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政權建立自少數民族滿族,這個民族在其建國前處於原始落後狀態,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所以,其在建立過程中的一些歷史是比較混亂的。別的不說,單說這個國家建立的時間、甚至其國號的制定,時至今日,很多讀者也搞不清。
按照《滿文老檔》的記載:努爾哈赤是在萬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定國政」的,不過,所謂國政內容主要體現在立刑法以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奴隸主私有財產上,這個時間,不能算是建國。
《李朝實錄》記:萬曆十七年(1589年),努爾哈赤在建州部內「則自中稱王」,單單稱王,應該也不算建國吧?《李朝實錄》又記:萬曆二十四年(1594年),朝鮮南部主簿申忠一出使建州,親耳聽到努爾哈赤部下稱他為「王子」。這,只能進一步印證努爾哈赤稱王的事實。《滿文老檔》又記: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蒙古喀爾喀等五部尊努爾哈赤為昆都侖汗(漢譯恭敬之意)。
的確,翻爛《滿文老檔》,你會發現努爾哈赤已自視有國,但有時稱「金」(《滿文老檔》,太祖卷3,28頁),有時又稱「女真滿洲國」(《滿文老檔》,太祖卷3,37頁),有時又稱「女真國建州衛」(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2頁),實在混亂極了。
但更混亂的還在後頭。
這時候的努爾哈赤既公開造反跟大明王朝作對,但他在稱王、稱國的時候,給朝鮮的文件,仍蓋著「建州左衛之印」(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22頁)。文書上自稱「女真國龍虎將軍」(《李朝實錄》,宣祖卷142,19頁)。
通常,史書給努爾哈赤建國的時間定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據說,因為這天是新年元旦,皇太極等諸貝勒在酒酣耳熱之際提議給努爾哈赤奉上一個尊號。擇日不如撞日。說幹就幹。當日,皇太極作為四貝勒,同他的三個兄弟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為首的八旗諸貝勒、大臣,率領眾文武官員,在四面四隅的八處站立,恭恭敬敬地給努爾哈赤獻上了尊號,為:奉天覆育列國英明汗。(事見《滿文老檔》,太祖卷5,67、68頁)王在晉的《三朝遼事實錄》的計六奇的《明季北略》都把這一時間定為「大清朝建元」。
可是,這個國家的名稱到底是叫「金」呢,還是叫「大金」呢,又或者是叫「後金」呢,在今天看來,仍是一筆糊塗賬。《滿文老檔》也並未明確對此做出交待。合理的推測,當時明朝的國號中「大明」,所以努爾哈赤定國號為「大金」比較靠譜。這與後來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的邏輯是一致的。但誠如上文所述,《滿文老檔》早在太祖卷3的28頁上記載有努爾哈赤稱「金」的文字了,所以,國號應該是叫「金」。
至於「後金」嘛,比較不合理。歷史上有「後」字國號的也很多,如五代十國中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但,這梁唐漢晉周的國號原本是沒有這個「後」字的,只是由於這五個朝代之前都曾出現過同樣的國號,為了避免混淆,史學家才在史書上替它們加上的。順帶說一句,五代十國之後的宋朝,本來也應該加一個「後」字的,只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這個宋朝的影響力比南北朝時宋裕建立的宋朝大多了,沒必要。話說回來,努爾哈赤這個「後金」的「後」,絕對不是後來史家加上的,因為,根據《李朝實錄》所記:天命四年(1619年)努爾哈赤髮行的文件上就赫然蓋著篆寫的「後金天命皇帝」七個字的大印(《李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139,15頁)。而從陳登原所著的《國史舊聞》中,可以看到許多文獻和文物上也都名「後金」,由此可見,大清朝的前國號最大的可能性叫「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