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皇太極忠心耿耿的代善父子為何總受罰?

皇太極與代善:其實,對於大貝勒代善,皇太極的感情是複雜而又矛盾的。性格寬柔的代善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隨在皇太極的鞍前馬後,其子岳托、薩哈廉等人也緊密地圍繞在皇太極周圍。但也正因為這樣,代善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汗國二號人物,皇太極也不得不事事對這位王兄禮讓三分。對於代善,皇太極總體上是禮待和尊重的。而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的代善,卻不時會搞一些令皇太極不那麼舒服的小動作,證明自己的存在。

天聰九年九月,皇太極率領後金群臣出獵,代善父子隨行。途中,代善因兩子生病安置,營寨與皇太極的御營之間相隔稍遠。恰在此時,一路隨行皇太極的哈達公主莽古濟藉故辭別,欲先行返回瀋陽。當莽古濟途經代善的軍營之時,代善命福晉將其邀至營中,盛情款待,臨別,又贈以大量財物。這下,可捅到了皇太極的肺管。

莽古濟與莽古爾泰、德格類乃同母所生,十二歲時被努爾哈赤嫁給哈達部首領武爾古代為妻,因此又被稱為哈達公主。同胞兄弟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先後暴亡,莽古濟難說對皇太極沒有意見。莽古濟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代善的長子岳托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妻。就在這次出獵前不久,豪格提出要娶林丹汗遺孀伯奇福晉為妻,皇太極與諸貝勒集議後予以批准。莽古濟對此極為不滿:「吾女尚在,貝勒豪格何得又娶一妻也?」滿洲貴族一人娶多妻,是當時社會的正常現象。人走在路上怨路不平,其實是人心不平。莽古濟是在借此發洩心中對皇太極的不滿。

因為心情不爽,莽古濟藉故提前回沈。偏在這時,一向並非與莽古濟關係要好的代善竟然做出如此與之親善的舉動,讓皇太極很生氣。他立刻派人到代善營中興師問罪,大加斥責,並迅速離開營地返回皇宮,讓前來負荊請罪的代善父子撲了個空。

皇太極還宮後,關閉了皇宮大門,不許諸貝勒大臣進見,並威脅群臣:「朕將杜門而居,爾等別舉一強有力者為君,朕引分自守足矣。」撂挑子了。這種幾近小孩子耍無賴的做法立即奏效,後金群臣在片刻之後就為代善父子議定了四條罪狀,並公佈了處罰決定:革除代善大貝勒名號,並削和碩貝勒爵位,奪正紅旗下十牛錄人口,罰銀萬兩,罰馬九匹。其子薩哈廉罰馬十匹,罰銀千兩,奪兩牛錄人口。

然後,所有人等一齊跪請皇太極出宮視政。皇太極在這一回合中取得了勝利,氣消了之後,下令寬免代善、薩哈廉,罰款了事。皇太極的近乎小家子氣的做法,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在政治格局中,為了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的態勢,打壓是必要的。在皇太極稱帝的過程中,大貝勒父子積極擁戴有功,代善被晉封為和碩禮親王,岳托晉封為和碩成親王,兼管兵部事務。父子的勢力和威望日昇。這讓皇太極不禁心生警惕。崇德元年農曆八月初四,代善次子碩托向刑部自首,報告家中有一奴婢,因為遭受責打而自殺身亡。刑部奉命審問此案,卻發現原來是碩托殺人滅口。皇太極接到奏報後大怒,下令將碩托罰銀一百兩,並將其屬下三牛錄人口劃撥到成親王岳托的名下。

處於危險之中的岳托並不自知,因此當二弟碩托請求他向皇太極代為求情,將所奪三牛錄人口中的一位婦人(其子女的乳母)開恩賞還時,岳托暗中授意部下——兵部啟心郎穆成格向皇太極做了奏請。結果,皇太極抓住這件小事,大做文章,命令諸貝勒大臣等集議成親王岳托之罪。為了將打壓做得不那麼明顯,不惜將自己的長子豪格當做陪襯牽扯進來,罪名是「與岳托結黨,不聽皇上的話,心生怨意。」

善於揣摩皇太極心理的群臣對岳托又往事重提:其一,天聰四年(公元1630年)莽古爾泰因罪被罰之時,岳托表示了相當的同情;其二,正紅旗部下的馬匹勞累過度而死,岳托卻以在戰場上受傷而死上報;其三,此次審問碩托,岳托故意包庇;其四,離間皇太極與其長子豪格的關係。在最後議罪的時候,一半的大臣認為應當處死,另一半則認為應當監禁並抄家。結果皇太極在處理上卻表現得十分大度:將岳托、豪格兩人免死,並免幽禁,只革去二人親王爵位,降為多羅貝勒,並予以財物上的處罰。

皇太極還發表了一番感慨:「他們在侍奉我的時候雖然心懷二心,但是如果我對他們進行誅戮的處罰,我將會身背惡名。他們中一個是我的兒子,一個是我的侄兒,雖然兒子庸愚、侄兒嫉妒,但我若以雍容大度之心來對待他們,也足以感召他們了。

《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