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太宗皇太極的後宮中有五位地位較高的女子,所謂「五大福晉」,她們全部是蒙古人,全部姓博爾濟吉特氏,其中還有三位是親姑侄——孝莊,孝莊的姑姑,孝莊的姐姐。
話說這個題目,做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原因之一,這裡的女主角沒有留下畫像,原因之二更讓人汗顏,關於她的資料也少得可憐!思來想去,只好把大博氏們整個地說一遍,或許能更讓人身臨其境,感受下皇太極後宮的氛圍吧。
皇太極(1592-1643),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很早就跟著"父汗"南征北戰,後來成長為"汗廷"中的四大貝勒之一,人稱"四貝勒"。(努爾哈赤時代好像沒封過親王、郡王,"貝勒"就是最尊貴的了)。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繼位,1636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族,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為大清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實歷代皇帝的後宮,不管美女多少,性質上基本都是政治婚姻。在皇太極時代,特別需要蒙古的幫助,因此他才會有那麼多大博氏。
清太宗皇太極像。為什麼是"大博氏們"呢?因為,皇太極在娶老婆特別是娶重要老婆時非常專一,他一共有五位地位較高的妻子,所謂"五大福晉",她們全部是蒙古人,全部姓博爾濟吉特氏,其中還有三位是親姑侄——孝莊,孝莊的姑姑,孝莊的姐姐。對中學歷史印象深刻的童鞋,大概還記得成吉思汗的姓吧——孛兒只斤,博爾濟吉特就是孛兒只斤的滿文譯音,也就是說,這是蒙古的"皇族"姓氏。當然啦,從成吉思汗(南宋)到努爾哈赤(明末)400年時間裡,"博爾濟吉特"氏開枝散葉,有了無數分支,之間的尊卑程度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差異。不過孝莊她們家這一支,還算是比較尊貴的:話說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繼承"大汗"王位的,被稱為"黃金家族",而孝莊家所屬的科爾沁,最早是成吉思汗封給他的弟弟哈薩爾的領地,被稱為"白銀家族",在蒙古內部具有相當的號召力。科爾沁隔著大興安嶺與皇太極的女真、後來的清是鄰居,也是最重要的盟友,而結盟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互為婚姻,尤其是皇太極這一代。皇太極、他的兒子順治,以及他的兄弟、子侄等等,娶博爾濟吉特氏的簡直太多了,反過來,皇太極也把自己的姐妹、女兒們都嫁給蒙古王公。這麼層層結盟,自然是有利於這兩大族群的團結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五位"大博氏"。
皇太極稱帝之後,封了"五宮福晉",正宮國君福晉哲哲,是他迎娶的第一位"大博氏"(孝莊的姑姑);第二位東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孝莊的姐姐);第三位西麟趾宮貴妃娜木鍾(原來是蒙古林丹汗的大福晉);第四位東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也是林丹汗的福晉);第五位西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即後來的孝莊太后。
奇怪,出來個"林丹汗",這又是誰呢?這一位就是被明朝打到北面去的元(史稱"北元")的末代皇帝,前面說的"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北元被明朝"打"回了草原,可他們並沒消停,有明一代,一直和明朝保持著一會打、一會好的關係(例子在中學歷史課本中都能找到,"打"的如土木堡之戰,俘虜了明朝皇帝的那次;"好"的如著名的女人三娘子的故事),"汗位"也是代代相傳,傳到林丹汗,正與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同時。皇太極最終打敗了林丹汗,"大汗"本人一命嗚呼了,於是他的諸位老婆們只得帶領各自的部眾來投靠皇太極。雖說她們此時都是寡婦且都是孩兒媽,肯定也不是很年輕,皇太極卻是來者不拒,先後娶了兩個,而且封號都不低,位列五大福晉的第三和第四,比先入宮的莊妃還要靠前,其原因麼,大概跟她們曾是林丹汗的老婆不無關係——這也是出身高貴的表示啊。這兩位"大博氏"的故事不多,只需把排位第三的貴妃娜木鍾交代一下,她和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順治的弟弟,排行十一的博穆博果爾。這孩子長大後的傳說更有名,他就是傳說中董鄂妃的第一任丈夫,因為被皇帝哥哥福臨搶走了董鄂妃,一氣之下死了。
電視劇《孝莊秘史》劇照:麟趾宮貴妃娜木鍾(李玲玉飾)。
這位排行第三的貴妃,在電視劇《孝莊秘史》和《少年天子》中都出現過,都不是"善茬兒",在"前傳"中專門挑撥海蘭珠和莊妃的姐妹關係,"後傳"中專門要和孝莊太后做對。其實呢,人家在嫁給皇太極之前,可是林丹汗的第一福晉,地位很高的,可惜皇太極的後宮還是科爾沁女人的天下,只能甘拜下風了。
接著說皇太極的愛情。話說封建帝王的"愛情",自然不能用我們今天什麼愛情專一的標準來衡量,皇太極對他的五位"大博氏",基本上還是不錯的,不過"感情"的分配並不平衡。要說專情專寵,第一女主角應該是宸妃海蘭珠。當然,說她的時候必須說到她的姑姑和妹妹。
皇太極對她還是很敬愛的,所謂"相敬如賓"就是這意思吧——大多數"皇后"的生存狀態。
電視劇《孝莊秘史》劇照:正宮大福晉哲哲(鄔倩倩飾)。正宮哲哲是在16歲的時候由天命汗努爾哈赤做主嫁給當時的四貝勒皇太極的,他並不是皇太極的第一個妻子,但是嫁過來之後就佔據了第一的位置。而且,當時科爾沁送親過來,努爾哈赤還命皇太極出首都赫圖阿拉郊迎三百里,可見在努爾哈赤時期就開始重視和蒙古的關係了。可是哲哲嫁過來一直沒有生兒子,連生了三個女兒,於是12年後,科爾沁把哲哲的親侄女,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嫁了過來。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很多年,也連生了三個女兒,仍然沒有生兒子。這一次,科爾沁又送來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
電視劇《孝莊秘史》劇照:海蘭珠(何賽飛飾)海蘭珠,蒙古語又名哈日珠拉,嫁給皇太極時已經26歲了,雖然在史書上找不到記載,不過根據哲哲16歲、布木布泰13歲出嫁來推測,海蘭珠之前很可能已經嫁過人了。不過,這並不妨礙皇太極對她產生"愛情"。或許是二十幾歲的少婦更成熟、更有魅力吧,海蘭珠一出現,不管是她的姑姑、妹妹還是後宮的其她女人就都失寵了。皇太極對海蘭珠的感情很深,有三件事可以證明:
一是她在五大福晉中的排名,雖然她嫁給皇太極的時間比妹妹莊妃晚得多,而且後來皇太極又娶了林丹汗的兩位福晉(按說,這兩位的出身比海蘭珠還要高),她卻排名第二,僅次於正宮。她住處的名字也很能說明問題——"關雎宮"。"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老學究認為"關雎"象徵后妃之德,更多人還是把"關雎"理解成輕憐蜜愛的意思,而除了此宮之外,什麼"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都是一本正經的吉利話,可見皇太極對這位關雎宮主人的愛意不同尋常了。
二是她生育的皇八子,皇太極異常喜愛,為此發佈大赦詔書,看來皇太極是很想把皇位傳給這孩子的。可惜這孩子出生剛半歲多,尚未命名就夭折了。
第三,宸妃去世引起皇太極的"荒唐之舉"。皇太極不是順治,整體上說是老謀深算的政治人物,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態就表現在宸妃去世的時候。海蘭珠因為孩子夭折悲痛異常,影響了健康,兩年後去世了。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他立即日夜兼程趕回盛京,可惜仍然沒有見上最後一面。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甦醒過來。他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祭奠宸妃的文字,也寫得飽含深情,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朕念生前眷愛,雖沒不忘,""念芳型之不遠,憶淑德而增悲。"皇太極扔下前線戰事趕回盛京見"愛妃"最後一面,此舉若發生在別個皇帝身上,是直可以被叫做"昏君"的。而宸妃之死,也嚴重影響了皇太極的健康,宸妃去世後兩年,皇太極就在52歲的英年突然駕崩了。這故事看起來有點眼熟——董鄂妃和順治的故事似乎也是如此。
皇太極與大博氏們的婚姻或者說愛情故事大致如此,海蘭珠自然是第一女主角,可惜後宮故事中,勝利者往往不是帝王鍾情的那一位,而是不受重視甚至遭遇冷落的人,類似歷史一再重演,原因之一,似乎是如此境遇更容易鍛煉人(有待討論)。比如皇太極的後宮,由於宸妃的出現與專寵,後宮其她的女子就都向隅了,包括那位了不起的孝莊太后(當時是莊妃)。在海蘭珠沒有出現的九年多的時間裡,孝莊也算是皇太極寵愛的女人,否則不會和她連生了三個孩子(可惜,都是女兒,福臨是在海蘭珠生的皇八子夭折後才出生的),為什麼皇太極之後會移情別戀呢?海蘭珠的魅力是一方面,男子貪圖新鮮的是一方面,孝莊在那之前一直沒有生兒子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個中是否也有孝莊自己的原因呢?有人推測,是孝莊太能幹了。從她後來成功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來看,孝莊明顯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和智慧的女子,雖說在"皇太極"時代她還年輕(皇太極去世時,孝莊30歲),但她的才能已經初露端倪,據說皇太極曾稱讚她為"後宮謀士"。不過,男性的心理是很微妙的,聰明的女人,不一定可愛,在這一點上,海蘭珠正好相反,她應該是有"女人的聰明"。
這本是《圍城》裡的話,卻可以引在此處,年代、背景相隔遙遠,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遊學生"方鴻漸,卻很容易就能跟"大汗"皇太極對上話:"女人有女人的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真聰明的女人決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懶"……
《孝莊秘史》劇照:懷抱福臨的莊妃(寧靜飾)。莊妃的兒子福臨是在海蘭珠的皇八子夭折後出生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皇太極根本沒心思重視這個新生的皇九子。若說之後的幾年莊妃一直為兒子在爭取,應該不為過。男人不喜歡"聰明的女人",而"聰明的女人"卻由此變得更"聰明",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怪圈。
話題還得扯回孝莊,雖說在皇太極的後宮中不起眼、不受特別的重視,卻很善於把握時機。有人說,她在皇太極去世,多爾袞、豪格等人爭奪皇位的關鍵時刻,爭取到了多爾袞的支持,把年僅五歲的兒子福臨擁上了皇位;之後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和多爾袞整整"周旋"了七年時間,直"熬"到多爾袞暴亡,福臨親政。當然,有傳言孝莊為了"籠絡"多爾袞"下嫁"給了他,但以多爾袞的才能和野心,假如腦子不夠使,孝莊就算是"犧牲"了自己,也管不了那麼大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