能出奇制勝,可嘉也。」

第二年,皇太極改元崇德,建國號大清,按戰功排爵位,多鐸被封為和碩豫親王。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皇太極遣奉命大將軍睿親王多爾袞、禮親王代善長子克勒郡王岳託襲擾明朝、意在搶掠,同時命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豫親王多鐸在寧錦一帶往來策應,牽制關外明軍。

十一月,多鐸部攻克大興堡後,奉詔與鄭親王濟爾哈朗會師。

沒想到在半路上,被當年吃了虧的祖大壽伏擊,多鐸大軍吃了點小虧。

按理說,這個失敗不算什麼大事,馬失前蹄而已。

但是,消息傳到盛京之後,皇太極開始並未處理,而是到了第二年五月,才在崇政殿召開王公大臣聯席會議,共議多鐸之罪。

審議結果,奪多鐸正白旗牛錄的三分之一(滿洲十牛錄、蒙古四牛錄、漢軍二牛錄)平分給阿濟格和多爾袞,並降和碩親王為多羅貝勒。

其實皇太極就是不希望這位弟弟勢力太大而已!!!

皇太極即位之初,八旗主旗貝勒權勢熏天。時人指出:「貝勒事事掣肘,(皇太極)雖有一汗之虛名,實無異整黃旗一貝勒也」。

面對如此情形,皇太極積極尋機削除異己,謀求汗位獨尊。

可以說,作為八旗之中實力最強旗分之一的正白旗主旗貝勒多鐸,此時已身不由己成為皇太極的削藩對象。

其實,在皇太極的天聰時代,國號還叫大金的時候,皇太極重點收拾的並不是多鐸,他還不夠格兒。領有正藍旗的二貝勒阿敏,領有正紅、鑲紅二旗的大貝勒代善及領有鑲藍旗的三貝勒莽古爾泰,他們三人才是最危險的!三大貝勒和大汗皇太極「按月分值,國中一切機務,俱令值月貝勒掌理」。

皇太極通過天聰四年(1630年)幽禁二貝勒阿敏、天聰五年(1s31年)革去大貝勒莽古爾泰銜、天聰九年(1635年)罪罰三貝勒代善,從而一舉控制了八旗中的正黃、鑲黃、正藍三旗之後,具備了諸貝勒無可匹敵的權力和實力。

收拾完了這些人,皇太極才騰出手收拾多鐸,才有了那次小題大做的懲罰。

在崇德六年(1641)的松錦戰役中,多鐸打贏高橋伏擊戰,從根本上扭轉了松錦戰役的局勢,並圍松山長達六個月,最後大勝,俘虜明朝總督洪承疇。

但是,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多鐸僅僅由多羅貝勒晉封為多羅豫郡王,還是沒有恢復親王爵位!

皇太極死後,並未指定皇位繼承人,因而出現了「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伺神器」。

在眾多競爭者中,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最具競爭力!

豪格時為正藍旗旗主,並得到兩黃旗的擁戴。

多鐸明白,豪格若立,則兩白旗「俱無生理」。多鐸審時度勢,與英王阿濟格「跪勸睿王當即大位」。

多爾袞當然也想當皇帝,但是畢竟實力不夠,兩黃旗中像鰲拜那樣的猛將又喊不立皇太極兒子就造反之類的話。

權衡利弊,各方力量達成妥協,立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帝,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左右輔政,福臨「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通過跪勸哥哥當皇帝這件事,多鐸和多爾袞這一母同胞的哥倆正式結成戰略同盟了!

不要以為一個媽生的就一定天然是聯盟,不信你看看雍正和他親弟弟十四阿哥!

順治繼位不久,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即稱攝政王,主斷國家政務。

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順治帝福臨在北京行定鼎登基大典,晉封多鐸為親王。

多爾袞和多鐸結盟之後,力量大過濟爾哈朗。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爾袞借口濟爾哈朗建築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罰銀二千,罷免其輔政職務。

順治四年十月,多鐸晉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實際上取代了濟爾哈朗的地位。

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當年的另一位競爭者豪格被多爾袞構陷削爵,事後被幽禁,同年四月死於獄中,時年四十歲。

在多爾袞專權的道路上,多鐸功不可沒!

在大清一統天下的戰爭中,多鐸又將有什麼輝煌戰績和難恕罪孽呢?(原文來自朱言的頭條號)

《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