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雍正奪嫡」與「秘密建儲」。「雍正奪嫡」,是與 「太后下嫁」、「順治出家」、「乾隆身世」並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康熙兩立兩廢皇太子,儲位虛懸,給諸皇子提供了機會。但機會最初並不屬於雍正,其母烏雅氏早年沒有正式封號,雍正出生後即為貴妃佟佳氏領養,但不可避免地帶有自卑情緒。不過,在諸皇子的爭位活動中,康熙逐漸對雍正另眼相看,贊曰「誠孝」,並常令其代替祭祀、處理政務和宮中事務。康熙晚年更常由雍正陪同散心解悶,並鍾愛其子弘歷,即後來的乾隆帝。
這樣的雍正仍難說擁有上位的最好條件。畢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雍正從未得到過軍事上的重用。康熙似乎更中意皇十四子允禵的軍事才能。康熙六十年十月,允禵「輕裝赴京,恭請訓旨」,停留5個月之久。雖然在《清實錄》中已看不到這5個月的情況,但人們紛紛揣測,西線戰事中功成名就的允禵將被冊立為皇太子。然而,最終雍正繼位,於是各種指斥其以陰謀手段矯詔奪嫡、謀父篡位的謠言沸沸揚揚地傳播開來。
在恐怖、緊張、凶險的特殊政治背景之下,雍正吸取儲之爭骨肉相殘的教訓,決定創設秘密建儲制。將立儲之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於宮中最高之處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同時,為確保日後不發生意外爭議,又另書傳位密旨一件,隨帶左右。乾隆據此平穩傳承皇位,之後秘密建儲被正式確立為清代獨特的皇位傳承製度。
制度性的秘密建儲,明確了皇權與儲權新的分配模式,即一切大權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取消儲權,擇優立儲。秘密建儲後,儲權不復存在,既成功解決了「國本」問題,又杜絕了皇儲激烈矛盾及圍繞第二個政治中心的爭鬥。而不以嫡長為序,擇優秘密建儲,既使諸皇子努力向上,又沒有了拚死相爭的明確敵手,有利於皇子間關係的張弛相宜。
二、嚴猛治國與思想控制。野史中廣為流傳的「呂四娘行刺雍正」等故事,反映了人們對雍正一朝充滿陰謀暴力、殺人慘劇的負面印象。造成這一印象的原因,除了雍正即位前後陰森血腥的傳聞及政敵負面渲染和詛咒外,更主要在於雍正對思想的嚴密控制及嚴苛治國。