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和順治的關係好嗎?孝莊沒和皇太極合葬嗎

孝莊,即歷史上著名的孝莊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帝的母親,康熙帝的祖母,是輔佐三朝皇帝,扶立了兩代幼主的傑出女政治家。正如她的名字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的意思一樣,她彷彿是上天降給大清的貴人。她用她的睿智聰慧保住了自己丈夫創下的大清王朝,在清初王朝動盪的情況下,排除萬難,讓自己夫君的血脈繼承了皇位。在強敵環飼,先有多爾袞,後有鰲拜的情況下,輔佐兩代幼主,不僅保住了皇位,而且還教導出了一位盛世明君康熙帝。她在政治上的傑出才能和對清王朝的卓越貢獻,讓當今的人們欽佩不已。但是就是這個在政治上取得很大功績的女人,與自己兒子的關係卻並不那麼融洽。

順治和孝莊在皇太極死後,母子兩人互相依靠,康熙和孝莊在順治帝死後,祖孫兩相依為命。同樣的情況,順治帝和孝莊的關係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康熙和孝莊卻感情甚篤,讓人感動。同一樣的情況,換了不一樣的人怎麼就能得出不同的結果呢?

雖然同樣是長在孝莊膝下,可是康熙和順治卻很不相同。順治當時因為多爾袞的干涉,沒有老師給予他最好的教導。雖然孝莊政治眼光毒辣,但若是系統的學識肯定是不好的,因此孝莊也不能給予順治系統的知識教育。就這樣,在多爾袞的刻意下,在孝莊的無奈下,順治被養殘了。傳聞當他14歲時第一次批改奏折時,竟不知奏折中所說之意。因此順治帝身上帶有滿蒙貴族子弟身上常見的陋習,那就是獨斷專橫,縱慾好色,說白了就是性格不好。

而康熙呢,雖然父母早逝,但是孝莊給了他生活上的溫暖,學識上嚴格的要求。有著最好的老師的教導,一舉一動都可以往英明君主的方向培養。孝莊給了小心的康熙帝渴望的溫暖,也給了他最好的系統教育。康熙帝因此明事理,有主見,對孝莊也極為孝順。如此兩人之間的關係自然極好。

順治帝和康熙帝雖然小的時候,雖然都有強臣環飼,可是與順治時的多爾袞相比,康熙時的鰲拜就根本不算一回事兒了。一個差點奪取皇位的攝政王的權勢,和一個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臣子的權勢相比,孰強孰弱可想而知。順治帝是被多爾袞壓制的狠了,連帶著對時刻勸告他不要忤逆多爾袞的孝莊也怨恨上了。年齡尚小的順治不會懂得母親的苦楚,他只覺得自己的母親並不站在他那邊,再加上這兒那兒關於孝莊和多爾袞關係的隻言片語,又怎麼可能靜下心細想孝莊的苦心呢?反觀康熙,雖然鰲拜對其虎視眈眈,但到底還有其他大臣的牽制。日子過的絕不像順治那般苦逼,因此對悉心教導自己,輔助自己的皇祖母自然極好。

再有順治帝一連兩任皇后都娶的是科爾沁的女人,他極為不喜,卻又無法反對。這種強行的安排,雖然讓順治心中極為不舒服,但到底還是可以忍受的。關鍵就在於後來出了個董鄂妃,不僅一進宮就封賢妃,一個月後就晉為皇貴妃,再到後來甚至想要廢了皇后,改立董鄂氏為後。孝莊對順治這一系列的做法,哪有不理會的道理。因此因為一個董鄂妃,母子兩人的爭吵斷然是不會少的。反觀康熙呢,孝莊沒有理會科爾沁的利益,反而做主將索尼的孫女赫捨裡氏定為康熙的皇后,以牽制權勢日大的鰲拜。從小受到帝王之道教育的康熙,知道祖母的意圖,自然不會反感,反而會感激。

綜上所述,順治帝之所以和孝莊感情不好,最根本原因就是性格的缺陷。

孝莊並沒有和皇太極合葬,而是將陵墓獨自設在清東陵外,一直讓眾多學者爭論不休。孝莊自己的意思是:」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康熙帝從小就敬重自己的祖母,對於祖母臨死的請求哪兒有不應的道理。但這樣的說法,實在說服不了現在的學者,於是他們四處搜集資料,尋找孝莊不和皇太極合葬的原因,總結出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孝莊曾經下嫁過多爾袞,這點從」皇父攝政王「這一稱呼可以看出。對於自己下嫁多爾袞,雖然是迫於無奈,但仍自覺無顏面對自己的夫君,所以不願和皇太極合葬。

二、順治的孝陵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的位置,而孝莊則是順治的生母,將她葬在陵區內任何地方,位置都低於孝陵,這就與她的輩分不相稱。

三、雖然孝莊沒有和皇太極合葬,但與遠在瀋陽的清東陵卻同屬一個體系,從孝莊的陵墓叫昭西陵就可以看出。雖然孝莊沒有和皇太極合葬,但兩人仍屬同一陵區,只是有東西之分而已。

《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